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的結果:共找到 1688筆 約 0秒
泛科學/從三篇新型冠狀病毒論文中,我們知道什麼?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29 Jan, 2020(※ 文:廖英凱、雷雅淇)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國武漢出現。2020年1月7日,經全基因組定序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

愛恨布萊恩:Kobe墜機身亡後,曼巴精神如何被記得?
時事觀察.古硯偉:28 Jan, 2020許多人一開始很討厭Kobe,但更多人到最後,對他的尊敬超過任何一位球員。很多球員足以被冠上「Great(偉大)」,但大概只有Kobe,即便不談他任何獎項、冠軍和生涯數據,他球場之外的堅毅和影響力,超...

反送中餘波:港府自治無方,穆迪下調香港信用評級
時事觀察.吳介聲:22 Jan, 2020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1月20日調降香港長期信貸評級,理由直指香港政府當局無法妥善解決民運等問題,導致經濟風險擴大。近期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凸顯港府處置無方,亦為原因之一。2019年6月爆...

史詩級災難片《貓》(二):老貓與老明星的尊嚴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Jan, 2020在號稱「Now and Forever」的音樂劇《貓》(Cats)裡面,的確從頭到尾鋪滿了無情節的角色介紹。這是原作者創意始然,既存於這部作品的DNA之中,嚴格說起來,屬於它的特色而非缺點。有論者援...

史詩級災難片《貓》(一):「毫無劇情」的舞台劇原典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Jan, 20202019年聖誕節檔期,好萊塢環球影業公司原定要推出長賣經年百老匯音樂劇《罪惡壞女巫》(Wicked)的電影改拍版本,記得2016年消息公布時,全球劇迷影迷無不引頸翹望,哪知《女巫》未拍,反而《貓》(...

2019美中台軍聞回顧:2020,西太平洋的多事之秋?
公共政策.王臻明:22 Jan, 2020台灣:國防改革的關鍵年2019年是台灣國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同時國外也有很多重要的軍事發展。首先,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正式上路,除了建造潛艦的專用廠房已經開始興建,關鍵零組件也陸續運抵高雄港,預計在2...

中國陷資本寒冬,科技新創圈面臨「泡沫爆破」
時事觀察.吳介聲:21 Jan, 2020英國《金融時報》1月6日報導,隨著中國經濟衰退、政治衝突、金融管控、資本寒冬(capital winter)等因素,數百家高估值的中國科技新創企業在2019年倒閉,其中不乏成立不到10年且估值10億...

扯習近平後腿?一帶一路國企爆雷,歐盟商會高度警惕
時事觀察.吳介聲:20 Jan, 2020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7日出訪緬甸,試圖重啟兩國「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合作計畫,並藉此強化中國在西部的地緣政治戰略地位。 緬甸因為涉及滅絕穆斯林少數民族羅興亞人,遭受西方國家抨擊與孤立;中共當前則困...

侯延卿/【植物園方舟計畫】冒著生命危險找到她:雅美萬代蘭
公共政策.環境當代思潮:20 Jan, 2020「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植物提供我們呼吸的空氣、食物、衣料、藥材、建材等,甚至具有維持環境安全與氣候穩定的功能,卻仍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生物多樣性是我們保命的基礎。本系列專題將介紹...

是吸金還是西進?天津對台「46條措施」的陷阱
時事觀察.吳介聲:16 Jan, 2020台灣2020大選之後,中共迅即對台施展兩手策略,一方面重複恫嚇台灣當局對於大勝「莫張狂」,一方面再度「惠台」,公布天津對台「46條措施」,試圖吸引台灣資金與人才,協助挹注目前財務岌岌可危的天津。蔡英...

吳宗憲/預防動物虐待:在黑名單與個資法之間,找一條出路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6 Jan, 2020對於流浪動物中途照顧者來說,最心痛的,莫過於將自己從鬼門關救回來的小生命,送養給虐待動物的認養人了。每次想起自己曾經照顧的,自己給予名字的孩子,瑟縮在牆角,無法逃脫虐待者的殘忍暴力,這是一輩子最難過...

李庚霖/魏厝鉅鹿堂:石牌三大家族百年宅第,不敵土地利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Jan, 2020人文薈萃的北投,近20年來寫下多項文化資產保存的珍貴故事,包含曾為東亞最大公共浴場的溫泉博物館、歷經千辛萬苦回到故鄉的新北投車站、百年歷史的北投公園終於有文資身分等,這些都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

你的恐怖份子,我的愛國志士:蘇萊曼尼之死將引爆美伊大戰?
時事觀察.徐子軒:14 Jan, 2020新年初始,中東局勢旋即迎來劇變。就在1月3日凌晨,美軍以無人機發動空襲,擊殺伊朗革命衛隊(下簡稱IRGC)所屬聖城旅(Quds)的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親伊朗的伊拉克真...

山東號航母服役: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成形
公共政策.王臻明:13 Jan, 2020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國對台灣的政策攏絡、統戰滲透、外交圍堵,就屬於「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的攻勢,而進行軍事威脅,不放棄武力犯台,則是「其次伐兵」的戰略。但若真要...

葉靜倫/臺灣限定的生存遊戲:因貧困而無家,或因無家而受困?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13 Jan, 20202020大選期間,民間團體積極檢視各政黨的住宅政策。居住權是基本人權,居住問題在臺灣卻極為嚴峻,除了年輕人買不起房,在租屋市場上,一般人尚且會因好房供不應求、房東權力過大、租金開銷占收入比過高等問題...

劉亦/四個依公對一個依哥:李問叩關馬祖,世代與地域的挑戰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2 Jan, 2020(※ 文:劉亦,台大社會系畢業,現就讀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跟往常一樣,馬祖成為全國最早開完票的地方。下午5點半,競選連任的國民黨立委陳雪生已經自行宣布當選。晚間7點,挑戰者民進黨的李問發表了簡短的感...

韓國瑜的崛起與敗退,凸顯民主「自我學習」優勢
時事觀察.王宏恩:13 Jan, 2020郭董曾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柯文哲曾說,中共的政治體制比較有效率。但這次2020年的台灣選舉,顯示了民主的一大優勢:民主的自我學習與反省。高雄人的民主學習韓國瑜在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時,他的個人特質...
「亡國感」爆棚:選前焦慮症,我們還能做什麼?
時事觀察.吳介聲:10 Jan, 2020今天上午,久居澳洲並且不常聯繫的少年時代老友突然來電,表示特地返台投票,令人意外而驚喜。朋友的家庭生活重心早已在澳洲,很久沒有專程返台投票了。他強調「這次實在看不下去,一定要回來投。」來電除了簡單敘...

寫在選前之夜:我們正經歷一場「不流血的戰爭」
社會文化.李志銘:10 Jan, 2020美國早在1776年成立了民主政府,建國不到百年(1861)即面臨分裂,主張廢除奴隸制的北方,與堅持實行奴隸制的南方兵戎相見,爆發了大規模慘烈的南北戰爭。歷時四年的內戰期間,南北雙方彼此對立、水火不容...

總統辯論再不改革,還要放任候選人與媒體胡鬧到什麼地步?
社會文化.賈培德:09 Jan, 20202019年12月29日,舉行了本屆總統大選唯一一次的電視辯論會,比起上屆大選的兩場總統辯論與一場副總統辯論,顯得倉促且單薄許多。辯論內容與結果也相當令人失望,三位候選人比上屆更不在乎程序與規定,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