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阿聯「阿瑪爾」火星探測器升空,乘載阿拉伯世界的什麼希望?
時事觀察.徐子軒:30 Jul, 20207月中,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一枚搭載太空船的火箭,在眾人注目下,火箭迅速掠過大氣層進入太空。按照計畫,發射後約57分,太空船和火箭脫離,頭也不回的往火星飛去,指揮中心的人們這時才鬆了口氣,互相握...

打架換警局長2.0:「速食治安」真能解決社會問題?
公共政策.吳忻穎:29 Jul, 2020據報載,行政院長蘇貞昌於今年7月13日對治安情況動怒,指聚眾鬥毆縣市警局長應「負起責任」;同日下午,警政署證實建議內政部「調整」高雄、台南兩市警察局局長職務。另媒則以高雄市警察局長「治安不好遭撤換」...

「被歪樓」的法普教育:存在國中小教科書的錯誤法律知識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9 Jul, 2020先前台灣社會針對國中小「性教育」該不該教、幾歲開始教,或是內容要教些什麼有所爭論,但除性教育外,國中小另個與教育相關,但相較性教育的針鋒相對反而少有討論的「法律教育」,又是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我們...

何撒娜/韓國男子學校裡的性平教育:讀《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8 Jul, 2020(※ 文: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關於性別議題,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許多從女性角度與觀點出發的書籍,而如果我們從男性的角度來看,又會有什麼樣的風景?這本書就是從這樣的思維出發,嘗試帶領我...

佘健源、劉玉皙/回歸市政看選舉:試析高雄輕軌對投票的影響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8 Jul, 20202018年五都選舉,綠營失守經營長達20年的高雄市。由於這出乎眾人意料,這兩年有許多評論試圖探討其原因。過去最盛行的一種解釋是「韓國瑜政治奇才說」,但此論點在罷韓成功後已被證偽,國民黨亦為此看法付出...

樂生療養院工程爭議:法院停工裁定如何「被塑膠」?
公共政策.王子榮:27 Jul, 2020近來一則由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北高行)所發布的新聞稿,非常值得討論。該新聞稿是關於衛福部下轄的樂生療養院,因為其院區入口的懸空陸橋工程涉及環境影響評估,公民團體向法院聲請,希望能在環境影響評估確定...

山域管理失落的一角:防止成本外部化,立法管理登山產業刻不容緩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27 Jul, 2020最近看一些網路社團的照片,戒茂斯、眠月線、加羅湖、松羅湖、新達營地、南湖圈谷等地,都出現了同一款式的帳篷;最新的地點則是出現在檜林保線所,隨著需時不長的能高越嶺道成為又一個熱門路線,這個現象也很快地...

「孔子學院」為何惹議?裹著文化糖衣的紅色滲透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4 Jul, 20202000年代早期,中共愈發肯定中國將重新成為超級強權,於是它發展出一套普遍推廣的策略,運用中國語文及文化的吸引力,向外國人發動軟實力攻勢,特別是針對外國大專院校。當時的西方教育機構對所有的中國事物都...

還沒病死,就先餓死?非洲疫情下的經濟與糧食危機
時事觀察.徐子軒:23 Jul, 2020截至7月中,非洲確診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患超過70萬,死亡人數約為1萬5千多人,死亡率約為2%,若把非洲當作一個國家看待,感染人數是全球第五。乍聽好像相當恐怖,但非洲病例數可能是統計學上...

江昺崙/為何長谷川謹介是「鐵道之父」,劉銘傳是「鐵道支付」?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2 Jul, 2020歷經16年整修籌備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終於在2020年7月6日正式開幕。園區開幕是台灣鐵道文化與歷史資產保存的里程碑,紀錄了台灣從滿清初建、日本縱貫鐵道開通、到今天臺鐵營運的歷史,也重現...

康旻杰/「Try共」時代:回應多元社會,合作住宅沒有理由缺席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22 Jul, 2020「為了找回昔日鄰里間的互助情誼與互相聯繫,共居(co-living)與共同住宅(co-housing)的概念遂成為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當孤獨成為一種病,全球以『共居公寓』作為人際關係的解藥。」這段出...

中共制裁美國政要,荒謬「大內宣」只是花拳繡腿?
時事觀察.吳介聲:21 Jul, 2020針對美國日前制裁侵犯人權的中國高級官員,7月13日中共當局發布,對美國三名國會議員、一名大使級官員以及一個國會機構進行報復制裁。由於制裁內容不明,邏輯荒謬,反引起國內外嘲諷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甚至...

失去孩子,也失去未來?萬瑪才旦《氣球》與節育政策下的藏族
社會文化.吳思恩:21 Jul, 2020中年男子騎著摩托車,摩托車的手把上繫著一顆紅色氣球,紅色氣球飄在空中,恰好擋住了後方紅衣女子的軀體,看起來她正懷著身孕,兩人的後方是西藏的巍峨山脈和綿羊。這是萬瑪才旦新作《氣球》的海報,一幅畫彷彿就...

怎樣才算幸福?讓《不丹是教室》成為你的第一部不丹電影
社會文化.彭紹宇:20 Jul,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說到不丹,大部分台灣人想到的,不外乎是喜馬拉雅山、藏傳佛教,或是全世界最幸福國度等印象。在這些答案中,或許很難聯想到「教育」,更不用說這座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到訪的高山村落...

入櫃的腐女與男同志:「BL慎入」「#拒娘」的自我否定現象
社會文化.王佩迪:20 Jul, 2020(本文由作者王佩迪與《腐腐得正:男人的友情就是姦情》作者Cocome共同完成。)日前於PF32動漫祭場外,發生了某女子暴露私部供人拍照事件,由於媒體報導多以「cos女」指涉該女子,引起國內cos圈譁...

侯延卿/【植物園方舟計畫】烏來杜鵑:植物牽起的跨海情誼
公共政策.環境當代思潮:17 Jul, 2020「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植物提供我們呼吸的空氣、食物、衣料、藥材、建材等,甚至具有維持環境安全與氣候穩定的功能,卻仍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生物多樣性是我們保命的基礎。本系列專題將介紹...

兒少隱私遮起來:那些「不該看到」的兒少社會新聞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6 Jul, 2020近日媒體上有不少與兒少有關的社會新聞,諸如校園內攻擊事件、幼稚園罷凌事件,甚至有媒體將之前少年殺害母親的新聞作成一系列的報導。在部分報導中,刊頭照片就是學校大門,內容更是直接揭露校名,甚至是事件的錄...

李昱孝/台灣共同體成形?台灣人認同感史上最高的兩大因素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6 Jul, 20207月3日,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了兩個趨勢圖,分別是1992年以來台灣民眾的台灣人/中國人認同,以及1994年以來台灣民眾對於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的看法,這兩項調查皆有戲劇性的變化:台灣人認同感來到...

黃天豪/疾病淬鍊出深刻洞見:《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Jul, 2020文學性:詩意中的深刻洞見「憂鬱是愛中的瑕疵。要成為懂得愛的動物,我們必須在失去時懂得悲傷絕望,而憂鬱就是絕望的機制。」這是本書第一章〈憂鬱〉的第一段話。雖然類似的概念在第十一章〈演化〉還會完整開展,...

向陽/文學傳播的掌舵者——蔡文甫與九歌出版社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Jul, 2020(※ 文:向陽,作家)前不久因為擔任梁實秋文學獎決審,到九歌出版社開評審會議,一進會議室,就看到久未見面的小說家蔡文甫先生,算來將近米壽的他,臉色紅潤、精神抖擻,身體相當健朗。評審會議開始,他以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