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才能活命:從敬鵬大火談防災訓練的五個不足 | 林金宏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對症下藥才能活命:從敬鵬大火談防災訓練的五個不足

敬鵬大火之後,很多專家提到廠商教育訓練不足,我認為這是事實,但是哪裡不足,哪樣不足,卻未見深入檢討。 圖/路透社
敬鵬大火之後,很多專家提到廠商教育訓練不足,我認為這是事實,但是哪裡不足,哪樣不足,卻未見深入檢討。 圖/路透社

敬鵬大火之後,很多專家提到廠商教育訓練不足,我認為這是事實,但是到底哪裡不足,卻沒看到深入探討,因此,本文將要談談防災訓練還有哪些需要加強的地方。

一、滅火訓練不足

這些年來台灣的重大火災,不管是工廠或安養院,幾乎都是初期滅火失敗,重要的是,這些火災,如果透過良好的教育訓練,是可以成功撲滅的。

很多年前,我就發現台灣的滅火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第一是虛應故事,幾乎每個場所的滅火演練都是做做樣子、便宜行事,結果參與的人還以為自己學會了。

第二是想要好好訓練,也找錯人,訓練方式錯誤,導致效果不彰。我退休後曾到某些上市企業教他們滅火,過去他們每年也做訓練,但按我的標準,幾乎都不及格。

初期滅火多數發生在室內,但現在的多數滅火訓練都是在戶外進行,根本不合理。此外,目前初期滅火訓練都是一支滅火器給好幾個人練習,但真實火災,一個人打好幾支滅火器,都滅不了火,而練習時卻只能好幾個人打一支滅火器,這樣沒有充分練習的訓練,在面對火災時真的發揮不了功用。

滅火訓練多數都是用油盤倒汽油練習,但是很多火災都是封閉的地方,如隧道式烤箱、鍋爐、風管……,面對多樣類型的火災,現階段的滅火訓練太過簡化,根本不足以因應。

滅火訓練還有很多問題,討論消防安全教育不足時,我覺得眼下這些訓練的缺失,真的要好好檢討,才能有效改善。光談訓練不足僅要求強化是無濟於事的。

二、訓練深度不足

我一直希望教會大家安全應變,這需要系統性及持續性,但我到過很多單位演講訓練,也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演講就像輪迴,今年找我,隔幾年再找一次,不斷循環,只有少數單位會每年都找我。

後來我仔細分析,就是很多人認為安全講習講來講去都差不多,內容也大同小異,所以要換人做做看,才能保有「新鮮感」。殊不知沒有深度學習,永遠都只會皮毛,自然無法因應變化萬千的災害。

我帶著我的團隊練習滅火,我們是每年練習,剛開始我教他們初期滅火,並錄影做成記錄,也看到了大家的成果。結果第二年再練習時,他們又忘了部分的技巧,我再重教,第三年又發生類似情形,我再教一次;慢慢地,我也找出要怎麼教,他們才不會忘的要領。現在他們每個人都可獨當一面,有能力擔任初期滅火的老師。

要達到這種成果,只有一個要領:就是要同一個高手老師,教導同一群人,持續訓練,做好深度學習,才能戰勝敵人。

這些年來台灣的重大火災,幾乎都是初期滅火失敗,重要的是,這些火災,如果透過良好的教育訓練,是可以成功撲滅的。 圖/路透社
這些年來台灣的重大火災,幾乎都是初期滅火失敗,重要的是,這些火災,如果透過良好的教育訓練,是可以成功撲滅的。 圖/路透社

三、溝通聯繫不足

在敬鵬火災過後,很多人指責敬鵬沒有提供廠區配置圖及危險物品的資料。我看過PCB廠化學物品的清單,少說幾十頁,還有多數人看不懂的化學名稱,我不知道在那麼短的時間,消防隊有能力消化這些資料嗎?

這不是敬鵬,也不是消防單位的問題,這是溝通協調的問題,也就是很多人談教育訓練不足,卻沒明確指出那個部分不足。我認為溝通聯繫不足,就是教育訓練急需加強的部分。

當工廠進行自衛消防編組演練,消防單位得派員督導,在美國所有的災害應變,都必須先做危害分析及風險評估,但我們的教育訓練卻沒有在這個部分充分溝通。消防隊扮演督導角色,卻多數連工廠哪裡最危險都不知道,工廠也未能充分告知這些最危險區域,存放哪些危險物品,消防隊就算有一身武藝,也無法對症下藥給予滅火技巧的指導,這就是溝通聯繫的不足。

消防隊的專長是災害應變,所以要把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應先讓消防隊瞭解工廠哪裡最危險,消防隊也可提供過去經驗給工廠參考,經過充分溝通,我想未來在教育訓練或消防演習,都可提升至完全不一樣的檔次。

自衛消防編組演練或消防演習,更不應該是每年都一樣,只是噴噴滅火器或放放水。這樣對於防災訓練於事無補。

四、演練考核不足

在教育訓練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演練考核。現在很多工廠都是本國及外籍移工並存,我不知道本國及外籍移工要接受什麼內容的教育訓練?都一樣,還是有分別?如果大家都要滅火,有誰調查過外籍移工發現火災敢滅火嗎?這些移工會不會害怕滅火之後所造成的財物損失,他需要負責而猶豫不決?如果是逃生,這些外籍移工聽得懂中文嗎?會分辨火災警報器的聲音嗎?太多太多教育訓練考核的問題,沒有事前規劃,就會出現大問題。

就像這次敬鵬火災,一開始的受困人員,跟最後罹難的是不同人,這些都是教育訓練考核不當的結果。我幫一些企業做疏散演練時,都會刻意留下幾個員工,然後查證各單位是否能確實點名。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企業能做到確實點名,這就是訓練要加入考核的原因,如此才能找出問題之所在,也才能讓訓練真正有意義。

五、軟體改善不足

很多工廠在火災之後,就開始花大錢購置、改善硬體設備,卻沒有思考這些砸錢的設備,萬一故障的防範措施為何。也為了宣示改善的決心,在短時間裝了很多華而不實的設備,就跟這次敬鵬大火之後,很多的檢討都流於硬體及行政程序——辦辦演習,買買東西,開開檢討會——因為這最容易做,也最容易看到成果。

每次我看到這些行禮如儀的活動,我都會有一個疑問,如果我們只知道火災發生時間、撲滅時間、消防人進入火場時間、抬出來的時間,而中間火災如何變化、消防弟兄何時倒地、為何倒地、倒地時之火場情況為何等,一大堆答案都不知道的話,到底該如何找出有效的改善策略?

沒有針對災害發生過程徹底瞭解,就沒有辦法做危害分析及風險評估,沒有危害分析及風險評估,就沒有辦法做出有用的應變計畫,而徹底瞭解災害發生過程。

而這卻又正是乏人關注的議題,也是我認為未來安全教育訓練上,一定要設法解決的困境。只有徹底瞭解每一個災害的所有細節,才能找出問題,提出真正有建設性的改善方案。

我常說「災害應變就像治病,對症下藥才能活命」,對於存心輕忽的廠商,我們故然不能縱容,而對於存心改善的廠商,我們更不願看到他們並非無心、而是找錯了方法和方向。

每當一場悲劇發生,社會上對於肇事廠商一片撻閥之時,我寧可先別妖魔化所有的業者,而是以實事求是態度提供有心的業者更專業的輔導。唯有正確落實教育訓練,才能協助有心做好災害管理的業者做到真正訓練,進而確保工廠財產,並保障人們安全。

沒有針對災害發生過程徹底瞭解,就沒有辦法做危害分析及風險評估,就沒有辦法做出有用的應變計畫。 圖/路透社
沒有針對災害發生過程徹底瞭解,就沒有辦法做危害分析及風險評估,就沒有辦法做出有用的應變計畫。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