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世代

的結果:共找到 852筆 約 0秒

最後一支海洋游牧民族:評紀錄片《大師:水下人生》

世界脈動.林潔珊:28 Nov, 2017

如果有看過盧貝松1988年上映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一定不會忘記裡頭的大海意象、當時頗為前衛的電子樂、詩意的鏡頭語言,以及主角在深海裡鬆開雙手的寓意。看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放...

電影做為城市文化:記2017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社會文化.林木材:16 Nov, 2017

創立於1989年的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amaga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YIDFF),是亞洲第一個以紀錄片為主的國際影展。創始者之一的...

陳敬杰/轉角遇見一座廟:評賴伯威《寄生之廟》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2 Nov, 2017

街角小廟是台灣常見的一道風景。它們不是詳載於史的區域性模範大廟,城市規劃者很少將它們放在心上,規劃時也不傾向留設增建信仰中心或神聖地的餘地,這使得現代民俗大量生產的街角小廟總帶有某種非正式色彩,有著...

【百辯金剛】文化統戰,可怕嗎?

公共政策.相對論 udn Debate:23 Oct, 2017

▲ 相對論直播節目《百辯金剛》,本集討論主題「文化統戰,可怕嗎?」※ 本節目以直播形式增進與觀眾的即時互動,加入輕鬆的青壯世代談話趣味,保留「正反立場對抗」與「雙方時間對等」的辯論要素,是一部具有新...

【百辯金剛】說你胖,錯了嗎?

公共政策.相對論 udn Debate:11 Aug, 2017

▲ 相對論直播節目《百辯金剛》,本集討論主題「說你胖,錯了嗎?」※ 本節目以直播形式增進與觀眾的即時互動,加入輕鬆的青壯世代談話趣味,保留「正反立場對抗」與「雙方時間對等」的辯論要素,是一部具有新時...

莊吉生受訪與「觀看的他者」:本土語言的苟延殘喘

時事觀察.陳威志:19 Oct, 2017

最近常聽到30歲後半的同輩提起,關於台語等本土語言可能在我們這一代消聲匿跡的擔憂。對於這樣的「轉變」,我其實納悶,畢竟在初上大學、出社會的20初頭當時,從未聽過他們吐露過這種焦慮。一直以來,台語等本...

國慶之夜,台北田徑場見證台灣足球的新頁

社會文化.陳子軒:11 Oct, 2017

國慶夜的台北田徑場,比賽之後人潮久久不散,在場數千名見證歷史的球迷盡情為台灣男足隊嘶吼吶喊,這一切,太不真實。2019年亞洲盃會外賽,我們擊敗了在一個月前才以0比5慘敗的巴林,最後五分鐘不可思議的大...

誰懂小水獺的心:為了文白比生出的失敗類比

時事觀察.周偉航:26 Sep, 2017

知名作家張曉風日前發表一篇〈除了為小水獺垂淚之外〉的奇文。雖然多數人都看出她是想為傳統文化辯護,但其論述邏輯古怪,以至於多數人雖然看得懂其文章意旨,卻也都認為這比喻並不適切:小水獺不知飼料青蛙可吃而...

載浮載沉於「厭世代」的技職人

公共政策.黃偉翔:22 Sep, 2017

近日我與《關鍵評論網》「厭世代」專題製作人有場對談,談論青年世代的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讓我感嘆,強調就業力的技職教育畢業生,居然也是「厭世代」的一部分,甚至更慘。「厭世代」是指大約20-35歲...

如何打造台灣新世代工會的成長空間?

公共政策.張烽益:14 Sep, 2017

台灣的工會組織,誕生於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政治經濟脈絡下,因國民黨作為外來政權,缺乏穩固社會基礎,必須透過威權統治此高度控制工會的方式,方能進行社會動員,以維護其統治的正當性。而此,也鑄成台灣工會長...

沒有前輩的工作:網路時代編輯的摸索

職場人際.劉揚銘:07 Sep, 2017

三年前,我在《世界是平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的紐約時報專欄讀到這段話:「我這一代人挺好混的,可以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將來我們的孩子,要需要『發明』一份工作。」原本以為老了以後才會發生,想不到這麼快...

荒野上的凝視:濕地、荒地與開發主義的幽靈

公共政策.連子彬:07 Sep, 2017

台灣各處鹽田濕地、埤塘濕地面對的開發危機,代表我們對能源使用的管理不足、對荒野地(wilderness)功能的忽視、以及政策細節討論的倉促。濕地作為一種荒野地,深化思考濕地、荒地、廢地與我們觀看的方...

世大運後,運動與政治還要在一起嗎?

時事觀察.劉昌德:01 Sep, 2017

世大運「台灣英雄」奪金摘銀,總統府主導舉辦盛大遊行、總統接見給予感謝。半世紀前,紅葉與金龍少棒隊等「中華健兒」打敗日本或美國隊,國民黨政府也是透過盛大遊行、由蔣總統接見給予「殊榮」,加強了威權統治的...

黃文伯/動物保護是基於生物親疏的本能,還是宏觀的生態考量?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31 Aug, 2017

最近兩篇新聞讓我思考到我們對動物的態度是生物本能,還是深思熟慮下的行為? 第一篇新聞涉及到乳牛供乳給我們人類,在臉書的「媽媽牌同盟」(Mamamilkbaby.com)引用了Erin Janus在Y...

健全主義下的歧視觀:世大運與身心障礙者文化參與權的反思

社會文化.易君珊:31 Aug, 2017

連日來,因主辦「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賽事」的台灣社會,掀起了一股運動的風潮,無論是場內的賽事動態,或是場外的花絮報導,都相當程度的引起台灣人的關注。世大運十二日來的各種體育競技以及文化軟實力的展現...

神話四十九年:誠實面對歷史,毋忘紅葉少棒

社會文化.陳子軒:25 Aug, 2017

1968年8月25日,一個榮辱與共、正負情愫交融的日子。在這一天,來自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的13位布農族小朋友以7比0擊敗來自日本關西的一支少棒隊,為隔年開始進軍威廉波特的台灣少棒開了大門,也開啟了那...

學長學弟制不是權威,而是早該滅亡的威權活化石

公共政策.陳民峰:23 Aug, 2017

最近世大運開幕式,有反年金改革的退休軍公教出來反對。民主社會中,有訴求、被政府欺壓,本來就可以行使公民抗爭的權益。手段是否能達到曝光與傳達訴求?是否該在國際賽事鬧場?是沒有策略的「狗急跳牆」還是對政...

是什麼樣的思維會讓人把動漫直接等同於A片呢?

社會文化.王佩迪:21 Aug, 2017

動漫畫是大多數台灣人從小到大熟悉的媒介,1從《哆啦A夢》、《七龍珠》、《灌籃高手》到《航海王》,這些伴隨著許多人們長大的經典作品,不僅帶給人們歡樂,同時也可能在人們困境時給予鼓勵、茫然時提供目標,就...

當成見包裝成美學品味:被台北街頭抹去的宮廟花車文化

編輯室.編輯室:15 Aug, 2017

(※ 本文由許伯崧、溫宗翰共同撰寫)為迎來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台北市政府在行銷上使出渾身解數,除了廣受網友好評的世大運廣告外,諸多youtuber也紛紛與台北市長柯文哲拍攝短片,創造出不小的網...

獨立敘事的極限:難以展示的韓國戒嚴與冷戰經驗

社會文化.黃舒楣:07 Aug, 2017

作為六年級末段班,也算經歷戒嚴年代的無聲浸淫而曾全然無知,第一次清楚意識到這創下世界紀錄的戒嚴年期,已是高中校園歷史課堂上,戒嚴已結束,但我們才正要開始慢慢理解其影響之無所不在。於是,在中壢度過童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