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法國影史第一部巨幕電影:集合大師經典芭蕾劇碼的《黑艷鳳》
社會文化.陳煒智:19 Aug, 2022嚴格說起來,《黑艷鳳》(Black Tights)是一部集錦芭蕾電影,四個段落,中間由法國影星莫里雪佛萊(Maurice Chevalier)串場介紹。四個段落都是Roland Petit的舞作,問...

《就在今夜》重現80年代法國風華,以電影滋養每位「夜間過客」
社會文化.漢斯黃:16 Aug, 2022擁有豐富文化底蘊、且被視為經濟大國的法國,近幾年歷經失業率居高不下、通膨水準上升、移民與環境問題,讓國力節節衰退,一度讓極右派領袖勒龐的聲勢,在今年大勝連任的總統馬克宏。對照今年入選柏林影展主競賽的...

林勝韋/中國藝術家邱炯炯的虛實技法:招引川劇魂魄入電影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8 Aug, 2022(※ 文:林勝韋,「台灣狂噪之聲」音樂評論站台站長。)2022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邱炯炯,身兼畫家、藝術家、導演等多重身分,作品大量汲取川劇表演手法與舞台效果,化為前衛卻又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獨特...

現實與理想的拉扯,《正義的算法》尋找律法天秤兩端的平衡
社會文化.彭紹宇:05 Aug,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近年律政劇當紅,2022年夏天更同時有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이상한 변호사 우영우)、美劇《絕命律師》(Better Call Saul),台劇則有《正義的算法》加入律...

一個動畫王國的起點:《國王與鳥》和《斜眼暴君》如何造就吉卜力
社會文化.李政亮:03 Aug, 2022「高畑勳展」與影展在近日推出,人們在展覽與影片當中重溫大師印記。高畑勳動畫之路的原點,就從1955年看了法國動畫《斜眼暴君》(La Bergere et le Ramoneur)所受的衝擊開始。當時...

解構第三世界女性電影:《娜娜:逝水年華》與《第三次求婚》的影像密語
社會文化.漢斯黃:02 Aug, 2022BBC Culture曾於2019年舉辦「影史最偉大的百部女導演電影」票選,邀請影評人進行投票。結果不外乎預期,佔據榜單的多為歐洲、英語世界創作者,如:安妮華達、珍康萍、凱薩琳畢格羅⋯⋯等,僅有六部...

婁燁的《于堇:蘭心大劇院》:在類型與文藝電影徘徊的影像極簡實驗
社會文化.彭紹宇:29 Jul, 20221937年到1941年間,二戰正酣,抗日戰爭在中國已開打數年,許多城市也已淪陷,唯獨上海自成一格地平靜。由於日本尚未與列強宣戰,不得進入彼時屬於英法租借地的上海,讓這座城市宛如孤懸在外的島,不尋常地...

《失業風暴》:弱勢勞工的《無間道》,作家臥底就能看見真相嗎?
社會文化.賈培德:27 Jul, 20222010年,法國記者Florence Aubenas發表了《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Quai de Ouistreham)一書,記錄她花了半年時間體驗到的,打零工維生的法國底層人民生活。在成...

金像四十,大惑初醒(下):香港電影已死?我們身處一個「更壞」時代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26 Jul, 2022▍上篇:金像四十,大惑初醒(上):《國安法》巨靈籠罩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體制」變成自我禁錮的「鳥籠」:增設最佳紀錄片的困境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爾冬陞於今(2022)年3月的訪談中,提到增設紀錄片獎和《國...

金像四十,大惑初醒(上):《國安法》巨靈籠罩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22 Jul, 2022回溯上一屆(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已經是2020年5月之事,那一年受疫情影響,沒有實體頒獎典禮,改採線上直播,由主席爾冬陞公布得獎名單。得獎者固然欣喜,但卻未受到如同以往的熱鬧喝采,時隔兩年...

失去名字的女人:《柴可夫斯基的妻子》展現俄羅斯傳統與內在壓抑
社會文化.吳思恩:21 Jul, 2022每當人們提起柴可夫斯基,並不完全指涉的是柴可夫斯基這個「人」,更多的是談論他的音樂、文化遺產,甚至是國際影響力,也因此一個早已逝世超過百年的作曲家,也淪為戰爭之下的犧牲品。國際一邊哀悼其故鄉被毀,一...

林佩蓉/《台灣男子葉石濤》:不只是文學家,也是一眼望穿的微型台灣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0 Jul, 2022(※ 文:林佩蓉,2002-2003年為葉石濤任教成大台文系的學生,國立台灣文學館副研究員。)迎對阿湯哥和巴斯光年的太空騎警後,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下檔了,這是艱難的對戰,狹縫中求生存,像極了葉...

《分手的決心》:另類戀愛心理學——我要跟你綁在一起一輩子
社會文化.詹氏:19 Jul, 2022《分手的決心》與《下女的誘惑》的一體兩面《分手的決心》的雛形彷彿早在導演朴贊郁的前作《下女的誘惑》時便出現了,那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幕劇閉幕——藤原伯爵受到小姐與下女的聯手背叛,因愛選擇不拱出小姐下落...

溫柔的生命之詩:《嬰兒轉運站》對嬰兒保護艙、棄子、家庭的多重辯證
社會文化.黃彥瑄:18 Jul, 2022每個孩子的降生,都是受到祝福的。但這句話也適用於那些剛出生即被拋棄的孩子嗎?在滂沱的雨夜裡,未婚媽媽素英(李知恩飾)將孩子留在教會門口,一個人倉皇的離開。坐在警車裡的女警秀珍(裴斗娜飾),旁觀著事件...

不斷舞動的紅色舞鞋:回憶為了藝術為了愛的經典電影《紅菱艷》
社會文化.陳煒智:14 Jul, 2022國際大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2011年為不朽舞蹈家碧娜.鮑許(Pina Bausch)所拍攝的3D電影獻禮PINA日前重映,場次雖少,看過的朋友無不涕泗縱橫大讚特讚,尤其說起電影結尾...

超商、奴隸、烏茲別克女人:《歡迎光臨便利黑店》與破碎的俄國夢
社會文化.吳思恩:11 Jul, 2022俄羅斯帝國於1861年推行農奴改革解放農奴,而美國則在1865年正式廢除奴隸制度,世界上兩個主要大國在19世紀後半葉相繼廢除了將人作為私產的行為,但這一概念依然根植於許多人心中,即使已經過了一百多年...

尹雯慧/在《達賴的一生》裡看見尊貴與野蠻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1 Jul, 2022(※ 文:尹雯慧,正在劇場表演與文字影像創作的山徑裡,匍匐前進中。)今年夏天,由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於1997年執導的一部關於圖博(西藏)流亡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傳...

尷尬的初經經驗、結婚生子的使命:《兒時的點點滴滴》中的女性困境
社會文化.黃彥瑄:08 Jul, 2022細數童年發生的種種回憶,那些細碎又平凡的小事,一點點積累成長大後的模樣——成長或許就是在不經意時發生的。 《兒時的點點滴滴》(おもひでぽろぽろ)改編自岡本螢、刀根夕子之同名漫畫,原作講述了小學生妙子...

癮君子/《午後彌撒》:孩子是殺人犯——加害者家屬如何與社會共處?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6 Jul,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電影《午後彌撒》(Mass)為新銳編導法蘭克南茲(Fran Kranz)的首部劇情長片,並以美國社會相當關注的槍枝暴力作為背景事件。極富張力的演出,更在日舞影展中大獲觀眾...

《正義的算法》真有其公式嗎:法理情背後的天平兩端如何計算?
社會文化.彭紹宇:05 Jul, 2022近年來,年年屢見令人驚艷的台灣戲劇,風格多元、主題各異,百花盛開的榮景雖教人振奮,也擺脫過往千篇一律「傻白甜」的純愛偶像劇,但儘管題材加廣,有時卻可能過猶不及,例如台劇時常出現「議題先行」的狀況,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