面對脅迫式與生存式威脅的困境,台灣的戰略方向何去何從? | 軍傳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面對脅迫式與生存式威脅的困境,台灣的戰略方向何去何從?

以目前來說,如果台灣戰略目標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再來就是應該要探討達到戰略目標方法,面對中共可能的幾種攻台方式,例如導彈洗地、四面包圍、登陸強攻、破壞民生基礎設施等。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以目前來說,如果台灣戰略目標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再來就是應該要探討達到戰略目標方法,面對中共可能的幾種攻台方式,例如導彈洗地、四面包圍、登陸強攻、破壞民生基礎設施等。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在這次發表的「2022至2023中華民國國防評估」中,內容聚焦幾個方向,但是其中還是非常關切「台灣防衛戰略」的未來走向。

「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構想

1982年3月,時任國防部長的宋長志答詢時說明的「當前國防政策為精兵政策與攻守一體,但是戰略指導是守勢防衛,在守勢防衛的指導下,特別注重制空,使達成制海,並使敵不能橫渡台灣海峽。同時強調絕不把戰爭帶到台灣本島為最高戰略指導原則」相關內容,奠定台灣之後40年制空、制海、反登陸守勢戰略指導架構。

1990年代起國軍即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軍事戰略構想,三十幾年過去,歷任政府不斷調整這八字軍事戰略口號,卻從來沒有明確說明此戰略與兵力結構調整、國防預算編列、武器裝備籌獲的相互關係。

台灣的軍事戰略到底是什麼?以美國為例,其每兩年更新一次軍事戰略,且對外公布可公開的部分,明列涵蓋軍事改革、軍事裝備調整,戰略方針,若方向確認,其軍事研發、採購項目就是朝這個方向執行。

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包含目標的設定、資源的獲得、資源的運用,以目前來說,如果台灣戰略目標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再來就是應該要探討達到戰略目標方法,面對中共可能的幾種攻台方式,例如導彈洗地、四面包圍、登陸強攻、破壞民生基礎設施等。

如何防衛固守,兵力如何保存,如何降低第一波攻擊的傷害(包含軍力隱蔽、掩蔽、軟硬體的防禦設施、油料、彈藥、天然氣分散儲存等)。接著就是如何固守,如何維持島內物資不會匱乏,對外的運補聯繫管道能暢通。有了能固守及防衛第一擊的能力,再來才是嚇阻武力的發揮,如何建立嚇阻武力,要嚇阻到什麼程度,要用什麼武器源頭打擊,打擊那些目標,需要多少數量等,才能規劃採購需求、決定項目、分配預算、規劃進度等。

如何防衛固守,兵力如何保存,如何降低第一波攻擊的傷害(包含軍力隱蔽、掩蔽、軟硬體的防禦設施、油料、彈藥、天然氣分散儲存等)。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何防衛固守,兵力如何保存,如何降低第一波攻擊的傷害(包含軍力隱蔽、掩蔽、軟硬體的防禦設施、油料、彈藥、天然氣分散儲存等)。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2049稱霸全球,台灣面臨生存威脅

中國戰略目標是2049稱霸全球,其所有努力及發展都是積極朝向此戰略目標前進,不論是一帶一路計畫、南太平洋、印度洋爭取同盟,海外簽約建造多個海軍遠洋基地、建造航母培養黑水海軍實力等,都與此相關。

近期解放軍航母在台灣東部演訓,應該不具偷襲的可能性,因為規模太小,要達成全面進犯偷襲的要件,需要有更大規模的兵力集結及調動,否則不符合原則及效益,很容易被消弭掉。中國發展航母是為了2049年稱霸世界,中共曾表示:「國家利益在哪,海軍實力就到哪」,武統台灣主要靠的是長程轟炸機及各式飛彈,拒止美國介入用潛艇、東風飛彈都更有威脅更有效,台灣要實際認知威脅才能有實際的戰略規劃。

在「2022至2023中華民國國防評估」報告中指出,幾個目前台灣在這方面的缺失,包含我國戰略體系法制化不足、戰略規劃機制與計畫預算制度未能有效結合、軍事戰略未能依據客觀戰略環境調整與時俱進、兩次軍演對國軍防衛戰略的衝擊等項目。

在兩次軍演之後,台灣面臨兩種威脅,也就是脅迫式威脅跟生存式威脅。脅迫式威脅就是所謂的灰色地帶戰爭,一般來說是用傳統武力面對,也是現在民眾看到機艦對峙監視的樣貌,生存式威脅則是戰爭真正發生時的應對,舉例來說就是俄烏戰爭烏克蘭面對俄羅斯大軍的不對稱作戰方式。

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兩岸的軍力有天翻地覆的翻轉,國軍逐漸喪失武器系統質的優勢,量的優勢更是被遠拋其後,國軍想依賴傳統式的嚇阻能力似乎已經與現實脫節。國軍由戰略攻勢轉戰略守勢是不得已的必然調整,如果仍維持傳統制空、制海、反登陸的作戰,需要規劃武器系統的籌獲,那評估達成我們戰略目標所需的傳統兵力為何?

而因應少子化導致的兵力調降,以及軍事預算的限制無法滿足,那台灣如何因應調整?要做什麼樣的軍政改革?兵器採購如何調整?部隊訓練會如何改變以符合需求,目前都無法看到有公佈實際可達成目標的手段。

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兩岸的軍力有天翻地覆的翻轉,國軍逐漸喪失武器系統質的優勢,量的優勢更是被遠拋其後,國軍想依賴傳統式的嚇阻能力似乎已經與現實脫節。圖為中共解放軍演練示意圖。 圖/中新社
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兩岸的軍力有天翻地覆的翻轉,國軍逐漸喪失武器系統質的優勢,量的優勢更是被遠拋其後,國軍想依賴傳統式的嚇阻能力似乎已經與現實脫節。圖為中共解放軍演練示意圖。 圖/中新社

台灣國防評估點出三種嚇阻方式

「2022至2023中華民國國防評估」報告中認為,為了應對生存威脅,台灣要認清美國的戰略是拒止式嚇阻中國,而不是幫助台灣,因此美國會同意的軍事武器採購都關乎美國的利益。而台灣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採用的是哪種嚇阻?

嚇阻方式有三種,一為逞罰式嚇阻,如果敵人動武,我方有能力還擊摧毀其源頭武力,使其無法達成攻擊台灣的目的,那就需要足夠的源頭打擊能力,就必須建立有效的急殺鏈系統,從目標捕獲、觀察追蹤、標定攻擊、戰果評估,要能攻擊多少個目標,扣掉可能被攔截防禦的數量後,需要採購何種樣式數量的長程武器彈藥,才能真正達到嚇阻目的。

二為延伸式嚇阻,類似北約共同防禦第五條的概念,台灣能否與美國簽訂共同防衛條約,或是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簽訂同盟,亦或是納入美國的核子保護傘下,這也是一個方向。

三為拒止式嚇阻,在中國攻擊台灣前的評估就讓其失去達到目的可以輕易武統台灣的信心,因而放棄武統的選項,這就是達到拒止式嚇阻。

台海發生戰爭,由於地緣位置的關係,區域封鎖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不會讓美國坐視不管,而區域封鎖恰好是美國最有能力反制的戰場,中國的能源進口都來自麻六甲海峽,而相關地區都是屬於美國或同盟的勢力範圍,由澳洲改買核子潛艇及菲律賓開始強化武力等行動就可見端倪。

台灣要考量更寬廣,因此建立不對稱戰力似乎是唯一的方式,但是要建立什麼不對稱戰力,如何建立,如何運用,要達到什麼效果,需要執政者或國防部仔細深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