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救得了餿掉的良心嗎? | 黃俊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品格教育」救得了餿掉的良心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眼看餿水油的爭議似乎沒有停歇的跡象,日前有餐飲學校同盟與廠商共同舉辦「商業道德與品格教育宣誓典禮」,除了呼籲政府重視食安問題、企業商家重視社會責任之外,並勉勵餐飲學校要培育品格端正之餐飲人才

重視商業道德與品格教育應該是好事,教育機構願意在社會面對食安危機時宣示決心,其實值得鼓勵。但是,有關食品安全的「品格教育」究竟應該教什麼?恐怕這才是真正擾人的問題。

每當國內發生重大的社會脫序事件時,比方說醫生不像醫生、法官不像法官、老師不像老師、軍人不像軍人……,我們第一個念頭就是大聲疾呼「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彷彿這社會的沒品與失格只要透過道德教育的重整就可以得到救贖。於是請來倫理大師跟學生諄諄教誨,請來社會賢達對學生情感召喚,請來宗教領袖向學生開釋善念,然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雖然我服兵役已經退伍多年,但是每次在電視機前不小心轉到軍中莒光日節目時,都還是會忍不住停留片刻。目的當然不是要瞭解最新的軍事發展或政令宣導,而是彷彿可以重溫在部隊中那段可以公然靈魂出翹的時光,相信所有當過兵的男生都懂那種感覺。教條式的道德規訓,一方面訓練大家習慣性的言不由衷,二方面也暗示大家:真正好康的在那裡!因為裡面所有耳提面命的事,似乎總在隱喻著一種脫軌的快感,這情形就好像在戒嚴的時代中,不會有什麼書比「禁書」更好看。

所以食品安全的品格教育要怎麼教呢?如果介紹全球化的生產模式下,食品如何被大規模製造,這樣學生可以瞭解以後自己會在那一個環節扮演角色,也可以衡量自己會如何剝削別人或被別人剝削;也不妨介紹科技化及工業化的食品加工技術,如何創造讓出讓人意想不到的食物及風險,這樣學生可以瞭解未來應該花多少的物質或精神成本來進行這樣的賭注。

此外,另可以說說政府部門到底如何制訂法規、如何執法與控管,這樣學生可以衡量自己應該對政府存有多大的信任,可以開多大規模的店才不會被排隊退貨;也該教教食品安全的認證或標章如何運作,這樣學生就可以瞭解標章不是只有幫大家確保食品安全的功能,有時更可以是掌握市場籌碼的好生意。學生瞭解這些食品、風險及社會之間的關係之後,才能真正衡量總體的「利害關係」而做出真正具有「品格」的選擇。

除了前述,當然還可以舉出更多值得在「品格教育」中被教授的事,重點是「良心」並不會因為憑空呼個口號就被召喚出來,它需要被建立在知識與瞭解之上,才可能有比較長的賞味期限。如果只是停留在一種泛道德化的溫情氾濫上,「品格教育」也只會變成另一個莒光日教學,反正以後進入了實戰場,大家還是依據人情世故的叢林法則來遂行意志,隨機地看是道德良知抬頭,還是利益慾望勝出。

品格與食安,是分別在心靈及物質上兩個端點的觀念,它需要建立在許多具體的社會基礎上才會有意義。如果以為透過教條式的馴化、宣稱或是政治辭令來壯膽,就可以永保安康,那就像是以為道歉、痛哭、下跪、喝油可以挽回餿掉的良心一樣,天真得可以。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