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追蹤用戶手機定位?以色列防疫緊急法案惹議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現今肆虐全球,對全世界的公衛、經濟、政治局勢造成不小衝擊,各國政府忙於抗疫減災,無不絞盡腦汁檢視一切可資運用的抗疫工具。
隨著谷歌、臉書等科技社群媒體擁有巨量蒐集使用者地理位置資訊的能力,對於傳染疾病的釐清——如傳染途徑與範圍——極有助益。因此,美國政府最近也頻頻集結公衛專家與臉書、谷歌等密集開會,探討是否能夠、以及如何運用智慧型手機追蹤人民的行徑資訊,進而釐清感染者行經路徑或散播軌跡,並追蹤人民是否遵守隔離令,或有無配合政府的社交遠離(social distancing)防疫政策。
然而,美國政府目前縱使用地理資訊作為抗疫工具一環,主要並非在蒐集個別人民的行蹤訊息,而是要求科技公司提供巨量的經匿名、去識別化後使用者的地理位置資料,用以協助抗疫專家標定所有病例所在地點及範圍,藉此了解疫情發展之趨勢。目的之一在於釐清急需幫助的弱勢人口族群何在,並標識超出醫療負荷、即將陷入崩潰邊緣的醫療院所等區域,希望藉此有效投放資源及提供必要協助。
各國基於防疫政策不同,運用科技的策略略有差異。台灣在疫情資訊透明、政府迅速決策及人民尚有意願配合的情況下,目前疫情尚屬穩定。然而面對跨國人流往來頻繁、病毒散播力極強的艱鉅挑戰,大流行的威脅從未暫歇,抗疫之路仍需努力。
以色列政府漏夜通過緊急法案
土地面積約為台灣的69%,人口總數不到台灣二分之一的以色列,目前全國已進入緊急狀態。與台灣類似,以色列政府目前傾全力圍堵病毒入境,截至目前(當地時間23日凌晨)確診數剛破千,死亡1例,病況危急18例,國家衛生部官員表示感染死亡人數可能達1至2萬人。該國此前也有多起境外輸入案例,迄今疫情有擴散趨勢。
同時,以色列政府為提升抗疫效能,於當地時間3月17日頒布緊急法規,其中包括賦予政府得採行緊急措施,使用行動數據追蹤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確認與確診者有接觸史的人。以色列當局表示這套措施係為因應國家緊急狀況,目的在維護公共衛生及公民權利,無庸進行司法審查。
由於這項緊急法案僅由內閣成員漏夜審議,一夕間作成一致決,未經國會審查,而該國檢察總長對此提出解釋:抗疫茲事體大,事件緊急,夜半時分未及送交國會審查。此舉也招來人權團體及若干國會議員強烈抨擊,認為政府火速通過緊急措施,未經公眾及國會監督審議,合法性存疑。
依據該緊急法案內容,政府可使用科技設備追蹤定位確診者,此舉開展後,勢必能大大提升政府鎖定及隔離確診患者的效率,進而強化對疫情的控制能力。執行措施則由專責維繫國內安全的國家安全局(Shin Bet,直隸於總理,執掌國內安全事務及反恐任務)負責。
該法案相關規定羅列以下:
- 政府可使用數位科技設備追蹤那些與確診者或疑似與染病者有接觸史的特定人,獲悉後通知該等人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亦可回溯確診者前二週的行蹤軌跡。
- 監視需受隔離民眾是否切實執行隔離措施。此部份屬零星抽查,非密集無間斷進行。
- 國安局有義務定期向檢察總長提出執行報告,特別是在有侵害人民隱私之虞的情況。
- 國安局有權向特定人士所屬的電信公司取得持用人的行動位置資料,再將資料分享給衛生主關機關。同時授權國家衛生部得監控確診之人地理位置,以確認其有無確實遵循隔離措施與相關要求。
- 並允許衛生機關寄發簡訊或電郵給與確診病患有過接觸史之人,指示這些人應自我隔離,並有權監督隔離命令是否確實執行。
至於因蒐集獲取的資訊,原則上由居疫政主導地位的國家衛生部門,因應疫情加以保管控制及利用,國安局僅為執行機關,不具對疫政作出實質判斷之權責。因追蹤範圍極為廣泛,因此依該法案追蹤的數量將極為龐大。
防疫卻惹議:監控措施缺乏監督機制
對以色列政府來說,這是減緩疫情擴散的關鍵步驟,政府也承諾對於資料的蒐集將會嚴格限制,包括個人資料在該法案生效期間屆滿30日,就會進行資料刪除,但並不禁止為因應疫情需要而延長法案效力期間。
再者,衛生主管機關得於法案有效日屆滿後,60日內以因應機關內部需求為由,繼續保存資料。法案雖然規定取得的資料不得用在刑事程序等他用途,但該規定除政府部門片面承諾外,實際上並無監督機制,對於違反規定的情形,並無遏止效果。而執行機關國安局人員對於取得之資訊如有目的外使用之違法情形,將面臨3年以上刑事責任。
以色列政府不斷強調,目前抑制疫情大範圍擴散的唯一解方是徹底執行有效隔離,唯有如此,才能使傳播曲線(curve)漸趨緩和。
換言之,以色列政府認為唯有降低帶原人數並減短病毒檢疫時間,衛生主管機關才有餘裕針對每個個案進行疫調,進而找出源頭加以控管。而本法案的目的,就在於節省或縮短找到上游傳播者所需時間;主張行政機關必須主動出擊,不能被動等待感染者一一出現,因為後者恐將導致疫情大爆發至不可收拾之境地。
但另一方面,此法案意味人民的智慧型手機將受政府部門大規模的監控,同時藉由資料串接,也可能成為一個針對特定族群、遏制人民自由權利的侵害管道,因而這部法案制定過程中,引來諸多抨擊。便有批評認為,這種具侵害性的監控在人民知情後,無論疫情是否極端嚴重,終將影響人民隨身攜帶手機的意願。
以色列人權協會認為,一旦此例一開,極易產生滑坡效應,因缺乏監督,很難避免政府濫用權力。也有批評者認為,過去在以色列類此權力僅用於反恐行動,而疫情是公衛事件帶來的威脅,非國家安全事件,恐有過度干預人民自由權利的疑慮,縱此法案目的在減緩病毒傳播,但也可能因疫情擴散而必須不斷展期。以色列作為一民主國家,必需權衡公民權利及防疫需求——即便這項工具能有效協助政府找出特定染病者及其來源,並阻止病毒散播。
以色列高等法院未妥協
該緊急法案隨即由以色列人權團體主張嚴重違反人民隱私權,而向法院提起請願、請求撤銷。
人權團體主張,該法案全面性對公眾施加限制,如付諸實行,將嚴重侵害個人權利及民主政體下的法治原則。政府則主張,此緊急法案在現階段對於抑制疫情散布有其必要,短時間的巨量發病率,將使醫療系統崩潰敗壞,最後可能陷入如北義之情況:稍事遲緩,病毒將會帶來大量的患者及死亡結果。
高等法院(High Court)在這個請願案聽證程序中點出爭點:「既便已採行鎖國政策,杜絕外來傳染源,然依以色列目前情形,該項緊急措施是否仍不應實施?又此緊急措施是否可能在什麼樣的時間點下,終將變成一項有必要的措施?」顯然法院也正視到疫情的嚴重性。
代表國家衛生主管機關的學者專家,在聽證中不斷的耳提面命提醒,為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政府部門亟需要科技工具來輔助抗疫,即便國家已採封鎖政策,杜絕了一切外國傳染源,科技監視仍屬有必要。高等法院仍在當地時間3月19日作出判決指出,未經國會行使監督機制前,政府不得追蹤確診者及疑似染病者的行蹤,並責成行政部門應於當地時間週二(3月24日)中午前,徵得國會同意,組成專家小組,進行監督。
另外,對於行政部門原本希望使用手機地理位置資訊,確認居家自我隔離者是否確實在家乖乖執行的部分,法院則作出禁止警察追蹤實施隔離者行蹤的決定。
面對現下國內疫情肆虐,當政府大量獲取個別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及居家隔離者的行蹤資訊之作為,對於隱私權干預存疑時,以色列高等法院並未妥協。然而,在疫情迅速攀升、難防難控的困境下,該緊急措施內容雖有若干模糊,包括就巨量資料的蒐集儲存使用如何因應,監督機制若何等部分也未盡充分;但在全民危殆恐慌病毒蔓延的特殊時期,多數人民是否願意賦予政府較大權能抵禦病毒傳播,恐怕也是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另外,為保全國家政府機構的人員安全,該國國會現也面臨政府緊急命令要求關閉停止執行職務,有人因此倡議如國會真的關閉,應採行遠距投票方式行使職權。以色列國會會接下來面對此一追蹤病源的緊急措施方案,究竟能否審議,又要如何回應,實為兩難,值得密切觀察。
參考資料
- In Dead of Night, Israel Approves Harsher Coronavirus Tracking Methods Than Gov't Stated
- To Stop the Coronavirus, Shin Bet Can Now Track Cellphones Without Court Order
- Coronavirus in Israel: Netanyahu Orders 'Dramatic Increase' in Enforcing Restrictions
- Israeli Lawmakers Voiced Concerns Over Tracking of Coronavirus Patients. The Government Ignored Them
- Israeli Coronavirus Surveillance Explained: Who's Tracking You and What Happens With the Data
- Coronavirus: Israel enables emergency spy powers
- Israel's Top Court: No Shin Bet Tracking of Coronavirus Patients Without Knesset Oversight
- Israel passes emergency law to use mobile data for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 U.S. government, tech industry discussing ways to use smartphone location data to combat coronavirus
- The Value and Ethics of Using Phone Data to Monitor Covid-19
- Coronavirus in Israel: Netanyahu orders 'dramatic increase' in enforcing restri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