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與瓊瑤電影(十三):典雅靜默的《啞女情深》 | 陳煒智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李行與瓊瑤電影(十三):典雅靜默的《啞女情深》

《啞女情深》劇照。 圖/維基共享
《啞女情深》劇照。 圖/維基共享

《啞女情深》原本與《婉君表妹》同時籌備、一起開鏡,兩部作品均為中影公司繼《蚵女》、《養鴨人家》之後的重要企劃。籌備期間,因為《啞女情深》女主角王莫愁閃電結婚、生子,臨時煞車,延至《婉君表妹》拍畢後再行開拍,並由李行順勢接下導演工作,王莫愁在產後調養期間,也勤練手語,做足準備工作。

此外,還有出身台語影壇的柯俊雄,1963年香港電懋公司來台招考新人,他雀屏中選,卻因兵役問題無法出境赴港拍片。但他俊挺的外型因此獲得重視,在短時間內成為台語影圈炙手可熱的一線男星,1965年二月簽約加盟中影。

柯俊雄由於接演本片,經李行導演的嚴格磨練,促使他嚴肅、認真地看待表演工作。在拍片期間,更由天天軋戲、趕場遲到的國台語雙棲明星,蛻變成為自我要求嚴格、表現落力出色的優秀演員。柯俊雄與王莫愁在片中精湛的表演,也與中影攝製團隊一絲不茍的製作態度兩相契合,韻味無窮。

1963年,柯俊雄(右)入選為香港國際電懋公司的演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63年,柯俊雄(右)入選為香港國際電懋公司的演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65,瓊瑤電影元年

作家瓊瑤由1963年發跡,到1965年,台灣影壇成為「瓊瑤電影」的元年。中影的《婉君表妹》在夏天公映;王引的天南公司在台尋求協助拍成的《煙雨濛濛》、李翰祥國聯公司的《菟絲花》,則一前一後踞住初秋與深秋;再來就是年底的跨年檔,《啞女情深》隆重登場。

從這組片單來看,我們也可列出影壇的第一代瓊瑤電影女主角「瓊女郎」:《婉君表妹》有唐寶雲,還有童星謝玲玲;《煙雨濛濛》有初挑大樑的歸亞蕾,在次(1966)年一舉奪下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菟絲花》令國聯五鳳排行第二的汪玲,在當了將近兩年的照片明星之後,終於亮麗現身銀幕。

《啞女情深》的王莫愁跟唐寶雲一樣,不算「新星」,飾演女兒的潘琪和她有精采的對手戲。飾演外室的林璣雖也是中影訓練班出身,日後擅長美艷戲路,此際的演出成績普普通通。真正像汪玲、歸亞蕾那樣「亮」起來的,是柯俊雄。

從「瓊瑤電影」的脈絡細數而下,《啞女情深》在電影語言的運用,以及人物、場面的調度上,比起《婉君表妹》、《菟絲花》,著實更進一層。它在表演層次的掌握,亦較《煙雨濛濛》更具整體感。若我們跳出「瓊瑤電影」的小圈圈,將之放入「台灣產製之電影」這樣的格局來觀察它的國際市場發展,《啞女情深》在香港便樹立了一尊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啞女情深》揉合了濃郁的文人情致和文藝氣質,在極端商業導向的香港市場裡,以文化清流之姿殺出重圍,挾著「瓊瑤原著改編」的威勢,一舉將中影,將李行,將台灣電影,送上賣座強片的寶座,年度賣座號稱上看90萬港幣大關。

也因此,「台灣電影」在許多海外觀眾心目中,建立起清新、典雅的形象,時隔數十年,海外的資深影迷每每談起台灣電影,都仍然不住稱美其內涵之深厚、彩色之精緻、氣韻之動人。

《婉君表妹》劇照。 圖/維基共享
《婉君表妹》劇照。 圖/維基共享

典雅靜默的世界

《啞妻》的原著由柳氏、方氏二位夫人指腹為婚開始;《啞女情深》的電影則由柳靜言、方依依的婚禮開始。本片無歌,全片音樂由左宏元創作,李行導演在後製配音時,也特別要求盡可能減少環境音與效果音,以突顯聾啞世界的沉靜和主場內心戲的張力。

不像《婉君表妹》連開場獨輪車跋涉過山時,都襯著咿呀咿呀的聲響,《啞女情深》片中之環境聲音,則主要集中在詮釋人物的心境轉折。原著裡大量的筆談場面在電影裡被簡化處理,改為畫面上的表情演繹、目光傳情,部份鏡頭再配上心聲獨白,以便普通觀眾能理解王莫愁的大眼睛眨呀眨地,到底在眨個什麼勁。

比如開場洞房花燭夜一景,萬籟俱寂,連蟲鳴、風聲皆無,只有柳靜言翻動書頁的聲音(而且只有一聲)劃破寂靜。這裡的靜,擁有極強大的能量,牢牢裹著觀眾的注意力,於是銀幕上任何的視覺焦點變換,空間裡任何多餘的音量,都產生一種驟來的聚焦效果。

夜深,燭火搖曳,繼而風鈴輕響——畫面裡不見風鈴,只見燭火閃爍,切至全景鏡頭,隨著風鈴聲響漸劇,床前方依依的紅蓋頭飄然被夜風吹起。如此以畫帶聲,以聲寓情的表現手法,貫徹全片,在瓊瑤所寫的迷人原作之上,增生延展,成為嫻柔婉約的一部文藝雋品,典雅而出眾。

1966年金馬獎得獎者,右一為特別演技獎王莫愁《啞女情深》、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濛濛》、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66年金馬獎得獎者,右一為特別演技獎王莫愁《啞女情深》、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濛濛》、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