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娉婷/蓋你家旁邊要不要?流浪動物中途站轉型的荊棘路 | 動物當代思潮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李娉婷/蓋你家旁邊要不要?流浪動物中途站轉型的荊棘路

▲ 彰化縣可愛動物教育園區模擬影片

上篇談了彰化縣可愛動物園區的政治問題後,我一直在想,還要再另外談談流浪動物中途站(更多人叫它「收容所」)的轉型困難。

為什麼地方民眾這麼容易被不實謠言帶著走?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收容所就是拿來「藏」流浪動物的地方,又吵、又髒、又臭,離我家越遠越好!——這曾經是事實,而現在,為了扭轉這些印象,不論在原址或選定新址,幾乎全台的流浪動物中途站都在努力重建形象,卻又困於過去的魔咒,到處被驅趕。

最初,流浪動物問題會被重視,是為了防止狂犬病爆發。現在年輕的一輩很難想像,20年前,儘管那時狂犬病並沒有重回台灣,政府也只是發布預警消息,但民眾出於恐慌及對動物生命的不在意,就已經會當街對流浪狗潑硫酸。

那個年代,被捕捉的流浪狗,也不是送往《十二夜》中的收容所,而是比《十二夜》影片更糟糕的垃圾場、留置所(過去鄉鎮公所、地方清潔隊安置流浪狗之地,沒有編列照顧經費),其下場不外乎病死、餓死、淹死、被沼氣毒死等,幾乎沒有狗能善終。

隨著《動物保護法》的立法,流浪動物安置場所才開始受到規範,10多年的時間過去,收容所、動物之家逐漸有了考量動物福利的標準作業流程,所謂的「留置所」也漸漸消失。

儘管如此,全台所有的收容所在建立之初,全是以「畜牧思維」去設計,亦即選址不是山區、垃圾場旁,就是遠離群眾之地,並建造為半開放式空間,隔音效果極差,加上當年工作人員的動物福利觀念不佳、也沒有專業獸醫師進駐為防疫把關,所以在2010年前,公立收容所可說是完全符合民眾「吵、髒、臭」的印象。

嘉義市臨時流浪動物收容所是位在環保局停車場內的臨時搭建老舊鐵皮屋,環境簡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嘉義市臨時流浪動物收容所是位在環保局停車場內的臨時搭建老舊鐵皮屋,環境簡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擺脫吵、髒、臭的「現代化」動物收容所

「那樣的收容所,要蓋在我家旁邊,你願意嗎?」如果你也不要,那為什麼現在的公家機關、動保團體,都要把收容所推到交通方便、接近人群的地方呢?

最關鍵的因素是,政策推動者開始願意正視收容所這個「流浪動物轉運站」。為了讓牠們進入家庭,收容所首先必須要能吸引民眾前往,否則若是再用過去那套「賣可憐」的招數送養貓狗,除了效果漸漸不彰外,飼主品質也參差不齊,收容所反而成為流浪動物源頭的滋養地之一,陷入狗慘、工作人員累、愛心民眾抓狂、糟糕飼主橫行的死胡同。

所以,近年來規劃改建/新建的現代化收容所,「收容」不再是唯一考量,如何讓動物住得舒適、減少緊迫感,讓參觀者能在造成動物最小壓力的情況下觀察等,都是動物欄舍的設計方向;而運動區域、互動區域、教學區域等,也都一一被列入現代化收容所的重要建設項目。

因此,我們會看見彰化縣可愛動物教育園區占地1.3公頃,卻預計「只」收容224隻狗、10隻貓,因為收容並非它存在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訓練動物減少行為問題、教育飼主、向參訪民眾推廣正確知識等等。

另外,建築都會有建蔽率、容積率的管制,不是我有100坪的土地,我就可以將100坪都蓋滿、還蓋到數十樓,所以「這個地方這麼大、花這麼多錢,卻只能收容幾百隻狗,一隻狗是要花多少錢!」是非常無知的論點,何況這裡的動物有流動率,並非靜態平衡,「224隻狗、10隻貓」只是形容「最大收容量」的方式,不是永遠住著同樣一批的224隻狗與10隻貓。

而這200多隻經過社會化的同伴動物,及其經過教育的飼主,是比起哪個方法都更能省錢、能送出更多動物,更能對台灣未來的流浪動物管理造成正面影響的——眼前人人都喊著流浪動物需要源頭管理、民眾需要生命教育,如今現代化的收容所,正肩負了這個重要責任!

人人都喊著流浪動物需要源頭管理、民眾需要生命教育,如今現代化的收容所,正肩負了這個重要責任。 圖/取自一起認養吧-【臺中市動物之家(非官方)粉絲團】
人人都喊著流浪動物需要源頭管理、民眾需要生命教育,如今現代化的收容所,正肩負了這個重要責任。 圖/取自一起認養吧-【臺中市動物之家(非官方)粉絲團】

動物教育園區,讓鄰避成迎臂

上週末,《十二夜》粉絲專頁邀請成大建築研究所的研究生歐路加,針對收容所的「都市議題」進行探討。歐路加將台灣本島29間公立收容所進行簡單分類,發現有11間位在偏遠的山區地帶,9間在城市邊緣地帶,附近有工業區或垃圾掩埋場,7間鄰近低密度住宅區,而在市中心的,只有2間。

歐路加說,傳統的動物收容所,由於建造方式(畜牧思維)及功能定位(收容目的),一般會被認定為是「鄰避設施」,但《都市計畫法》中規範的公共設施用地,其實並未定義「動物收容所」屬於哪種分類,新式收容所若是規劃成教育園區,她認為未來待相關法律制度齊全時,有可能將動物收容所歸納至類似第46條的「社會福利設施」中,而非與第47條的屠宰場、垃圾處理場、火葬場、公墓等地並列,只能在邊緣地點設置。如此一來,有別於傳統收容所的「鄰避效應」,教育園區的規劃即有機會製造「迎臂效應」,吸引民眾前往。

歐路加另外補充,在過去,老人院、安養院等機構也被認為是鄰避設施,大多會遭到設置的附近居民抗議,但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也產生變化,2015年12月16日時,《都市計畫法》修正案三讀通過,都市計畫地區範圍內,應視實際狀況設置社會福利設施,可見社會對鄰避設施的看法,是會與時俱進的。

現有的公立收容所中,以台北市動物之家、新北市板橋動物之家最容易到達,距離捷運站15分鐘內路程,雖然兩地都是因為收容所先建立,所在區域才開始發展,但兩個收容所在改建過後,也都致力於「公園化」、綠化收容所環境、減少噪音異味等,以吸引民眾前來;台北市動物之家旁的土地,更是正在興建寵物公園,將來希望民眾都能帶寵物到此遊玩。

除了上述兩家之外,台南市動物之家善化站、台中市動物之家、高雄市燕巢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台東縣動物收容暨動物保護教育中心等,也都是改建完成的新式收容所,不過,這些地方由於環境允許,都是「原地改建」,阻力不大;但如嘉義市、彰化縣等現址不宜改建的地區,轉型之路就困難重重。

圖為中山國小學童參訪新北市板橋動物之家。 圖/取自新北市板橋區公立動物之家
圖為中山國小學童參訪新北市板橋動物之家。 圖/取自新北市板橋區公立動物之家

目前所有另覓新地的縣市中,彰化縣進度本是第一,原可成為「全台第一個」新設的動保教育園區,相當具有指標性,如今卻遭遇巨大難關!

5月20號的流血衝突過後,近來在彰化縣溪州鄉甚至有神祕連署開始流傳,作法讓人想起2012年7月時,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打算進駐台北市大安區錦安里,讓遠地北上就醫的病童,能有暫時的落腳處,可是卻遭到「錦安里里民」激烈反對,部分里民在社區張貼匿名傳單,傳單上寫著「全體里民不惜流血、抗爭到底、誓死反對」。當時反對的理由中,傳染病就是其中一項(當然又是毫無根據的謠言),其餘荒謬的理由還有:有損國家形象、影響社區觀瞻、里民權益等。

傳單照片流出,事件在網路鬧得沸沸揚揚後,錦安里民受到網友劇烈攻擊,錦安里長趕緊出面滅火,表示沒簽名參與反對連署,傳單也並非全體里民意見,而時任台北市長郝龍斌則表示,據他了解,大部分里民是支持態度。隨後台北市政府為此舉辦社區說明會,郝龍斌親自出席,排除一切不實謠言後,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終於在2013年9月落成。

瞭解上述事件的讀者即可發現,如今同樣「眼熟」的模式正在彰化上演。不僅如此,被排擠的是更加弱勢的流浪動物,而大眾過去對收容所的刻板印象,也讓不實謠言更容易被傳播開來。

網路上部分「當地」民眾說:「這麼喜歡,蓋你家旁邊啊!」——是的,我多希望這樣的現代化收容園區鄰近我家!

基隆的寵物銀行(名字比可愛動物教育園區更離奇),雖然與我家同一行政區,但坐落在偏遠的瑪陵坑山區,如果他們有能力下山、如果基隆市政府願意幫助他們來到更有人氣的地方,我願意展開雙臂歡迎。

板橋動物之家改建後致力於「公園化」、綠化收容所環境、減少噪音異味等,以吸引民眾前來。 圖/取自新北市板橋區公立動物之家
板橋動物之家改建後致力於「公園化」、綠化收容所環境、減少噪音異味等,以吸引民眾前來。 圖/取自新北市板橋區公立動物之家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