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第一爐香》(上):不只一個「愛」字而已,許鞍華對張愛玲的再詮釋
社會文化.陳煒智:14 Jan,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幾年前,許鞍華導演宣布展開籌備電影《第一爐香》,各界便不斷揶揄她兩次拍砸張愛玲,何苦年過古稀仍要三探「祖師奶奶」?待及影片完成,於2021年秋天在各地陸續上映,更遭到如潮...

肉身蛻皮的《鈦》:突破性別與人類尺度,反噬父權體制的寓言
社會文化.漢斯黃:05 Jan,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2021年7月,因COVID-19疫情久別兩年實體舉辦的坎城影展,再度為影壇投下震撼彈。由美國非裔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領軍的評審團主席,將「金棕櫚大獎」頒給...

與汽車性愛的女連環殺手——《鈦》不只是異色驚悚片更是創世紀預言書
社會文化.黃彥瑄:04 Jan,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2021年7月,甫獲坎城金棕櫚獎加冕的《鈦》(Titane)以異色的肉體恐怖片在影壇投下一顆震撼彈。這也是導演茱莉亞迪克諾(Julia Ducournau)自編自導,耗時...

2021年台片回顧(上):八部「讓人失望」的台灣電影
社會文化.鄭秉泓:03 Jan, 20222021年,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在5月中下旬亦因三級警戒之故關閉戲院近兩個月,台灣電影雖深受影響,但一整年來仍有三部台片票房破億(《角頭-浪流連》、《當男人戀愛時》和《月老》)。此外,今年照例有不...

電影如何回應我們這個時代?我的2021年度十大佳片
社會文化.彭紹宇:30 Dec, 20212021年告終,大疫時代即將邁入第三年,電影漸復甦,病毒雖未消滅,愈來愈多國家選擇與之共存,歐美春夏之後電影院解封,揮別2020年陰霾,商業大片輪番上陣,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低,未來是否走高雖還是未...

坎城金童札維耶.多藍的年少之愛:《麥特與麥斯》中的鏡頭語言
社會文化.黃彥瑄:29 Dec, 2021這仍是我們熟悉的多藍(Xavier Dolan),在他闊別五年(編按:以台灣上映時間為基準)重回大銀幕後,歸來依舊是少年。多藍的電影帶有明顯的作者傾向:缺席的父、佔主導權的母,以及那絮絮叨叨又十分綿...

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下):看電影成為時髦的一種象徵
社會文化.李政亮:27 Dec, 2021▍上篇: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上):日歐美交織的島都台北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代中期,島都台北的電影館也煥然一新,主因是有聲電影的帶動下,加上城市現代化的腳步,嶄新的現代電影館陸續...

《藍宇》:一段二十年前冬日北京的同志愛情故事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Dec,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初見《藍宇》這部電影,是在紐約求學的時候。當時沒有機會走進電影院觀賞,但因為長年喜愛關錦鵬導演的作品,也因此對他這部新拍成、帶有「地下電影」色彩的小品倍感興趣。忘了是借的...

癮君子/《魔仿犯》:凝視的鏈鎖,我們都在互相啃食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0 Dec,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人類總有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完全主宰心靈。——心理學家拉岡縱然文明已高度發展,人類的獵捕本能依然猶在,從填飽胃袋的果腹,轉為奠基人格的吞噬;進食的對象,則從餐桌上的佳餚、...

置中美學狂人的突破:《法蘭西特派週報》重溫閱讀紙媒的浪漫
社會文化.詹氏:17 Dec, 2021《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 of the Liberty, Kansas Evening Sun)為「置中美學狂人」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編導的第十...

中年弒戀(和他們屁股底下的「第三電影」):評第58屆金馬獎(三)
社會文化.壁虎先生:13 Dec, 2021▍上篇:中年弒戀(和他們屁股底下的「第三電影」):評第58屆金馬獎(二)(三)、總結三(等人)、 去(2020)年最好的華語電影,張吉安的《南巫》和陳果的《墮胎師》,被去年「以台灣評審為多數的」金馬...

中年弒戀(和他們屁股底下的「第三電影」):評第58屆金馬獎(二)
社會文化.壁虎先生:13 Dec, 2021▍上篇:中年弒戀(和他們屁股底下的「第三電影」):評第58屆金馬獎(一)(二)、意志電影 我在觀察那些被本屆金馬獎複選評審拒斥在最佳劇情長片入圍名單之外的,那些最優異的「不夠好的」劇情長片時,居然也...

中年弒戀(和他們屁股底下的「第三電影」):評第58屆金馬獎(一)
社會文化.壁虎先生:13 Dec, 2021(一)、中年弒戀上個月,在我發表對《瀑布》的嚴厲批評之後幾天,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1在臉書上發出了幾篇意有所指的短文,憤憤指出「電影才是母體」、「一等人創作,三等人評論」云云。我不知道...

台灣功夫電影榮登紐約大銀幕:看百變導演郭南宏走過台灣電影發展
社會文化.陳煒智:10 Dec, 20212021年12月,大洋彼岸紐約市傳來消息,長年耕耘推廣亞洲電影的非營利機構Subway Cinema,同時也是一年一度紐約亞洲電影節(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的創辦...

《沒說出口的殺人告白》:每一個重大案件的背後,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0 Dec, 2021《沒說出口的殺人告白》在11月26日正式上映,此部電影是改編自島本理生同名小說《初戀》,此小說榮獲2018年直木賞得獎作。講述臨床心理師真壁由紀應出版社邀請研究女大學生聖山環菜殺父案件中兇手的心理,...

梁芳儀為何叛逆?《美國女孩》的身分認同與女性成長
世界脈動.林潔珊:10 Dec,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從大黑馬變大熱門的《美國女孩》,在第58屆金馬獎斬獲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之外,還囊括會外賽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及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導演阮...

存在於那些日常中的神——濱口竜介的《偶然與想像》
社會文化.彭紹宇:01 Dec,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偶然與想像》(偶然と想像)是我今年2月在柏林影展中看到最喜歡的作品,倏忽間一年也快要過去,作品的魔力依然深刻;更可貴的,這是一部會讓人思索何謂「電影」的作品。本片由三部...

《浮生》至《花果飄零》的華人離散史:羅卓瑤從港澳「自植創作靈根」
社會文化.漢斯黃:29 Nov,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久未推出新作的澳門導演羅卓瑤,今年交出睽違六年的劇情長片《花果飄零》,電影雖以極低成本拍攝,卻一舉由乍似碎裂的情節,拼貼出近年香港、澳門所歷經的流變,從反送中運動遙指60...

《窒愛家鎖》的北高加索創傷日常:自血中滋長的父愛與恐懼
社會文化.吳思恩:29 Nov, 20212021年即將進入尾聲,代表各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電影也已然底定,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最佳影片《窒愛家鎖》(Разжимая кулаки)獲選為俄國代表。有趣的是,本片對多數俄國觀眾來...

亂世中的革命和光榮的香港人:《時代革命》作為一部香港史詩
社會文化.黃彥瑄:26 Nov, 2021《時代革命》末尾,電影以《願榮光歸香港》作結,在偌大的電影銀幕上,突兀地出現擋住投影畫面的人頭倒影。我向著後方望去,原來是一位香港觀眾神情莊嚴地在站立著聽完整首曲目。隨著畫面中工作人員名單跑完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