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香港的現世《日常》(下):讓「歷史們」展現撥雲見日的裂縫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25 Nov, 2021

▍上篇:香港的現世《日常》(上):複數的疫症,複數的歷史再現(缺席的歷史)空白 回望〔導演?藝術家?(創)作者?〕許雅舒的創作手法,她擅長運用真實影像紀錄與虛構戲劇的交錯,以達成空間的再造/重現和時...

香港的現世《日常》(上):複數的疫症,複數的歷史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25 Nov, 2021

前言:黑色暴雨的驟降序曲 2021年6月28日,香港天文台於早上8時發布今年香港首個黑雨警告,此場黑雨歷時2小時45分鐘,暴雨期間,港島西區錄得逾兩百毫米雨量,摩星嶺徑有山泥傾瀉,大嶼山嶼南道出現山...

肅穆清雅的古典,其實也可以如此現代——重返《秋決》的以死寓生故事

社會文化.陳煒智:24 Nov, 2021

在2020年的深秋即聽聞經典名片《秋決》已經完成修復,從那時起就早也盼、晚也盼,盼望有朝一日能在大銀幕上重溫這一部被譽為達到古典詩意莊嚴巔峰的傑作。總算,能在2021年底的金馬影展得償心願;只不過在...

Viola/《紅椒醬的滋味》:凝視戰火下同性社群的相互治癒與培力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3 Nov, 2021

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的科索沃,在2008年宣布獨立,但因為緊鄰塞爾維亞這個「惡鄰居」,至今仍是主權爭端領土與有限承認國家。38歲的科索沃新銳導演畢列塔・巴索里(Blerta Basholli),...

《夢流感》:21世紀俄國的精神與軀體解離

社會文化.吳思恩:23 Nov, 2021

《夢流感》(Петровы в гриппе)由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Кирилл Серебренников)執導,改編自阿列克謝・薩里尼科夫(Алексей Сальников)的小說The ...

《邂逅在六號車廂》鏡頭下的「真實俄國」,兼談俄國影業參與國際合製

社會文化.吳思恩:18 Nov, 2021

「跨國合製」是現代電影業趨勢,雖然台灣電影仍多屬本地製作,但在地理距離相近的歐陸國家則已行之有年。近年俄國開始鼓勵跨國合製,吸取他國經驗的同時,也盼以「國片」的定位打進合作國市場。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

《金錢男孩》利益與極權下的無盡「扮演」,具現中國青年的迷離幻夢

社會文化.漢斯黃:15 Nov, 2021

今年風光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金錢男孩Moneyboys》,描述中國的「Money Boy」群像,意即來自鄉間的年輕男性,為求於大城市謀生、供養遠方原鄉,成為性工作者替「乾爹」服務。片中,...

導演相米慎二的青春影像記事(下):水手服、機關槍與颱風過境

社會文化.李政亮:12 Nov, 2021

▍上篇:導演相米慎二的青春影像記事(上):日活羅曼情慾電影與藥師丸博子《水手服與機關槍》狂潮1981年的《水手服與機關槍》對藥師丸博子、對角川,乃至對相米慎二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水手服與機關槍...

我們看不見電影裡的壞人:《巴黎屬於我們》精準詮釋「何謂政治」

社會文化.許恩恩:11 Nov, 2021

即使不懂1960年的歐洲、不懂莎士比亞的《波里克利斯》(Pericles)、不懂巴黎、不懂冷戰、不懂麥卡錫主義、不懂《大都會》(Metropolis)、不懂佛烈茲朗(Fritz Lang)或希區考克...

超級英雄電影的突破:當猛毒轉身成為LGBTQ+族群的新偶像

社會文化.羅根:08 Nov, 2021

這幾年下來,《猛毒》和《猛毒2:血蜘蛛》象徵索尼影業的蜘蛛人系列漫威電影宇宙正式開始,雖然兩部電影的劇情被許多人給予負面評價,但同樣的一群人卻大力稱讚共生體(猛毒)與宿主艾迪布洛克的相處關係,甚至L...

壁虎先生/《瀑布》:「鍾孟宏可以跟柯文哲結婚」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8 Nov, 2021

(※ 文:壁虎先生,電影和遊戲評論。文章散見《紀工報》、《The Affairs 週刊編集》、《放映週報》、《關鍵評論網》、《Fa電影欣賞》、《映畫手民》、壁虎先生Blogger和Medium、《上...

紀錄片該如何捕捉抗爭者?談《未來,未來》的影像手法與敘事

社會文化.許恩恩:05 Nov, 2021

《未來,未來》(Dear Future Children)是一部成功透過分別來自智利、烏干達、香港三名年輕抗爭者的生命故事,將議題與街頭帶到觀眾面前之作。這是今年人權影展「人權現場」單元的選片,我也...

《瀑布》:只有妳的世界下起雨,卻淋濕了所有人

社會文化.彭紹宇:05 Nov, 2021

生活即電影,2020年一場大疫改變全人類生活,也進入創作者的作品當中。這一年來此類「疫情電影」在各國大量湧現,雖與現實遙相呼應,很多時候卻只是淪為背景或設定,無法與劇情相互契合。《瀑布》乍看是一部「...

2021倫敦影展現場紀實:力克疫情、回歸實體的大銀幕盛會

社會文化.彭紹宇:26 Oct, 2021

繼上篇電影總評,雖然今年並非第一次參與倫敦影展,但卻是疫情後相較「正常」的一年,身為影評人,這兩週來除了滿滿看片行程,也參與許多影展活動,得以從中看見影展的更多樣貌,也有助於一瞥影視產業的趨勢。影人...

2021倫敦影展總評:從經典改編到自我回首,年度下半場精彩好片

社會文化.彭紹宇:25 Oct, 2021

歷經2020年疫情後,今年的英國BFI倫敦影展終於恢復以往規模,雖然仍舊與線上串流同步進行,但影人紅毯與大型放映的回歸,讓10月的倫敦市區重新充滿熱情的電影觀眾。倫敦影展重要性雖不及歐洲三大影展,但...

安妮華達被遺落的科幻神作《創造物》:誰才是電影的「創造者」?

社會文化.漢斯黃:23 Oct, 2021

時值今日2021年,我們已經越過《阿基拉》(AKIRA, 1988)的故事時空,曾經的科幻想像變為現實。電影裡常見的命題,如同:機器能否取代人類,生化人是否具有人性,科技會否解決人類的問題,至今我們...

林忠模/《天邊殺朵雲》:面對科技,我們應該多謹慎猶豫?

社會文化.臺灣國際人權影展:22 Oct, 2021

我詛咒那高遠的抱負,心智往往以此欺瞞自身!Cursed be the high ambition wherewith the mind itself deludes!——歌德,《浮士德》在紀錄片《天...

許恩恩/喪屍電影的第一次:女女終成殭屍世界的「自然存在」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1 Oct, 2021

(※ 文:許恩恩,社會學學士、碩士。曾任政治工作,現為軟體業者。文章散見《端傳媒》、《思想坦克》,著有〈「我們 NGO」: 太陽花運動中的網絡關係與社運團結〉(2019)。)逐漸開始在電影中展演的女...

《以吾之名》:女性的復仇是由男性成就,還是被男性牽引?

社會文化.吳思恩:20 Oct, 2021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具有一定戲劇經驗的演員經常受限於「被定型」的問題,因此不少演員會嘗試挑戰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角色設定,以打破既定形象,開拓戲路。戲劇本身亦然,即使依循固定套路,透過雕琢細節、...

方念萱/不必勇敢,就是不放棄——女性影展如何聚焦當代新聞工作?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8 Oct, 2021

(※ 文:方念萱,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數位女力聯盟成員。)本月才揭曉的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兩位新聞工作者,菲律賓裔美籍記者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以及俄羅斯「新報」總編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