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世代

的結果:共找到 852筆 約 0秒

繁華散盡,向經典致敬的《巴比倫》:回望好萊塢的夢醒時分

社會文化.彭紹宇:02 Feb, 2023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盛極而衰一向是人類著迷的啟示,西元前,兩河流域的巴比倫王國曾是地方之霸、在《聖經》中被描繪為「榮美之地」,是強盛、華麗與奢靡的象徵,但這樣似被祝福的國度卻在短時間內覆滅,...

《伊尼舍林的女妖》是中二版「分手的決心」?空虛自娛的疫後寓言

社會文化.漢斯黃:01 Feb, 2023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曾以《意外》獲得奧斯卡原創劇本提名的編導馬丁.麥多納(Martin McDonagh),去年返回其父母出身地愛爾蘭,完成電影《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

懸疑驚悚包裝轉型正義:立陶宛《萬惡世代》與後共國家的試煉

社會文化.吳思恩:30 Jan, 2023

近年由於國際情勢的變化,過往台灣社會較不熟悉的國家也開始躍上新聞版面,位處波羅的海的立陶宛便是其中之一。立陶宛由於在地緣政治板塊、民主化進程中與台灣情況相似,快速引起民眾共感,而兩國進入民主社會的時...

何玟珒/一起Kiang上蓬萊仙山:倪瑞宏與黃郁仁揭開台灣B級情色文化(上)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5 Jan, 2023

編按:2014年,仙女藝術家倪瑞宏推出「蓬萊仙山辦事處」個展,探討《山海經》中描述的蓬萊仙境,與台灣實際存在過的「蓬萊仙山電視台」兩者間的差距。八年後倪瑞宏實際進駐高雄進行一年田野調查,文史青年黃郁...

葉明叡、徐維琪/超徵稅收4500億將撥補健保,醫療人員該開心嗎?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7 Jan, 2023

(※ 文:葉明叡,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徐維琪,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2022年全國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元,政府除了將普發現金給民眾以外,也特別強調其中的一千億元將撥補勞健保基金。有執政...

彭揚凱/公有地只能標給建商蓋豪宅?你不知道的德國模式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1 Jan, 2023

2022年5月,商業週刊一份〈政府炒地現形記——全台縣市賣地大調查〉的報導,揭露全台土地交易竟有五分之一來自各地方政府賣地,一年進帳730億,實為政府帶頭圈地炒地,從而推升房價飆漲。報導一出,引各界...

羅玫玲/走過台灣書店30年,未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觀察(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0 Jan, 2023

▍上篇:走過台灣書店30年,未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觀察(上)網路書店崛起、實體經營益發困難的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第二代獨立書店興起,包括小小書房(2006)、有河書店(2006)、花蓮的凱風卡瑪兒...

羅玫玲/走過台灣書店30年,未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觀察(上)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0 Jan, 2023

編按: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自1991年進入書業工作,經歷了台灣書店最後的黃金時代,見證過此後的風起雲湧。30年行來,儘管有不少書店已急流勇退,但新血仍不斷萌生。透過一手觀察及各項統計數據,羅玫玲細數網路...

蔡如音/抖音洗腦神曲風靡校園:除了禁止之外的流行文化思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9 Jan, 2023

(※ 文:蔡如音,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去年12月中下旬,台灣輿論有一連串關於抖音的討論,其中一些著重在資訊安全與國家安全的討論,像是《斐姨所思》Podcast、公視節目《有話好說》。另外...

2023北市立委補選分析:仍是兩黨基本盤的對決

時事觀察.沈有忠:09 Jan, 2023

台北市第三選區在1月8日進行了立委補選。補選結果,在僅有約43%的投票率下,才剛於去年底當選議員的國民黨籍王鴻薇以60,519票(52%得票率)打敗了民進黨提名的吳怡農(54,739票,47%得票率...

書店公共性的精煉抑或消耗?從「青鳥」爭議談台灣書業的結構問題

社會文化.劉定綱:30 Dec, 2022

台灣書業從2000年興始至今,每年總產值從五六百億下滑至兩百億。總產值的下滑,影響了書店的上游出版社、中游經銷商與下游書店,但是在這二十年內,也有三種書店的新興經營型態逆勢而起。出版產業下滑中,逆勢...

正在回溫中的電影產業:我的2022年度十大佳片與特別提及

社會文化.彭紹宇:28 Dec, 2022

延續過往傳統,在每年結尾之際回望一整年的傑出電影作品,相較前兩年,世界電影產業急速回溫,許多延期上映的商業鉅片為電影院帶來一劑強心針,然而在那些稱霸票房的大片之外,這一年來還有哪些好片值得大家回顧呢...

化不可能為可能:美國「隱形戰機的搖籃」如何不斷創新?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27 Dec, 2022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DARPA)本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人造衛星的發射,美國決心從那時起,它要成為戰略科...

陳玠宇/官員大合照竟惹「魔獸」走人?台灣職業運動為何無法自主?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3 Dec, 2022

2022年11月,前NBA球星霍華德(Dwight Howard)加盟桃園雲豹的消息席捲台灣籃壇。除了場上優異的表現外,賽前霍華德與球團高層和政府官員大合照到一半直接走人的畫面,也引起球迷熱議。網路...

上課只帶手機,不行嗎?我滑故我在的「分心世代

時事觀察.黃俊儒:21 Dec, 2022

時序進入期末,這真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學期,除了微解封之後久違的實體教室之外,並且伴隨第一屆108課綱的學生入學,為大學的教學現場帶來許多不一樣的改變。學生上課時書包沒開,卻開著手機不知是否這些因素使然...

廖庭輝、彭揚凱/九合一年輕人不挺綠:給民進黨政府的住宅政策建言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6 Dec, 2022

2022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僅拿下五縣市,各種討論分析觀點或有不同,但其中最大的共識是,民進黨政府在青年選票的大量流失。本文將從居住問題角度切入,探究為什麼會如此?筆者認為,不願踐行改革承諾,囿於既想討...

後疫情大挑戰(五):白紙革命後,中國轉向與病毒共存了嗎?

時事觀察.徐子軒:08 Dec, 2022

近幾周來,數以千計的中國人在中國與世界各地城市進行抗議,要求習政權結束新冠病毒的封鎖政策,甚至出現習近平下台的微弱呼聲。抗議活動被稱為白紙革命,迅速在全球傳播,讓中國有些地方不得不解除部分封鎖,中央...

洪敬舒/《無住之島》讓「習得無助」的台灣居住正義變為「習得樂觀」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06 Dec, 2022

1975年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從實驗中提出「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理論。他發現,長期挫敗經歷會讓人產生「...

邊境上的異鄉人:金馬離島與「中華民國台灣」的愛恨情仇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9 Nov, 2022

年輕人在金門為何會與地方感到疏離,有如此的矛盾與亡國感,個中原因不難想像。《天下雜誌》在2019年的調查中發現,年齡愈低的族群,愈傾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博士生陳煒...

何蔚慈/差兩歲差很多!平衡世代之聲,完成18歲公民權的最後一哩路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4 Nov, 2022

今(2022)年11月26日的九合一選舉,選民將不只拿到地方公職人員的選票,還會多拿到一張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的選票。這張選票得來不易,公民團體從二十年前就在街頭上呼喊,希望能將投票年齡從20歲下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