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奉俊昊的階級想像與空間遊戲——關於《寄生上流》的思考
社會文化.Alfredo:26 Jul, 2019(※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寄生上流》(기생충/Parasite,2019)5月在法國坎城影展奪得韓國影史第一座金棕櫚大獎,6月底在台灣上映後旋即熱賣。原本納悶坎城金棕櫚效應真有如此威力?細想應該...

你竟然是那種人!加入母豬教是理想的生涯選擇嗎?
時事觀察.朱家安:22 Jul, 2019日前讀到Dcard有則文章,描述男生被女友發現自己是母豬教徒,女友傷心決定分手。母豬教是批踢踢崛起的特定網路群眾,會在各大論壇、甚至新聞留言區,集體攻擊各種他們認為行為「不正確」的女性。文中寫到:刪...

版畫裡的巴黎百年服裝演化史(上):流行易逝,風格永存
社會文化.李志銘:19 Jul, 2019書店與收藏家的微妙關係,端賴魚水之間。唯有魚喜歡水、水包容魚,才會魚水相歡,攪動一池春水,帶來滿池生機。位在師大夜市龍泉街上的「舊香居」古書店,除了讓讀者在這裡找到絕版的文學、藝術、攝影等書刊畫冊,...

比小眾更小眾的音樂:瞪鞋搖滾與The Jesus and Mary Chain
社會文化.小川林:12 Jul, 2019《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裡最後的吻別與耳語,就算過了16年,直到今天,仍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電影經典畫面之一。畫面是這樣的,男主角比爾莫瑞在他要離開東京的那天,在新宿...

台北電影獎改制(下):思慮欠周的遊戲規則,以及被犧牲的台灣電影
社會文化.鄭秉泓:12 Jul, 2019▍上篇:台北電影獎改制(上):當北影放棄使命,我們需要第二個金馬獎嗎?電影獎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東西,無論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奧斯卡,還是被尊為電影藝術最高殿堂的坎城金棕櫚獎,或者全球化網路時代名稱千奇百怪...

台北電影獎改制(上):當北影放棄使命,我們需要第二個金馬獎嗎?
社會文化.鄭秉泓:12 Jul, 2019無論有沒有特別關注金馬獎,每年金馬獎一頒完,只要國產電影(也就是台片)獲獎結果不如預期,網路上馬上就會出現一股聲音:「給我台灣電影獎、給我國家電影獎,其餘免談!」但是多數高喊這句話的鄉民、藝文工作者...

靈異劇談的都是人性——專訪《靈異街11號》劇組
社會文化.潘怡豪:11 Jul, 2019生命無常的悲愁,反映出人們心中許多的悔悟與脆弱,但關於死亡,仍是大多數人避而不談的問題。正因如此,戲劇常透過生死議題,展現人們如何在矛盾的心結中找到出口。7月19日將在LINE TV及八大電視播出的...

彷彿若有光——評奉俊昊《寄生上流》
世界脈動.何撒娜:09 Jul, 2019(※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今年坎城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頒給了韓國導演奉俊昊的作品《寄生上流》,這是韓國首度獲得這座獎項的肯定。奉俊昊導演的作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以《殺人回憶》、《駭人怪物》與...

一名鐵警殉職後:問題不在開槍時機與司法挺不挺警察
公共政策.吳忻穎:08 Jul, 2019今年7月3日20時40分許,台鐵152次自強號班車行經嘉義火車站時,鄭姓被告因不滿被要求補票,持刀刺殺前來值勤之李姓員警,受傷的警員於翌日不治死亡,本案被告現已經檢方聲押獲准(羈押理由參見「臺灣嘉義...

《靠譜歌王》:全世界都忘記「披頭四樂團」,有可能嗎?
社會文化.賈培德:04 Jul, 2019如果一覺醒來,發現全世界只有你記得「披頭四樂團」的歌怎麼唱,其他所有人都完全不記得他們的存在,你會怎麼做?這並不只是忽然中了樂透那麼簡單,因為那些歌畢竟不是自己的創作,所以會產生道德危機。就像是從1...

無論如何,我們會繼續看電影——談奇片《石榴的顏色》與台北電影節
社會文化.陳煒智:28 Jun, 2019每次跟其他國家的影癡級朋友聊天,他們無不羨慕台灣觀眾有機會看到大大小小的「影展」。大型的像一年三次(是的,現在已經是一年三次了)的金馬——春季的「奇幻」,盛夏的「經典」,深秋的元祖「金馬國際影展」。...

《阮玲玉》看影史(四):再談費穆與吳永剛《神女》
社會文化.陳煒智:01 Jul, 2019嚴格說起來,我並非阮玲玉這位女演員的「粉」。在表演方面,她確實是個天才型的演員,但很多時候,眉眼之間,舉止之餘,總會閃過一絲絲不怎麼「正經」的態度。正是這份態度,讓我卻步,讓我沒辦法完完全全欣賞、懾...

《莒哈絲的漫長等待》:在戰爭與和平中,等著你回來
社會文化.陳煒智:27 Jun, 2019六月中旬,夾處在多個大小影展中的一個小型文學電影專題「作家之死」,悄悄在台灣北中南各地同時獻映,專題中有部影片題為《莒哈絲的漫長等待》(La Douleur),吸引了我的注意。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莒...

趙君朔/G20高峰會焦點:習近平美中貿易的「城下之盟」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7 Jun, 2019本周G20峰會在大阪舉行。但是舉世矚目的焦點,不在峰會本身要討論的主題,而是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進行雙邊高峰會,討論貿易戰相關議題?畢竟如果美共在貿易與經濟上的對抗持續升高不見和...

《我們不能是朋友》:在愛情沙塵暴中,誰能進化成更好的自己?
社會文化.潘怡豪:24 Jun, 2019愛情讓人相信海誓山盟,所有的追求,彷彿都當是一種永恆不變的定律。愛情也總讓人盲目,當問題萌生,既抗拒卻又不想失去時,活著的證明只剩酸楚。八大電視《我們不能是朋友》所捲起的愛情沙塵暴,在情愛風浪中相對...

數位列寧主義下的思想控制:中國正在「讀取」你的心?
時事觀察.徐子軒:20 Jun, 2019去年,有媒體報導,中國杭州中恒電氣讓工人們戴著一種智能帽工作。帽子裝設無線傳感器,能記錄腦神經的電訊號,也就是俗稱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旋即發送到電腦,由...

《文字慾》: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已死去,活著的只有語言
社會文化.李志銘:19 Jun, 2019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世界,寫作者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回顧過去那些被寫進歷史的種種不堪與尷尬,並不會因為一時的迴避而永遠消失。儘管人們根據親身所見所聞,乃至藉由文字描述了某些日常生活裡所謂的「真實」...

《阮玲玉》看影史(三):淺談蔡楚生和費穆的電影
社會文化.陳煒智:18 Jun, 2019關錦鵬導演的電影《阮玲玉》,除了呈現阮玲玉幕前幕後的紅伶心事,也同時勾勒了多位早期華語電影的巨匠形象,如孫瑜,以及本文要談的蔡楚生及費穆。阮玲玉進入聯華公司、登上演藝事業巔峰的1930年代初期,正好...

《阮玲玉》看影史(二):雜談導演孫瑜與阮玲玉的合作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Jun, 2019阮小姐演妖裡妖氣的女人,全國找不出第二個人了。不過我非常贊成孫瑜的看法,她演有高尚情操的女性,另外有一種味道。到底啥味道,我也講不清楚。這是電影《阮玲玉》正片開始之後,我們第一句聽到的台詞。場景是上...

從美國甜心到票房頭牌——懷念桃樂斯黛
社會文化.陳煒智:05 Jun, 2019傳奇女星桃樂絲黛(Doris Day)日前與世長辭,高齡97歲。桃樂絲黛影、歌、視三棲,晚年更致力動物保育慈善事業。不肯搭飛機遠行的她,幾乎為此失去受贈有「彩虹勳章」俗稱的美國甘迺迪中心最高榮譽(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