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力】站在「數學無用論」的另一側
我是個標準的手無縛雞之力(新注音選成無腹肌,想想也蠻貼切)之人,整日寫文章,做研究。這樣的日常生活自然跟螺絲起子沒有什麼關係。
不過,前幾天我買了一組IKEA桌子,為了組裝,只好再去買了把螺絲起子。
因為從來沒用過,常一個不小心就轉壞了螺絲。花上比別人多了好幾倍的時間,才勉強裝好桌子。晚上買消夜經過巷口的土地公,還祈禱了一番,希望桌子在少了幾個螺絲的情況下,還能好好用上個幾年。
「幹嘛不跟我借電動起子,超好用的哎。」
熱衷DIY的友人事後這麼對我說,過了幾秒他才意識到,我連什麼是電動起子都不知道。
上述這段話乍聽之下有點扯,但倘若把「IKEA桌子」換成「投資基金」,「螺絲起子」換成「數學」:
我的日常生活數學沒什麼關係,前幾天我買了一組投資基金,那時候我才去研究數學……
我想,應該就會有不少人產生共鳴吧。
數學無用論
數學無用論 [專有名詞]:
認為數學在生活中不具備任何實際效用,也無法陶冶性情,純粹只有考試、讓人心情不好、以及在女同學面前表現的效果。作為安眠藥,倒是沒有任何副作用。
數學無用論的支持者相當多,如果登記社團法人,恐怕不亞於任何宗教團體,做個「數學無用大覺者」絕對有擠進PC home熱賣商品首頁的實力。
然而,我信奉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的演講: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我站在雞蛋那邊,我認為數學有用。
以下是我的「數學有用論」辯答詞,保證沒有一行公式,不具備催眠效果。
德文無用論
首先,我認為或許是因為從小到大的數學教育過於殘酷與無趣,導致許多人潛意識對數學用上較嚴格的檢驗:
去菜市場買菜,又不會用到開根號。
這段話沒錯。但仔細想想,去菜市場買菜會用到哪些能力呢?
辨別偽幣、蔬菜知識、說出「多少錢」(進階一點是「太貴了吧」)的語文能力、提塑膠袋的力氣……這些能力鮮少跟課堂上教的知識有關。
我曾在德國住過幾年。剛去時,德文對我來說就像克林貢語,但我依然可以去超市買菜,只要手指、點頭、搖頭就夠了,搭配微笑跟皺眉是進階技能(身為男生,這些技巧也不管用)。
總不能因此就下結論「在德國生活不需要懂德文」吧?
可以噢,真的不需要。
事實上一直到最後我還是不大會講德文,非常慚愧,可是我的確在德國生活、念書了好幾年,還去了很多地方旅遊,買了便宜的Rimowa行李箱。
可事後想想,我總覺得自己在德國的生活很淺層,無法深入了解真正的德國。我看不懂路邊的廣告看板,無法在買東西結帳時跟櫃員閒話家常,我就像不溶於水的油,在名為德國的水面上漂浮。我去市鎮廳廣場跟全市民一起看大螢幕世足賽,德國隊踢進第四分時,塑膠啤酒杯在空中飛舞,旁邊的德國人對著我們大笑,說了一大堆話,我只能尷尬地聳聳肩跟他說:
「我不會說德文。」
他像搞懂什麼似地,拍拍我的肩膀,轉頭跟別人聊天。
我想懂不懂數學,某種程度也像這樣,是「能生活」與「活得更有趣」的差異。
數學有用論
回到菜市場的例子,買菜的確只需要加減乘除,但記得時有所聞的菜價暴跌新聞嗎?想像一下,假如此刻在市場,賣菜的阿伯問你:
「少年咧,你書讀比較多,跟我們解釋一下,為什麼每年高麗菜價格都會跌成這樣,阿那些種菜的是沒學到教訓,會賣不出去,還種那麼多幹嘛?」
各位會怎麼回答呢?
「嗯,明明知道會虧錢,卻還持續種植,可能是因為只會種高麗菜吧。或者,也可能想賭一把,要是價格不跌就會賺。」
不靠數學輔助的回答,大概只能到這邊。
前陣子有一篇文章,透過數據分析,清楚看到一甲地的栽種成本為80,000左右。要是價格暴跌,直接放給它爛,運氣好拿到政府補助,一甲地只虧10,000元。只要一公斤6元,即可抵銷栽種+採收+運輸成本。超過6元便能賺錢。作者又列出98~103年高麗菜的菜價,大部分時候,高麗菜都可以超過這個價錢。
透過數據輔助後,你就可以回答:
「價格暴跌時,一甲地虧10,000元,可是依照過往紀錄,不容易發生。而只要價格不跌,一甲地可以賺上60萬元。只要資金周轉得過來,期望值大於0,與其說是賭注,應該稱為投資比較恰當。暴跌不過就是投資失敗罷了。」
兩相比較,只有文字的分析僅能刮下真相的表皮。透過數學,才能潛入真相內部,更加了解核心。
當然,虔誠的數學無用論者恐怕不會就此被說服。
學校數學是無趣的基本動作訓練
虔誠數學無用論者可能會說:
「這是比例問題。數學至少荼毒了全台灣人民12年以上,害死了數億腦細胞,計算紙浪費的樹木多到都要被護樹聯盟討伐了。現在你只說它是一門『沒有沒關係,但有可以更美好的學問』。這玩笑未免也開太大了吧。」
「精確」、「嚴謹」是數學的本質,也是導致學習困難,數學課討人厭的關鍵因素。這是無法避免,但可以改善的。因為學校的數學課本只是一本「工具使用手冊」。
「老師,我發現課本的數學很像運球練習。」「運球?」
聽到超展開的內容,雲方反應不過來。阿叉邊說邊真的拍起腳邊的籃球
「運球、傳球、三步上籃。解方程式、求角度、算最大值,課本都在講這些基本動作。我不是說基本動作不重要啦,只是練習基本動作很無聊啊,像那個誰就超不愛的。」
學校的數學,並沒有告訴我們這些學習到的能力,可以在哪裡發揮。考試,說穿了也只是測驗基本動作。依然不是球場。
真正有趣的球賽是在名為「生活」的球場中舉行。
排斥數學 vs. 用手轉螺絲
回到最一開始的例子,如果一直教螺絲起子的用法,完全不講螺絲起子何時可以派上用場,任誰也都會無聊到想拿螺絲起子戳老師額頭(好危險)。但如果知道要組裝IKEA的桌子,得旋上一百個螺絲。
「使用螺絲起子有技巧的,這樣做會比較省力噢。偷偷告訴你,其實還有更厲害的--電動起子噢。」
任誰都會想多了解一下了吧。
堅信數學無用論的人,或許會先入為主拒絕了解螺絲起子該怎麼用,渾然不知電動起子的存在。更糟糕地,恐怕連螺絲起子都沒用上,只用手轉啊轉地,然後埋怨著IKEA到底賣家具還是在賣指力訓練工具。
因此,與其堅信數學無用論,不如稍微調整一下:
「數學有用,只是教育體制中,還沒告訴我們數學該用在哪裡。」
我將站在數學無用論的龐大高牆另一側,持續向各位介紹生活中的數學球場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