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南韓如何將「國際關係」放入商業大片?評《鋼鐵雨:深潛行動》
社會文化.彭紹宇:28 Jul, 2020韓戰爆發至今已70週年,朝鮮半島上民主與獨裁陣營的對立,是冷戰後少數遺留的分裂產物,特殊情況舉世無雙,除了為東北亞區域關係增添不確定性,也提供南韓電影工業一個可遇不可求的題材與創意泉源。以南北韓分裂...

毛小孩的翻譯機?首部「寵物溝通」療癒台劇《黑貓知情》
社會文化.潘怡豪:24 Jul, 2020拍攝戲劇團隊都知道,小孩和動物是劇組最怕碰的角色,但即將上映的《黑喵知情》,卻找來各種動物擔綱劇中要角。這部台灣首部以「寵物溝通」為背景的戲劇,透過人與動物間對戲,企圖排除以「人」為主要敘事者來說故...

失去孩子,也失去未來?萬瑪才旦《氣球》與節育政策下的藏族
社會文化.吳思恩:21 Jul, 2020中年男子騎著摩托車,摩托車的手把上繫著一顆紅色氣球,紅色氣球飄在空中,恰好擋住了後方紅衣女子的軀體,看起來她正懷著身孕,兩人的後方是西藏的巍峨山脈和綿羊。這是萬瑪才旦新作《氣球》的海報,一幅畫彷彿就...

怎樣才算幸福?讓《不丹是教室》成為你的第一部不丹電影
社會文化.彭紹宇:20 Jul,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說到不丹,大部分台灣人想到的,不外乎是喜馬拉雅山、藏傳佛教,或是全世界最幸福國度等印象。在這些答案中,或許很難聯想到「教育」,更不用說這座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到訪的高山村落...

大導演費里尼的逆襲:電視廣告是打在作者人格的一記巴掌?
社會文化.翁煌德:20 Jul, 2020今年適逢義大利電影大師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百年冥誕,金馬經典影展將於7月24日至8月13日間在台北舉辦「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完整重現費里尼所執導的...

辛奇導演的「新奇」台語電影:從歌德羅曼驚悚片《地獄新娘》談起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Jul, 2020盛暑7月,甫才改制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影」)推出經典名片巡迴放映活動,片數雖僅有五部,卻集中火力推廣近年來修復台語電影的成果。國影以新時代的高科技輔助,將幾乎被掩埋在歷史塵堆裡的黑白...

為電影走天涯,在聲音中探索文溫德斯《里斯本的故事》
社會文化.吳思恩:13 Jul, 2020《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是文.溫德斯﹙Wim Wenders﹚於1994年執導的電影,當時正值電影誕生百年,亦是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逝世隔年,...

從「聲音」愛上一座城市——我看文溫德斯《里斯本的故事》
社會文化.李志銘:10 Jul, 2020對於那些從海上來的旅行者,里斯本,即便是遠遠看來,就像是在美夢中升起的幻境一樣。在亮藍色天空和金色的太陽底下,里斯本的輪廓那麼明晰。教堂頂、塔碑和老教堂聳立在無數房屋之上,彷彿遠遠地預示著這個明亮的...

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下):電影館外飄蕩的音聲
社會文化.李政亮:10 Jul, 2020▍上篇: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上):有聲勝無聲的1930前文提到,小山內薰的《黎明》與另一部導演的作品《素襖落》,1927年10月5日於東京試映。四個月之後,根據《台灣日日新報》(下簡稱《...

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上):有聲勝無聲的1930
社會文化.李政亮:10 Jul, 2020日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出中國一代傳奇女星阮玲玉主演的《戀愛與義務》(1931)修復版。原本以為這部名作早已無法尋得,未料1990年代一位烏拉圭華僑寄回影片,推估應是從上海一路散落海外。《戀愛...

《隱密的角落》:理解離異家庭的複雜情感,接住渴望愛的孩子
公共政策.林秋芬:08 Jul, 2020「你相信童話還是現實?」這是近期最火紅的陸網劇《隱密的角落》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話,現實往往殘酷,而有些人必須相信童話才能活下去。周末我追完這部劇,最後兩集讓我落淚,因為我心疼劇中的孩子。整部劇共12...

蔡明亮《日子》:原來,這才叫做「過日子」
社會文化.陳煒智:08 Jul,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看完《日子》,朋友問起有什麼感受,想了一下,回覆兩個字:可愛。蔡明亮導演是一個很可愛的創作者。他有身為藝術家執著的一面,求真或求美或求全,更有熱烈想邀請觀眾進到他世界裡的...

吞噬美少女的鄉間陰宅:大林宣彥《鬼怪屋》的怨念與復仇
社會文化.陳夏民:01 Jul, 2020就算近年稍嫌疲軟,日本仍然是好萊塢之外最懂得驚嚇觀眾的恐怖片製造機。提起日本恐怖經典電影,一般民眾對於《七夜怪談》(1998)、《咒怨》(2003)所開啟的原版、好萊塢重拍系譜或許並不陌生。而比較資...

《阿基拉》的經典意義(下):日本泡沫經濟的「廢墟城市」末世寓言
社會文化.李政亮:25 Jun, 2020▍上篇:《阿基拉》的經典意義(上):日本漫畫分成「大友克洋以前・以後」?手塚治虫從國際政治與日本責任的視角構思了《原子小金剛》,大友克洋作品中的現實元素也不少,他在1980年代的作品中,重要元素之一...

《阿基拉》的經典意義(上):日本漫畫分成「大友克洋以前・以後」?
社會文化.李政亮:25 Jun, 2020經典電影重映成了台灣疫情緩和時代的文化風景,日本動漫經典大友克洋的《阿基拉》(Akira)數位修復版的上映,更帶著傳奇的色彩。1988年的作品當中,設定了2020年東京將舉行奧運會的故事,然而卻在1...

《若是一個人》會寂寞嗎?台語劇詮釋「單身」的多重樣貌
社會文化.吳思恩:24 Jun, 2020近年來,台語影視作品並不多,讓人印象最深刻、活躍時間也最長的是民視及三立電視台的八點檔鄉土劇,因此在大眾的印象中,台語劇幾乎與鄉土劇劃上等號。華視自製的4K台語偶像劇《若是一個人》企圖打破這個框架,...

金錢未必能夠擺脫窮困:《做工的人》為什麼發不了財?
社會文化.林運鴻:24 Jun,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完結不久的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著作。原著是近身觀察工地現場的紀實散文,但影集刻意少了一些現實殘酷,多了一些浪漫幽默。影集主角是幾位在營造業工作的男性工...

愛情必然帶著階級苦味?《做工的人》為什麼總是失戀?
社會文化.林運鴻:23 Jun,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近幾年,隨著本土影視的蓬勃發展,許多具有寫實旨趣、底層關懷的作品紛紛出現。《花甲男孩轉大人》、《奇蹟的女兒》、《勞動之王》、《俗女養成記》等等,可說是佳作迭出,市場迴響...

白景瑞與瓊瑤電影(二):《秋歌》,秦祥林的出走與成長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Jun, 2020在1970年代中期這麼多「三廳」電影裡,白景瑞導演的《秋歌》是成績相當亮眼的一部。有趣的是,它既非野心之作,也沒有出國拍攝外景的噱頭,僅是仰賴本本份份的明星光芒,加上本土匠人的巧手打造,卻令整部《秋...

近百年前,啟發《動物農莊》的一場新聞風暴——《普立茲記者》
社會文化.賈培德:17 Jun, 2020政治系學生幾乎都認識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名作《動物農莊》(Animal Farm),也是閱讀貧瘠的我少數讀過的書。1945年出版的《動物農莊》,以寓言形式影射蘇聯於20世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