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我們與惡的距離》橫掃金鐘後,社會往前進了嗎?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6 Oct, 2019今年3月26日,公視電視台開播由呂蒔媛編劇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節目播出後引發大眾熱切討論,該劇也在10月初第54屆金鐘獎中奪下多項大獎,包含「戲劇節目女主角」「戲劇節目男配角」「戲劇節目編劇」「戲...

王鼎棫/是怎樣的孤立無援,讓整座城市變成製造「小丑」的化學池?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5 Oct, 2019配樂響起,進入正片,收音機播著收垃圾工人打算長期罷工的消息。主播形容街上惡氣沖天,不分貧民區及高級住宅區,路人紛紛走避。這則消息,反射出高譚市正處於貧富懸殊,從內到外都腐敗到臭不可聞的境地。主角亞瑟...

李志銘/台灣影劇中的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從《返校》談起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4 Oct, 2019今秋適逢「九二一震災」20周年前夕(2019年9月20日),挾著高度的娛樂性(知名電玩遊戲賦予恐怖片包裝),加上話題十足的政治禁忌和師生戀,電影《返校》甫上映兩週即破兩億。片中忽明忽暗的影像燈光,成...

以槍桿拳頭拾回身體自主權——從《沙膽英》初探邵氏艷情電影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12 Oct, 2019女性電影,或許是現代電影關注的趨勢潮流之一,以女性為角色的電影,在近幾年的產量也大為提升。而在今年的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便策劃「狂女起駕,復仇來襲:亞洲篇」,單元挑選於1960至1980年代初,聚焦以...

「攬炒」中的香港:禁蒙面法,是為緊急法試水溫?
時事觀察.區惠蓮:08 Oct, 2019當部分香港人仍要求事實查證8月以來傳聞警察犯下輪姦、謀殺、虐待被捕者等戰爭罪行之時,10月1日一顆近距離射入年輕示威者肺部的子彈,當頭棒喝打破了港人對中共政權的剩餘幻想。隨後10月4日,港府以《緊急...

樂觀後的政治現實——《小太陽大願望》的隱藏劇本
社會文化.蔡宜文:07 Oct, 2019前幾天看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小太陽大願望》的試映,其實我一直對影展片有點恐懼,因為多數關於女性或性少數的影展片,看完之後都讓人覺得很抑鬱。這些抑鬱都是真實的,但在這個已被亡國感充斥的現在,實在不...

羅素玫/民族誌影展(一):她們在自己的身體情慾裡,跨境流離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03 Oct, 2019(※ 文:羅素玫,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2019年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以「看見主權」作為主題,在視覺的民族誌影像敘事上,再一次開展了令人期待的觀影歷程,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自己」主題之下,三部...

李行與瓊瑤電影(八):春來春自去,花開花自落——談《浪花》
社會文化.陳煒智:02 Oct, 2019《浪花》的三生三旦加上一位母親,每個角色的性格都極其立體清楚,拍成電影,如果選角選得對,必定事半功倍。然而,當年在瓊瑤和李行之間的不愉快,竟然是因選角而起的。在瓊瑤簽下小說授權時,便有附帶條文,說是...

李行與瓊瑤電影(七):來時春已老,去時花謝了——談《浪花》
社會文化.陳煒智:02 Oct, 2019不顧世俗眼光,大膽去愛的女藝術家,身陷情網,介入知名畫商的家庭,掀起兩代之間「代溝」裡的滾滾浪花。就在畫商的家庭可能要因此破碎之前,屬於「下一代」的年輕人跟她懇談,希望她放手。她並未多做承諾,只是坐...

香港反「赤納粹」: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中國十一慶典
社會文化.鄭仲嵐:01 Oct, 2019中共在10月1日這天高調舉辦建政70年慶典,但遠在南邊的香港,示威者依舊上街抗議港府與北京政權,「十月一日、賀他X母」等示威聲浪,在今日香港街頭不絕於耳。大批遊行隊伍從香港六個地區一起出發,縱使這天...

屬於誰的慶典?風聲鶴唳的中共七十華誕
時事觀察.吳介聲:01 Oct, 2019中共10月1日慶祝建政七十週年,舉辦史上規模最大的慶祝活動。籌辦期間,北京卻呈現高度警戒狀態,這場理當「舉國歡騰」的重大慶典,氣氛卻異常詭譎,顯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讓人不禁懷疑這究竟是屬於誰的慶典...

如果「張老師」生在現代:從《返校》看民主防衛機制的是與非
時事觀察.林雨蒼:27 Sep, 2019最近,劇情背景設定與白色恐怖有關的電影《返校》上映後,引起網路上大量討論。《返校》明確參考了1948年基隆市工作委員會的《光明報》與基隆中學事件,其中的「張老師」角色原型更源自於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

不能言語,惟笑而已——香港,從叛逆者到主人
時事觀察.區惠蓮:26 Sep, 2019關於香港人,有一段經常被忽略的歷史傳說。東晉期間地方民變首領盧循,曾幾乎攻進廣州,後戰敗,餘下追隨者被追殺逃至大奚山(今大嶼山),過著避世生活。盧循授其愛將「黃天大法」,使其修煉成妖,成為魚頭人身、...

中國封殺金馬之後,再談「陸片配額制」背後的政經爭議
公共政策.寇德曼:25 Sep, 2019繼上月傳出中國方面宣布不參加今年的金馬影展後,近日又傳出香港導演杜琪峯請辭金馬獎的評審團主席。文化部批評中國不應以政治介入文化交流,有論者也指出許多陸片將因此喪失透過金馬獎進入台灣市場的機會,因台灣...

李行與瓊瑤電影(六):《碧雲天》的三位主角
社會文化.陳煒智:24 Sep, 2019張艾嘉的俞「碧」菡,清澈,纖小,楚楚可憐;林鳳嬌的蕭依「雲」,知性,青春,明朗大方;還有秦漢的高皓「天」,三位主要演員,支撐起整部《碧雲天》百轉千折的情節。他們三位的表演,最亮眼的是全片前半個小時的...

李行與瓊瑤電影(五):《碧雲天》的「一屋二妻」
社會文化.陳煒智:24 Sep, 2019李行導演的《碧雲天》是一部很特別的作品。現在的觀眾可能很難想像,一部問世於1970年代中期的瓊瑤電影,居然在開拍前劇本差一點無法通過審查,後來經過有關單位提供「修改意見」,創作團隊考慮之後同意接受,...

邱家宜/史上最弱名單?淪為政治審查的公視董事與背後故事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2 Sep, 2019(※ 文:邱家宜,第六屆公視董事)第七屆公視董事審查會9日結束第一輪審查,21位董事候選人僅7位、5位監事候選人僅1位通過四分之三的12票門檻,距離董監事會得以組成的17位董事3位監事不及半數。衡諸...

梁靧/怎樣才算是「在一起」?達沃爾的第二人稱觀點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0 Sep, 2019當我們說我和某人「在一起」(being with)的時候,這究竟代表著什麼?是像超商架上兩個商品被擺「在一起」(together)那樣,談的是物理空間上的距離?還是像墜入初戀的女孩和閨密聚會時,開心...

李行與瓊瑤電影(四):《海鷗飛處》,潮來潮往掀起浪
社會文化.陳煒智:10 Sep, 2019李行導演和他的電影團隊,在1973年推出的《彩雲飛》和《心有千千結》,不僅把「瓊瑤電影」推到一個前所未見的高度,更讓文藝片在李小龍的年代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1974年夏天上映的《海鷗飛處》則達到...

你們可以說我已經死了——紅色高棉大屠殺紀錄片《無名之墓》
社會文化.林木材:05 Sep, 2019出生於1964年的柬埔寨裔法籍導演潘禮德(Rithy Panh),是當代最重要的紀錄片導演之一。他在童年時期經歷了赤柬(法語Khmer Rouge,亦稱「紅色高棉」)大屠殺(1975-197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