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Oliver Tu/《沒有刑責的罪犯》:隨機砍人事件的雙面鏡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30 Apr, 2020

曾在購物中心隨機砍殺路人的精神病患西恩,長達八年於司法精神病院接受戒護與治療,對他而言,那場意外並非出自他的意願,而是深受心理疾病控制的被迫行為。12年過去,受害者飽受陰影,醫療機構則努力證明穩定的...

真實遠比虛構瘋狂——評西班牙燒腦懸疑片《搭火車旅行好吃驚》

社會文化.吳思恩:28 Apr, 2020

《搭火車旅行好吃驚》(Advantages of Travelling by Train)為西班牙新銳導演阿里茲莫雷諾(Aritz Moreno)的首部劇情長片,本片看似黑色喜劇,卻難以用幾句話簡單...

《無聲革命》:極權之下,改變人生的120秒

社會文化.賈培德:27 Apr, 2020

《無聲革命》(The Silent Revolution)是2018年上映的德國電影,改編自高中時自東德逃往西德的Dietrich Garstka於2006年時出版的《沉默的教室:關於勇氣,凝聚力和...

詹氏/《RBG:不恐龍大法官》:「聲名狼藉」的性別平權先鋒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24 Apr, 2020

露絲・拜德・金斯伯格,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中年紀最長、也最家喻戶曉的大法官,受到年輕人歡迎的程度,讓鄉民鐵粉們對她暱稱「聲名狼藉R.B.G.」。RBG傳奇的一生讓外界討論話題不斷,然而她個人低調害羞,...

彭紹宇/《光州事件之謎:誰是金君?》——時代碾壓,人人皆金君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24 Apr, 2020

1980年的光州事件,是南韓民主運動史上最慘烈的抗爭;但2015年,前軍方官員卻指控現場影像中的某人,實際上是北韓派來煽動的間諜。一時引發軒然大波,憤怒的受害者們甚至打算提出告訴,然而照片裡這位「金...

呂昀儒/《眼不見為淨》:我們都住在思覺失調症患者隔壁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23 Apr, 2020

精神疾病患者如果犯了傷害罪下場會如何?有人會被送去司法精神病院,這裡以前稱作刑事瘋人院,病患會在那裡待上數年,不為世人所見⋯⋯艾美獎得主約翰・卡斯納(John Kastner)前進布羅克維精神病院拍...

喪屍版農奴革命?向貴族與禮教宣戰的《屍戰朝鮮》

社會文化.林運鴻:21 Apr, 2020

《屍戰朝鮮》(Kingdom)的編導實在聰明,該劇集一方面是隱喻王國興衰史的《冰與火之歌》(Game of Thrones),另一方面則是讓《我是傳奇》(I Am Legend)、《惡靈古堡》(Re...

《罪:米開朗基羅》:落於凡塵的傑作,極美卻必然有罪

社會文化.吳思恩:16 Apr, 2020

藝術家是永生的,他們的靈魂與思想會透過其所創造的作品代代流傳。或許是樂曲裡的昂揚,或許是筆順中的哀戚,或許是字詞間的甜蜜,這些被稱為「上帝的恩賜」之作,永遠伴隨著藝術家之名。後世的我們對於這些藝術家...

續談金穗獎賽制爭議,及其不容忽視的學生作品

社會文化.翁煌德:01 Apr, 2020

四名女高中生在午夜之後造訪台北的十間廟宇,列隊前行,天亮之前都不能說話、不能回頭。她們相信網上流傳的都市傳說,認為這麼做許下的願望就能實現,不過問題是,她們並不知道彼此的願望是相同、還是相互抵觸。這...

尼采與史賓賽的超人信徒——談《馬丁伊登》電影與原著小說

社會文化.賈培德:31 Mar,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馬丁伊登》(Martin Eden)是2019年上映的義大利電影,改編自20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同名小說。曾入圍第76屆威尼斯影展金...

新銳電影灘頭堡金穗獎,為何已成死水一灘?

社會文化.翁煌德:28 Mar, 2020

鼓勵新銳電影創作的金穗獎在昨晚(27日)落幕,評審團主席林君陽親自在頒獎典禮直播上頒獎,說明得獎理由或者從缺理由。但許多參與直播觀賞的入圍團隊看到一半,大概都忍不住面面相覷,因為此前只有最佳導演有公...

《記憶屋》:遺忘,是最好的解藥嗎?

社會文化.吳思恩:24 Mar, 2020

隨著年紀老去,人的記憶或許會隨著時間沖刷越發模糊,年輕時曾烙於腦海的面容也會慢慢淡去,怪不得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彷彿只要活得夠久,傷痛都會慢慢消失。然而,有些疼痛卻是不論歲月如何更迭,身邊來...

比起靈異,更驚悚的是人性——訪《76号恐怖書店》導演莊絢維

社會文化.潘怡豪:19 Mar, 2020

擅於拍攝驚悚靈異類型片的導演莊絢維,近期在IP創投公司「七十六号原子」所推出的《76号恐怖書店之恐懼罐頭》(下稱《76号恐怖書店》)系列短片中執導。該劇集改編自網路作家不帶劍的恐怖小說《恐懼罐頭》,...

《南山的部長們》:南韓電影如何再次「殺死」獨裁者朴正熙?

社會文化.翁煌德:18 Mar, 2020

韓國商業片談轉型正義不是新聞,《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2017)的成功許多人依然記憶猶新。但這議題其中仍存在禁區,例如韓國前總統朴正熙。 朴正熙的功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

李行與瓊瑤電影(十四):《啞女情深》的經典一幕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Mar, 2020

瓊瑤不少中短篇原著改拍成電影時,往往落入「無戲可演」的窠臼。非原作者之過,乃肇因華語影壇一窩蜂跟拍陋習。瓊瑤筆下不少中短篇小說,據她所謂,乃為賺取稿費而寫,篇幅短小,故事情節也較為稀薄,但《六個夢》...

李行與瓊瑤電影(十三):典雅靜默的《啞女情深》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Mar, 2020

《啞女情深》原本與《婉君表妹》同時籌備、一起開鏡,兩部作品均為中影公司繼《蚵女》、《養鴨人家》之後的重要企劃。籌備期間,因為《啞女情深》女主角王莫愁閃電結婚、生子,臨時煞車,延至《婉君表妹》拍畢後再...

雅豊斯/讀書也犯法?從《國際橋牌社》回顧白色恐怖與「二條一」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6 Mar, 2020

臺灣第一部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下稱《橋牌社》)第4、5集中,江志偉的兩位學弟簡正仁和蔡偉明去日本拜訪史明先生,還在大學裡成立讀書會、研讀《臺灣人四百年史》,因而遭警調進入校園拘提。在偵訊室裡,...

被剝奪的導演權威?顛覆被攝者的紀錄片《水底行走的人》

社會文化.吳思恩:16 Mar, 2020

「我的畫家朋友告訴我,若你替一個畫家拍紀錄片,但他不讓你拍他繪畫,那你這齣戲注定拍不成了。」這是電影開頭,導演給觀眾的一席話。就這樣,一部紀錄片立刻讓觀眾陷入了劇情片才有的「懸念」。《水底行走的人》...

浪漫而殘酷的《狂飆一夢》:天然獨世代眼中的黨外運動

社會文化.鄭秉泓:13 Mar, 2020

很小很小的時候看過曾心儀本人,她來過我家幾次,那時只知道她是爸爸的眾多文友之一,覺得她好漂亮,不是世俗定義的美,但就是覺得她眼神犀利、說話專注的樣子很迷人。曾心儀是作家,家裡有她幾本著作,我讀過《貓...

吳玟嶸/《國際橋牌社》的海上孤軍:黃國章命案25年真相未白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2 Mar, 2020

《國際橋牌社》第六集開頭,採蚵人看到一具白衣屍體嚇得驚慌失措。畫面切換,一名婦女接到電話後話筒掉到地上。雖然《國際橋牌社》裡某些故事是虛構的,但真實世界確實有發生這起案件:這具白衣屍體是黃國章,當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