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歌王》:全世界都忘記「披頭四樂團」,有可能嗎? | 賈培德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靠譜歌王》:全世界都忘記「披頭四樂團」,有可能嗎?

《靠譜歌王》劇照。 圖/環球影片
《靠譜歌王》劇照。 圖/環球影片

如果一覺醒來,發現全世界只有你記得「披頭四樂團」的歌怎麼唱,其他所有人都完全不記得他們的存在,你會怎麼做?

這並不只是忽然中了樂透那麼簡單,因為那些歌畢竟不是自己的創作,所以會產生道德危機。就像是從1985年到2015年去買了體育年鑑的Marty McFly一樣。

傑克是一位相當典型的,不得志的英國音樂創作人,沒名氣,演出沒什麼人聽,家人不把他的音樂創作當回事,只能靠打工支持著拮据的生活。全世界只有一位與他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女孩支持著他,並充當他的經紀人角色。

在某個不知為何的夜晚,男主角不知為何的決定不再演出,全世界不知為何的大停電,男主角不知為何的被車撞……

全世界就不知為何的忘記了「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

《靠譜歌王》劇照。 圖/環球影片
《靠譜歌王》劇照。 圖/環球影片

沒有披頭四樂團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

披頭四樂團是人類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樂團或歌手,賣出近10億張唱片。他們以20首冠軍單曲成為《告示牌》(Billboard)「最多冠軍單曲」榜單上的第一名。他們擁有10座葛萊美獎,1座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Magazine)將披頭四樂團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藝人。

這樣的樂團被全人類遺忘,當然完全不現實,但這部電影的基調就是腦洞喜劇,沒有在管合不合理的。傑克醒來之後發現了這個驚人的轉變,作為不得志音樂創作人的他,立刻便面臨到一道道德難題:「我可不可以將披頭四樂團的歌,當作是自己的歌發表呢?」

帶著這樣的自我質疑,傑克終於還是發表了披頭四的音樂,很快的便成為世界知名的流行巨星,於電影中扮演自己的紅髮艾德(Ed Sheeran)在傑克面前也自慚形穢,拜伏在《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之前,洩氣的說:「He’s Mozart, I’m Salieri」。

電影的前半部充滿著鼓舞人心的神奇歷程,披頭四樂團美好的音樂,紅髮艾德令人驚艷的戲劇效果,與輕鬆歡快的笑點。到了電影中段之後,觀眾便陪著傑克開始面對這段猝不及防的夢幻旅程所帶來的後果。

一夜暴紅讓傑克的生活產生了質變,他與家人、青梅竹馬間的關係必須被重新檢視;帶著罪惡感前進的傑克終有一天必須對自己的行為下評價,並做出選擇;隱然發現世界上還有其他人記得披頭四樂團,也為劇情線添上一抹不安的顏色。

《靠譜歌王》劇照。 圖/環球影片
《靠譜歌王》劇照。 圖/環球影片

《靠譜歌王》的架空設定,也可能是對未來的預言

《靠譜歌王》是一部相對單純的喜劇,並沒有花太多篇幅與力氣認真探討劇情中的倫理道德或人性考驗問題。但做為觀眾,依然可以嘗試著在享受電影之外,思考得更深入一些。

而讓我最為在意的,是看似腦洞大開的架空設定——全世界都忘記了披頭四樂團——事實上可能並沒有那麼不真實。

就在上週,一篇對於資深音樂節目主持人黃子佼的專訪,談到金曲獎的定位問題,應該要榮耀更為流行、更能創造商業價值的藝人,還是鼓勵相對小眾的創作音樂人呢?

自然,音樂獎項的路線設定是大哉問,無論是金曲獎、金音創作獎都必須面對這樣的抉擇。但在此同時,金曲獎變得比起10年、20年前貌似更不主流,也有可能是來自於「主流」這個概念的崩解。

披頭四樂團。 圖/維基共享
披頭四樂團。 圖/維基共享

媒體的分眾化,「主流」概念的崩解

我在2012年卸下廣播主持人的身分,不再為了工作固定大量涉獵流行音樂。沒多久之後,我便能非常明顯的感受到,雖然同樣是短暫離開廣播工作幾年,我卻較過往更為快速的與流行音樂脫節,流行榜上的歌手與團體,我能叫得出名號的已經沒有幾個。

當然,這不是因為人家名不見經傳,而是因為我的孤陋寡聞。但我認為,這個孤陋寡聞的速度之所以正在加速,是來自於社群媒體的興起與媒體的分眾化。

在傳統的媒體傳播途徑裡,媒體的傳播範圍是與其播送範圍相符的,被訊息發送者的規模決定,而非由訊息接收者的特徵決定。尤其在台灣這樣的市場規模之下,發展不出如美國般成熟的區域性媒體市場;在台灣,幾乎所有的消息都是全國消息。

因此,無論你有沒有刻意留心音樂市場,無論你的年齡、性別、職業、學歷,你從大眾媒體中得到的「主流音樂」樣貌都是一樣的。張學友在紅、陶喆在紅、江蕙在紅、伍佰在紅的時候,無論你喜不喜歡他們的音樂,每天總是都能從無所不在的電視機與收音機中,聽到幾遍他們的主打歌。

但是在社群媒體興起的現代,我們從媒體上接收的資訊主要由兩種途徑決定,一種是我們的主動點擊,另一種是經過演算法而推送給我們的內容,這形同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張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歌單。當然,依然有可能有某一位流行巨星或是某一首曠古神曲,紅到存在於所有人的歌單裡,但要擁有全國性的媒體露出,其難度與過往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未來確實有可能再也不會出現下一個「披頭四樂團」。而再過幾個世代,可能用不了2、30年,如同《靠譜歌王》電影中某些人所珍視的,對於音樂的世代共同記憶,也就可能消失於人類的歷史中,成為曾經美好年代的一部份。

Oh, yesterday came suddenly.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