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再探「何謂家庭」的《嬰兒轉運站》:日韓電影相互攜手的一次公路旅行
社會文化.彭紹宇:28 Jun,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在影像裡探討家庭主題,似乎已經成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標誌性象徵,這位出身紀錄片領域的導演,師承台灣新電影,是近二十年來自國際影壇備受矚目的日本導演,而「家人」一再是他作品...

《我們的藍調時光》:媽媽你愛我嗎?理解人們童年受創的內心黑洞
公共政策.林秋芬:24 Jun,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우리들의 블루스)最終以賺人熱淚的東昔與玉冬這對母子故事作結尾,即使完播,也持續在網路上引起熱烈的討論,喚起許多人成長經驗的共感。李炳憲所飾演的東...

《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踏遍山窮水盡,只為在黑暗的崖邊與你相擁
社會文化.彭紹宇:24 Jun, 2022電影的存在,不只讓我們從中獲得寬慰,更多時候是給我們一雙主觀視角,近看,甚至——成為那些原先不甚理解的人物本身。以他們的眼帶領我們感受世界,感受磨難,於是我們逐漸同理鏡框中的角色,也便懂得同理真實生...

俄裔導演在法國——看法國經典影展中的法俄百年對望
社會文化.吳思恩:20 Jun, 2022今年夏天,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了「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選映法國電影資料館的經典佳作。其中,導演伊凡.莫茲尤辛(Иван Мозжухин)並非法裔,而是來自俄羅斯,在成為導演以前他早已是家喻...

2022金穗獎賽後點評:獎勵新進之外,能否予以多元類型作品肯定?
社會文化.漢斯黃:16 Jun, 2022鼓勵新銳創作者的金穗獎歷時多年,上至李安、蔡明亮等如今影壇殿堂級人物,下至《大佛普拉斯》黃信堯、《紅衣小女孩》程偉豪、《無聲》柯貞年等近年新秀,都曾於該獎嶄露頭角,可謂台灣電影人的重要搖籃。金穗獎長...

《我的出走日記》:如何解放受社會束縛的自我?一段關係與情感的自白
社會文化.彭紹宇:16 Jun, 2022遠離首爾市區的山浦市,那彷彿是繁華不曾降臨的地帶,廉家三手足每日為了工作過著往返通勤的日子,因為家住遙遠,他們每天比人早起,也得比人早歸。大姐琦貞嚷嚷著自己找不到男人,在冬天前一定談戀愛,不管找誰都...

光影與舞步的交纏來回:記11年後,「PINA」重返大銀幕
社會文化.陳煒智:15 Jun, 2022在台灣,凡是對當代表演藝術略有涉獵的朋友,多少都曾聽聞「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大名。這位舞蹈大師,多年來以其獨特的風格,將肢體延展的張力與劇場敘事的細節,密密織就在一起,她的經典舞...

《失速母親》中的女性困境書寫:即使奮力一搏也成為現實的徒勞無功
社會文化.彭紹宇:07 Jun, 2022近年來,有愈來愈多電影以女性為敘事主體,在影像中帶來更廣面向的討論。縱觀2021年歐洲三大影展,柏林影展金熊獎《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Bad Luck Banging or Loony Porn)以...

為什麼我們看老片?法國經典影展走回百年電影歷史舞台的中心
社會文化.彭紹宇:02 Jun, 2022旅居倫敦時,我總喜歡晚上撥出一點時間看部老電影,在一整天忙完之後,徐徐搭著公車,來到泰晤士河畔的BFI Southbank電影院。有時看高達(Jean-Luc Godard),有時看楚浮(Franç...

《公共圖書館員》:如何定義公眾?公共場所真的該向所有公眾開放嗎?
社會文化.賈培德:25 May, 20222018年在多倫多影展首映,並於2019年正式上映的《公共圖書館員》,其英文片名The Public適切地點出全片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公眾」的定義為何,「公眾」是否真的包括社會上的所有人?從辛辛那提...

回顧1987年的「流氓大亨」:多強鼎立、神仙打架的金馬獎
社會文化.陳煒智:19 May, 2022月前在專欄裡談及1986年的金馬獎競賽,強片如林,有《英雄本色》、《最愛》、《唐山過台灣》,還有《恐怖份子》、《夢中人》、《父子關係》;朋友閱畢之後笑稱這樣的參展陣容簡直「神仙打架」。「也不只198...

茶煲與船頭尺的愛情故事背後:張婉婷、周潤發與《秋天的童話》
社會文化.陳煒智:18 May, 2022周潤發第二次在金馬掄元的代表作品《流氓大亨》,此次以4K修復版本、換上原本的片名《秋天的童話》重新躍登電影銀幕。原來一晃35年就過去了。曾經聳立著世貿雙塔,中央公園秋光艷色暉映著湛藍晴空的1986年...

延展電影的百種可能:伊朗導演阿巴斯虛實交雜的影像多重宇宙
社會文化.漢斯黃:18 May, 2022《斷了氣》法國新浪潮巨擘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曾於1990年代於訪談間説:「電影始於格里菲斯(D.W. Griffith),止於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無...

張紀庠/《金門留念》:三個小人物,貫穿一甲子風起雲湧的島嶼歷史
社會文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13 May, 2022隨著數位拍攝技術的進步、串流平台的彼此競爭,現代人已經有這輩子可能都看不完的影片、數不清並且持續新增的片單,不斷刺激著我們的感官,但感官與好奇心總有疲乏的一天,每當這種疲乏感產生時,我總會想重新看部...

《雅穆克圍城日記》記錄歷史輪迴困局,以影像奪回難民話語權
社會文化.漢斯黃:12 May, 2022至今砲火未熄的敘利亞,政治、宗教與歷史上的分歧,讓內戰無法劃下句點,致使大量人民流離失所,導致讓全球關注的難民潮。近年來在國際影壇之間,劇情片《希望在世界另一端》、《販膚走卒》講述難民於歐洲新生之難...

即使全力以赴,一切都只是練習:《二十五,二十一》的新聞記者成長痛
世界脈動.阿潑:11 May,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韓劇《二十五,二十一》在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後,受到觀眾的歡迎,但對於結局的走向,則各有意見——許多人對於男女主角感情走向感到不解與遺憾,甚至批評編劇的處理破壞...

楊凱丞/腦補歪讀《媽的多重宇宙》:一部字字血淚的性別戰爭史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1 May,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這真是一個很奇怪的觀影經驗。這部電影,才開演不到三分之一,我就開始哭,一路哭到電影結束。然而同一時空裡,身邊另一個年輕男性陌生觀眾,卻對著前方銀幕,發出足以干擾他人的音...

存活之道是腐化,腐化之終是死亡——談俄國電影新秀首作《極惡無間》
社會文化.吳思恩:10 May, 2022適逢塔可夫斯基(Андрей Тарковский)90歲誕辰,今年金馬奇幻影展也放映了其名作《飛向太空》(Солярис, Solaris),至今他仍然以各種方式存在於影迷心中,再現於新世代導演的...

韓半島的南北彼端:《遣返》與《第二次遣返》的漫漫回家路
社會文化.彭紹宇:05 May, 2022韓戰後南北韓面臨分裂命運,以北緯38度線為分界,儘管同處韓半島,兩韓卻踏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彼此雖長期視對方為仇讎,官方近期也無檯面上接觸,兩國社會實際上暗中較勁。北韓屢屢挖掘地道、派遣間諜滲透至南方...

韋晢/香港抗爭史再詮釋:不只記錄街頭的《憂鬱之島》與《野草不盡》
社會文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05 May, 2022如果說2014年雨傘運動時的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多少是為了幫助社會運動獲得更多香港人的關注與支持才扛著攝影機走上街頭,那麼今日的他們面對反送中運動後頒布的《國安法》、新版《電影檢查條例》,當作品必定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