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的結果:共找到 393筆 約 0秒
朱家安/反動的修辭小習作:剖析三種日常的謬誤說法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7 Aug, 2021人類的思考和溝通,有一大部分是關於未來該如何。就算不談「該廢除死刑嗎?」這種嚴肅話題,「宵夜要吃什麼?」、「(在電玩的脈絡裡)怎樣才能通關?」這些日常話題也都是這類。假設我們在討論時先有了慣常做法,...

孤高的詩人畫家秦松(上):純淨熾熱的黑色太陽
社會文化.李志銘:27 Aug, 2021藝高人膽大,藝未高時,也不可不大膽。傳統畫家也說:可貴者,膽也。連喝酒也要酒膽,何況畫畫寫詩作文章。1——1991年〈秦松畫思錄〉依稀記得最早是從一本叫《火祭場》的六〇年代詩集封面,而開始認識秦松(...
吳媛媛/北歐國家真的比較清廉?從瑞典政治人物身上看見不同政治文化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5 Aug, 2021一般來說,人們對北歐國家的政治通常有透明清廉的印象,根據國際透明組織分析整理出來的政治清廉感知指數,北歐國家也常常名列前茅。防止公家機關貪腐,和以下各層面的完善程度有很大的關係:各政府機關的分權制衡...

黃伊平/別讓悲劇再上演:表裡不一的性平教育,兩則大學案例的省思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6 Aug, 2021近年來,「同性婚姻」、「性傾向」、「多元性別」和「性別刻板印象」等性別議題,越來越得到關注,法規和政策也紛紛作出因應。像是行政院在2011年頒布、2017年修正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就指出:教育是建...
東奧奪牌背後:台灣體育政策的演進發展史(下)
社會文化.丁桀:10 Aug, 2021▍上篇:東奧奪牌背後:台灣體育政策的演進發展史(上)雅典奠定的摘金奪銀典範素有金牌推手美名的前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彭臺臨曾研究雪梨奧運奪金失敗成因。他綜合體委會的檢討報告,認為選訓輔機制未能妥善規劃長...

呂琪昌/走過淹水噩夢:與水共存的「韌性城市」建築有章藝術博物館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1 Aug, 2021(※ 文:呂琪昌,台藝大工藝設計學系教授。)面對各種天災人禍,城市系統應該如何應對?城市韌性(urban resilience)是一個方興未艾、被積極討論的概念。不過你或許不知道,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
東奧奪牌背後:台灣體育政策的演進發展史(上)
社會文化.丁桀:10 Aug, 2021前言台灣代表隊於東京奧運斬獲12面獎牌(含二金、四銀、六銅),創下參加夏季奧林匹克史上最佳成績。蔡英文總統日前也在民進黨中常會線上會議指出,東奧的好成績不僅是選手優秀,更代表過去政府針對訓練環境、後...

歪文系/「小林同學」林昀儒教會我們的事:自學、自由、自律的交集處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3 Aug, 2021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也許有一點天賦,但更多的是不斷不斷的努力。1前幾天看了激動人心的奧運男單桌球銅牌賽,今年才19歲的林昀儒,氣質沉穩,即便面對世界冠軍依然處變不驚,完成比賽,受媒體採訪時他謙虛地...
中國補教業的殞落?中共再度整肅中企「一招斃命」
時事觀察.吳介聲:28 Jul, 2021中共近期加強整頓民營教育培訓行業,超乎市場悲觀預期,恐有滅頂之虞。《路透社》7月23日指出,中共當局發文嚴禁義務教育階段校外教育培訓行業「資本化」,並且必須註冊為非營利組織,不得上市融資,也不再核發...

陶以哲/從戴資穎的經濟艙風波,讓台灣運動組織再上一層樓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3 Jul, 2021這兩天,中華台北奧運代表團戴資穎等選手坐經濟艙飛往東京參加奧運、官員卻坐商務艙的消息,在網路上引起民眾撻伐,除了總統立刻在第一時間對外表達遺憾,從教育部長到體育署長都公開鞠躬道歉,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

「紓困4.0」有接住國民年金投保人嗎?疫情下救急和救窮的差異
公共政策.甘獻基:13 Jul, 2021筆者日前投稿〈被紓困遺漏的人:疫情重創經濟,「國民年金」投保人怎麼辦?〉後,即獲指教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有「紓困4.0方案」,不能說衛福部毫無作為。 此批評固非無據,但仍容有仔細辨明的必要。...

網路時代的教育:如何讓孩子自由探索,與世界連結?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Jun, 2021網路發展到2020年,世界出現劇烈的變動。人們的生活、興趣、語言、經濟、社會與國際政治,都出現全新的樣態。好的一面是每個人,不管身分地位,都有發表言論的可能,而且資訊流通,提供人們自主判斷的基礎(極...

葉怡廷、廖郁雯/是醫生還是學生?醫學生到院見實習的焦慮與困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31 May, 2021(※ 文:葉怡廷,住院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會員;廖郁雯,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疫情三級警戒已超過兩週,一線醫護人員有著清楚的任務:忙於處置篩檢站蜂擁而至的人潮和專責病房的布置及照護作業;與...

防疫期間該探視孩子嗎?離異家庭的親子關係維繫練習題
公共政策.林秋芬:20 May, 2021防疫期間原定的子女會面方案還要進行嗎?對方住在外縣市,我可以請他這兩週不要來接孩子嗎?原約定是對方於週五下午直接到學校接孩子放學, 週一送孩子上學,但是現在不上學,我們該怎麼交接孩子?我接孩子後會待...

全國大停課,前線醫護的新挑戰——托育及照顧問題
公共政策.廖郁雯:19 May, 2021近日新冠肺炎疫情之本土病例遽增,雙北地區於5月14日升級第三級疫情警戒,昨日(18日)也傳出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預備將警戒提升至第四級。於此同時,同日下午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教育...

停課不停學的家長焦慮:孩子與工作兩頭燒,疫情下如何平衡?
社會文化.曾麗心:19 May, 2021疫情升溫,繼雙北於周一(5月17日)宣布高中以下停課至5月28日後,教育部緊接著也在周二(5月18日)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課,「停課不停學」口號立刻成了所有家長的緊箍咒,家長群組間瘋傳各...

無視本土,空談國際:CCC爭議後,反思文策院的「文創」經營路線
社會文化.林運鴻:11 May, 20212021年4月底,多年深耕台灣文史題材的漫畫平台《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下稱CCC創作集),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發生續約糾紛,最後《CCC創作集》編輯團隊決定不接...

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上):被遺忘的民族音樂學家呂炳川
社會文化.李志銘:07 May, 2021掩蓋的事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隱瞞的事也沒有不被人知道的。 ——《新約聖經:路加福音》第12章第2節須知,過去的歷史之所以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樣貌,乃是針對眾多史料不斷地進行選擇、排除、歸類、詮釋,乃至...

黑名單也能接標案?太魯閣號事故後,談《政府採購法》兩大漏洞
公共政策.寇德曼:06 Apr, 2021太魯閣號意外事故迄今造成5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救災之際查出的事故原因是有台吊貨卡車墜落到鐵軌上,太魯閣號煞車不及撞上,導致後續多節車廂在隧道中出軌擠壓。吊貨卡車的所有人義祥工業社隨即成為後續究...

李惠仁《上學去》:台灣高教體系的「私校悲歌」
社會文化.吳思恩:03 Mar, 2021執導《不能戳的秘密》、《蘋果的滋味》、《并:控制》的李惠仁導演,近日推出新作《上學去》,聚焦於探討台灣高教體制的亂象。本片緣於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下簡稱「社發所」)的停招風波,導演在該案事態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