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的結果:共找到 821筆 約 0秒
蔡慶樺/白色的憤怒:德國「強制接種疫苗」爭議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5 Feb, 2021新冠疫苗上市後,德國社會正發生一場激烈的爭論:在養老院及醫療院所擔任醫療與照護工作的人力,是否應該強制接種疫苗?會有此爭論是因為,直到2021年1月中為止,德國醫護與照護人員接種疫苗的比例不高。巴伐...

《交響狂人》與薩依德的聲音政治(下):和平不是口號,改變從現在開始
社會文化.李志銘:03 Feb, 2021▍上篇:《交響狂人》與薩依德的聲音政治(上):音樂可能促進和平、化解仇恨?我永遠都忘不了,在演奏貝多芬第七號第一樂章的時候,雙簧管奏出了一個非常清楚的A大調音階,以色列學員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他...

《交響狂人》與薩依德的聲音政治(上):音樂可能促進和平、化解仇恨?
社會文化.李志銘:03 Feb, 2021有些文化人之所以受到敬重與愛戴,並不僅止於個人創作層面,而在於他們有能力,號召社會大眾給予關注並發揮行動力,具體透過作品發聲、影響世界。譬如享譽國際的作曲家坂本龍一,在諱談政治的日本文化界,他是少數...

一場「變形走鐘」的探索之旅——讀陳思宏《佛羅里達變形記》
社會文化.彭紹宇:29 Jan, 2021六個台灣小孩,1976年出生,都是龍子龍女。台灣人民虔誠,新生兒數每到龍年總會突然飆升,龍寶寶背負著期望和不切實際的投射,誕生在這世上。而那年出生的六個龍子龍女,在他們16歲的夏日,一齊來到佛羅里達...

如何做個「平凡人」並避免平庸之惡?評柏林金熊獎《無邪》
社會文化.吳思恩:29 Jan,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如同南韓、德國電影給予人們善於處理「歷史題材」的印象,伊朗電影探討的似乎也逐漸指向一條明確道路——「司法議題」。身為藝術工作者,在人權低落的伊朗,這類議題已然成為導演所關...

周恬弘/重症老人要不要救?疫情下醫療資源匱乏的配置難題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9 Jan, 2021在抗生素被廣泛運用之前,肺炎是老年人族群最常見的死因。美國著名的醫學教育者奧斯勒(William Osler)醫師曾說「肺炎是老人特別的敵人」,但他也說:「肺炎亦可稱為是老人的朋友。經由快速、短暫,...

李尚仁/疫苗與疫情的賽跑——醫護接種的急迫性與挑戰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6 Jan, 2021正如去年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爆發大流行以來,許多媒體報導都提到,若要真正控制疫情,恐怕需等到疫苗研發成功之後,但也有不少人擔心疫苗不見得能成功研發出來。過去的傳染病沒能研發出...

丁桀/新冠肺炎下的運動末世:「運動泡泡」政策的裡與外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6 Jan, 2021疫情爆發與運動危機2020年3月10日,隨著義大利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緊急暫停全國所有體育賽事,包含義大利甲級足球聯賽(Ser...

今敏動畫的真實與虛構:《千年女優》的原型人物「聖女」原節子
社會文化.李政亮:18 Jan,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疫情下多部經典重映,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的作品也接續上映,近日則是《千年女優》登場。這部2002年的作品,以藤原千代子這位女演員的一生,回顧她精彩的演員生活之外,也帶出日本片...

謝咏辰/一場疫情下的兩種自由:瑞典如何防疫,又為何這樣防疫?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5 Jan, 2021當台灣親友擔心地問候身處在瑞典「佛系防疫」下的我是否安然無恙,有時會覺得我的答案「生活沒什麼變化,一切如常」好像太過無趣。畢竟,瑞典每天新增的病例都遠超過台灣的總病例數,從台灣的觀點來看,失控的疫情...

《偷畫男孩》:從父與子,看一個世代的歷史共業
社會文化.彭紹宇:19 Jan, 2021電影《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從一個巨大的問題——善盡職責的快樂(The Joys of Duty)——啟程與作結,拍出了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如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德國人民。...

《偷畫男孩》:服從權威或追尋自由,哪個才是「善盡職責的快樂」?
社會文化.吳思恩:15 Jan, 2021歷史上的德國曾是資本世界和共產世界的交界:引發歐戰的納粹作為極右的代表,與日後受制於蘇聯的東德鮮明對照,然而這兩種看似格格不入的意識型態,卻都曾以相同的教條規範人民。這段歷史也成為今日電影創作的兩種...

傅聰的時代踅音(下):能夠洞察人性,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社會文化.李志銘:14 Jan, 2021▍上篇:傅聰的時代踅音(上):鋼琴詩人的流放鄉愁▍中篇:傅聰的時代踅音(中):蕭邦好像我的命運,70歲以後更愛海頓在生活上,個性直率的傅聰是出了名的性情中人,總是不吝直言自己的好惡。他平日不喜與媒體...

傅聰的時代踅音(中):蕭邦好像我的命運,70歲以後更愛海頓
社會文化.李志銘:14 Jan, 2021▍上篇:傅聰的時代踅音(上):鋼琴詩人的流放鄉愁傅聰年少成名,20出頭即以彈奏蕭邦鋼琴協奏曲和瑪祖卡舞曲(Mazurka)蜚聲國際。之後更透過收音機廣播媒介,讓當時年逾80的諾貝爾獎文學大師、德國作...

1936柏林奧運的認同衝擊(下):俳徊在日本與「祖國」的吳新榮
社會文化.李政亮:07 Jan, 2021▍上篇:1936柏林奧運的認同衝擊(上):首位參與奧運的「台灣人」張星賢前文提到,吳新榮觀看《爆音》與《民族的祭典》時,油然而生的卻是「日本人」的認同。《爆音》是1939年田坂具龍導演所拍的國策電影...

1936柏林奧運的認同衝擊(上):首位參與奧運的「台灣人」張星賢
社會文化.李政亮:07 Jan, 2021近20年來,日治時期相關人物日記的出版,是台灣研究的重要盛事。近日,1932年與1936年兩度參加奧運賽事的張星賢(1910-1989),他所記述的《我的體育生活》回憶錄與日記、書信出版,再度補足台...

為何重判張展?肺炎爆發周年,中共對揭露疫情真相的焦慮
時事觀察.吳介聲:06 Jan, 2021中共去年12月28日以「尋釁滋事」之罪名,重判前律師張展四年徒刑。去年初張展隻身前往武漢採訪新冠疫情爆發實況,後於5月被捕,如今成為首位為因調查疫情遭到審判的公民記者,這也是中共首樁關於疫情的判決,...

胡博硯/萊豬開放進口後,食品安全的標準能否因地制宜?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5 Jan, 2021最近立法院通過萊豬的行政命令後,使中央跟地方、或說是國民黨與民進黨間的萊豬大戰有白熱化的跡象。關於萊豬問題為何會從立法院燒到地方政府?必須從我們目前的審查程序說起。萊豬行政命令通過目前食品危險與風險...

黃馨儀/漫遊亡者臨行之地:《池子》與《逝言書》的白色恐怖聲景
社會文化.表演藝術評論台:04 Jan, 2021《池子》演出:曾伯豪時間:2020/11/28 16:00地點:台灣大學水源校區人類學系集合《逝言書》演出:黃思農時間:2020/12/06 16:45地點:公館水岸廣場Pipe Live Musi...

「甩鍋」雖惹議但有用?中共版新冠病毒「起源論」成宣傳工具?
時事觀察.吳介聲:25 Dec, 2020新冠肺炎爆發將滿周年,中共從初期隱匿疫情與病源,到指控病毒恐來自美軍,迄今已經衍生多種「甩鍋」版本,儘管經常遭到專家糾正,卻也很可能已經達成中共所預期的宣傳目的。對於疫情來源,中共科研機構、外交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