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快評/「下架民進黨」完勝「抗中保台」,民眾黨奪竹市改寫版圖 | 編輯室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九合一快評/「下架民進黨」完勝「抗中保台」,民眾黨奪竹市改寫版圖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創下史上最慘成績,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左)與與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右)晚上在中央黨部召開「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記者會發表談話,表示即刻辭去黨主席一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創下史上最慘成績,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左)與與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右)晚上在中央黨部召開「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記者會發表談話,表示即刻辭去黨主席一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鄭人豪、林宜蘭

九合一大選結果出爐,本次全台除嘉義市延期選舉外,21個縣市國民黨拿下13席,民進黨拿下五席;新竹市藍營棄保效應發酵,民眾黨高虹安在選前爭議連環爆的情況下,仍搶下第一個縣市長選戰的勝利,苗栗縣和金門縣則由無黨籍的鍾東錦及陳福海當選。

執政黨民進黨在六都中輸掉桃園,只守住台南和高雄,縣市長也失去原先執政的基隆市及新竹市,相較於2018年,此次民進黨選後執政版圖全面退守南台灣,蔡英文政府在這次「期中考」交出了慘敗的成績單。在這次縣市長提名幾乎由黨主席蔡英文及英系全權徵召的情況下,蔡英文選後宣佈請辭黨主席,為敗選負責。行政院長蘇貞昌雖口頭請辭,但蔡英文已表達慰留。

整體來說,本次選舉選政策議題設定模糊,選情冷清,各陣營著重負面動員,「下架民進黨」最大公約數和民進黨「抗中保台」基本盤動員的局面。各地投票率偏低皆在60%上下,低於2018年直轄市長選舉和縣市長選舉66.11%和68.87%。新北市在侯友宜領先優勢明顯,加上天候不佳,投票率僅有56.60%,創下歷屆新低。

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激戰選區民進黨慘敗

台北市長選戰一如原先預期,呈現三強鼎立的態勢,在北市選民基礎藍大於綠的態勢下,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奪下首都市長寶座,相隔八年為國民黨重新取回政權。就選舉結果而言,最終並未出現棄保效應 ,過往民進黨最擅長的空戰宣傳,在本次台北市長選戰顯得遲鈍,台灣防疫政策諸如疫苗採購、「3+11」境管政策成對手攻擊焦點,是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的競選包袱。

蔣萬安為三人中最早宣布投入選戰,不過選戰之初被諷為「躺平選」,選戰節奏、策略不明引起藍營基層焦慮,然而在國民黨中央投入支援選戰操作後,蔣萬安高舉「正藍軍」旗幟,順利鞏固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基本盤;黃珊珊雖以無黨籍的身分投身選戰,但以延續柯市府政績,超越藍綠為主要訴求,在選舉回歸藍綠對決的情況下,仍獲得兩成選票。

民進黨在幾個原本執政的激戰選區,基隆市、桃園市和新竹市皆以顯著差距敗北,其中桃竹深受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影響。原先桃園市國民黨內部提名爭議不斷,黨中央空降提名張善政引起議長邱奕勝等地方要角不滿,不過在民進黨拍板「堅下鵬上」後,國民黨內部也整合有成。反觀民進黨面對鄭寶清脫黨參選,以及八德國民運動中心等公共工程爭議,使得鄭文燦政績牌黯淡,鄭運鵬在陣前換將後一路苦戰,最終未能接棒反而倒輸十二萬票。

相對的,新竹市沈慧虹同樣遭受影響,沈慧虹事務官出身,本人並未吸附太多選民的「仇恨值」,然而沈慧虹曾任林智堅市府的副市長,無法擺脫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輔以個人記憶點不足的情況,即便選前民眾黨高虹安接連爆出詐領立委助理費等爭議事件,但在「下架民進黨」的強烈聲浪下,成功引起藍營棄保效應,為民眾黨奪下新竹市長一席。

圖為日前國民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左二起)、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主席朱立倫、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大合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為日前國民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左二起)、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主席朱立倫、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大合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澎湖金門遭翻盤,現任優勢仍明顯

在全台候選人中共有13個縣市首長競選連任,除嘉義市因有候選人在選舉期間過世,延後舉辦外,只有澎湖縣及金門縣國民黨籍現任縣長賴峰偉與楊鎮浯,遭到代表民進黨參選的陳光復以及民進黨禮讓的陳福海擊敗,其餘不論藍綠皆順利連任,展現現任優勢。

其中國民黨大將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台中市長盧秀燕,2018年選舉即以極大差距在選戰中勝出,今年兩人與對手的票數差距更勝四年前,分別以超過四十萬和近三十萬票的差距輾壓對手,展現強大氣勢。也為被認為有意角逐 2024總統大位的侯友宜,建立一定的支持基礎。

相對的民進黨連任候選人並未擴大與對手差距,反而如民進黨鐵票倉台南市尋求連任的黃偉哲,在個人威望不足,黨內分裂的情況下,也只能慘勝國民黨的謝龍介。而民進黨原先在花蓮醞釀的「換人做做看」效應未能成真,民進黨Kolas Yotaka與國民黨徐榛蔚差距縮小有限。

此外,就其他執政尋求接班的選區,苗栗縣在國民黨派系分裂下,脫黨參選的議長鍾東錦獲前縣長傅學鵬和現任縣長徐耀昌支持,成為藍營選民選票集中的對象,反而國民黨的謝福弘慘遭邊緣化;另外民進黨的周春米在激烈的黨內初選中勝出代表民進黨出戰屏東,然而過去潘孟安縣長任內政績獲得好評,但周春米卻選得辛苦,以極小差距贏過國民黨蘇清泉,足見本次地方選舉全台選民對於民進黨不滿情緒普遍高漲。

潘孟安(圖中)屏東政績獲好評,但民進黨候選人周春米(圖左)本次選戰選的辛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潘孟安(圖中)屏東政績獲好評,但民進黨候選人周春米(圖左)本次選戰選的辛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投票率低及惡意操作,「十八歲公民權」未通過

除了九合一選舉外,今天同樣受到關注的是台灣首個公投修憲複決案——「18歲公民權」。「18歲公民權」雖然受到跨黨派的支持,這次縣市長選舉中,也有多位候選人公開表態支持,甚至連在藍營仍享有高人氣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都公開錄製影片聲援。不過在這次選情冷清,以及選前相關謠言滿天飛的情況下,整體投票率只有58.97%,雖然同意票仍多於不同意票,但票數皆為五百多萬,與門檻962萬相差甚遠,未能通過。

首次修憲複決在投票當日也陸續傳出一些作業瑕疵,後續也需要地方選委會及中選會進行檢討。「18歲公民權」複決案在選舉期間遭部分人士刻意宣傳通過將出現「18歲立委」,激起恐慌;另一方面亦將《憲法增修條文》所規定的複決投票與《公投法》的公投案相提並論,企圖減損「18歲公民權」複決投票的正當性。從最終投票結果可看出上述操作的影響,也顯示台灣公民社會的成熟度仍有待加強。

選後民進黨如何重整旗鼓?藍綠白2024布局引關注

本次選舉結果在蔡英文執政滿意度仍高的情況下,只拿下五席縣市長,較2018年「韓流」風潮時更低。疫情趨緩並未給民進黨帶來利多,疫情過度時期的民怨,反而讓原本防疫初期的明星陳時中,變成此次選戰被下架的對象,成為民進黨敗選的一大因素。林智堅論文抄襲等風波,讓人譏諷「一屍兩命」,同時影響桃園與新竹選情,尤以民進黨「側翼」的護航以及對批評者的攻擊,也讓民進黨收穫滿滿的仇恨值,助長投票時下架民進黨的動機。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接下來兩個月仍有嘉義市長選舉及立委補選等選戰要打,在蔡英文引咎辭職後,民進黨如何在短期間內重整旗鼓是關注焦點。此外,2024總統選戰明年即將開始備戰,藍綠白各方勢力如何布局也是重點。民進黨內除了副總統賴清德,原先新系及英系的口袋人選鄭文燦及陳建仁,在這次慘敗後獲得提名的可能性越趨降低。

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本次選戰大勝,以老縣長之姿協助翻轉桃園功不可沒,再次披掛出征總統大選的可能性增加,而侯友宜未來動向也引關注,是否重演韓國瑜「落跑市長」的劇碼角逐總統大位,須持續觀察。至於原先就寄望在新竹、台北「坐一望二」的柯文哲,民眾黨成功取得新竹市後,政治能量得以延續,持續劍指2024。但高虹安可能面對的官司問題,也牽動柯陣營未來的布局。

政治迷因反撲,有礙正向選舉文化

民進黨過去一向自豪的空戰,從這次的結果看來選民已不再買單,過往靈活的網路形象與人設包裝,反而成為選民感到厭倦的負面材料。這股對政治娛樂化、迷因化的疲態,綜觀而言從2014年柯文哲所率領的白色力量熱潮退卻後,陸續在近十年的選舉當中,轉趨為空洞與方便行事的選舉文化。本次選舉所謂的「外冷內熱」,即是為過去政治娛樂化的反撲。傳統政治動員並未消逝,反而仍深根在鄰里街坊之間,然而容易消耗專注與耐性,甚至激發對立的網路世界,則無法幫助議題與政見深化討論,這是對未來台灣民主發展有識者都值得注意的問題之一。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