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的結果:共找到 2588筆 約 0秒
許秀雯、簡至潔/反同力推違憲的婚姻定義公投,目的為何?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5 Jan, 2018※ 文:許秀雯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祁家威婚姻平權釋憲案律師)、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昨日(1月24日) 反同的「下一代幸福聯盟」(以下簡稱下福盟)開記者會宣布已達成「婚姻...

不存在的規範:網路中立性該怎麼鬆綁?
公共政策.超。現代化律師:24 Jan, 20182017年12月18日,在「2018通訊傳播前瞻與挑戰」研討會上,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遠傳電信等江湖人稱電信三雄的電信業者,齊聲要求主管機關呼應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放寬網路中立性原則。結論上來講,...

連福隆/不講人權的財政部長不撤換,台灣還是法治國家嗎?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3 Jan, 2018(※ 文:連福隆,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據悉,行政院長賴清德將以「長中繼」的格局擘劃施政重心,於2月中旬農曆年前後進行內閣改組。被點名為「老藍男」的財政部長許虞哲,曾因兆豐銀行被美國重罰、慶富詐...

我們的島:當吸一口新鮮空氣都變得困難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6 Jan, 2018臺灣的土地使用亂象,影響所及不只是糧食生產環境而已。位於彰化市區內的台化公司,在1965年間,為了降低設廠成本,低價取得大量農地,大工廠就緊鄰著農業區與市區設立,旁邊還有學校。工業廢氣、異味、廢水,...

台灣城市為何難以步行?以人為本的問題診斷
公共政策.邱秉瑜:22 Jan, 2018台灣都市設計思維以車優先,步行環境惡劣,但並非全民有車,又逢高齡少子化趨勢,城市建設原則應改成「以人為本」,修正人行道的質與量問題:人行道不應劃設機車停車格、政府應擔起責任用公有地鋪設人行道、應以軟...

「麥斯帽屢」:野球之前的台灣棒球
社會文化.陳子軒:18 Jan, 2018如同開車時必須同時瞻望後照鏡一樣,追尋事物的起源,也一直是人類文明前進的必要視角。棒球之所以成為台灣國球,並非一日而成,在其成為國球前,111年前的此時,或可視為一個重要的開端。雖然根據國立臺灣歷史...

軍公教不是勞工?勞基法修惡源自政府行政思維
時事觀察.賴伯琦:18 Jan, 2018勞動基準法修法「毫無意外」地三讀通過,勞團痛批1月10日成「勞工忌日」,儘管修法前便有關注勞動權益的各界之士提出呼籲並給予務實的建言,但民進黨政府卻呈現出毫無溝通與討論的空間,將勞基法修法強行過關。...

以「技職本位」討論技職教育,真的好嗎?
公共政策.黃偉翔:17 Jan, 2018通常社會談論技職,大多認為要增加更多實作課,更為貼近職場。站在這種主流意識上,任何改革只要表面看似不遵循這方向,就會被貼上「消滅技職」的標籤。但這樣究竟是為了國家整體發展而討論技職,還是以技職本位討...

蘇煥智/實現賦稅正義,從修改納保法開始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Jan, 2018(※ 文:蘇煥智。律師、台南縣前縣長。)《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下稱納保法)已於2017年12月28日正式施行。該法明文規定設立「專業的稅務法庭」、「專業的稅務法官」,並設立「納稅者權利保護官」,希望...

幸福路上:一部講述「迷惘台灣人」的動畫傑作
社會文化.鄭秉泓:12 Jan, 2018從2017年底到2018年初,短短的兩週之內,同時有《小貓巴克里》和《幸福路上》兩部台灣動畫長片相繼上映。《小貓巴克里》寫下睽違十二年台灣動畫長片再獲金馬獎提名的紀錄,至於《幸福路上》雖來不及報名這...

海州貓/容貌醜的不適合當官?——歷史上被歧視的顏損者
社會文化.故事:12 Jan, 2018宋朝有一位名叫劉宰的文人,歷經艱辛考上科舉,最終實踐他的夢想,為地方百姓造福。他為官時,舉凡地方上自稱「空雲子」、「寶華主」等以妖術惑眾的seafood(師傅),都被大力整頓,一律禁止;凡是有假借神...

沈如瑩/寫作也是一種政治行為——光州事件改編小說《少年來了》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1 Jan, 2018以《素食者》獲得2016年「曼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的韓國作家韓江,另一部同樣備受國際矚目、以「光州事件」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少年來了》近日推出中...

《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映射出的影像人間學
社會文化.吳思鋒:09 Jan, 2018關於帳篷劇與台灣海筆子,十二、三年來,就像都市劇場的一顆腫瘤,不確定是惡性或良性,但每當一有海筆子的帳篷演出,即便劇本語言密集,並超展開到讓人搞不懂它究竟要講的是什麼,可一抵演出日,人人猶趨之若鶩,...

張智皓/安樂死: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死亡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9 Jan, 2018不久前,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前往瑞士申請醫生協助自殺。雖然最終沒有執行,但依然在台灣引起討論。人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出生,然而,人是否可以(道德上被許可)決定自己的死亡?更精確說,我們是否可以(道德上被...

由搖滾飛地到異質空間:台北、北京的傳奇live house
社會文化.簡妙如:24 Jan, 2018(※ 本文摘自簡妙如(2017)。〈由搖滾飛地到異質空間:台北、北京的傳奇live house〉,《傳播、文化與政治》,6: 225-235)2012年7月15日的下午到午夜,台北的師大公園附近一家...

勞工的處境,就是你的處境——反思勞基法立法原則
時事觀察.賴伯琦:08 Jan, 2018據新頭殼報導指出,民進黨立委柯建銘等67人已正式提案,建議從本月5日到31日召開臨時會,處理包括攸關一例一休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此消息並不令國人感到意外,隨著修法而來的爭議,也在新年起始時...

日本花了五年,台灣呢?——法治教育比國民法官更重要
公共政策.蔣維倫:08 Jan, 2018先說結論:在日本,人民參與審判平均要花10天。換言之,要履行國家義務前,得先跟老闆請10天假。職業法官:人民的經驗,比法官的知識更有說服力自2009年以來,日本國內各方對於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裁判...

新黨青年涉諜案:「反獨促統」是門好生意?
時事觀察.陳方隅:08 Jan, 2018沸沸揚揚的新黨青年軍搜索案,台北地檢署於一月二日偵查終結,查出「共諜」陸生周泓旭從2015年開始,與新黨青年組成「星火秘密小組」,籍此結識台灣軍方人員,拓展人脈。其中具體作法包括成立「燎原新聞網」,...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時事觀察.陳方隅:04 Jan, 2018(※ 本文授權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者「都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以來,定期追縱台灣民眾的重要政治態度趨勢。其中,台灣人/中國人的認同意識,在過去...

台北市那些曾「列冊追蹤」的文化資產,後來怎麼了?
公共政策.蕭文杰:04 Jan, 2018說起文化資產的「列冊追蹤」常讓人摸不著頭緒。所謂的「列冊追蹤」,在文資法中並沒有明確定義,不過引述台中文化局長王志誠的說法則是,列冊追蹤指「有文資價值,但還未有文資身分」。這樣說法頗為傳神,有點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