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的結果:共找到 754筆 約 0秒
怪颱是如何產生的?颱風與臺灣的十種糾纏方式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9 Sep, 2019(※ 文:雷翔宇、莊瑞琳)颱風來自千里廣闊的海洋,行蹤飄忽,島嶼無從閃躲。然而,如同搏擊運動時,挨打的部位固然疼痛,但若能意識到對手從何處出拳,提早防範,或許能夠減輕傷害。瞭解颱風從什麼方位侵襲臺灣...

賽神豬爭議:當代祭祀的「首選豬」,我們要的是什麼?
公共政策.蕭文杰:05 Sep, 2019近來神豬競賽的問題引發各方爭議,尤其是在動保議題上,讓民俗圈與動保團體再次交火。而日前則有新聞指出,有民眾在國發會所設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將矛頭指向了由國家認定、具有無形文化財民俗類文化資產...

陳紫吟/「把妹課程」的常見話術,有什麼問題?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4 Sep, 2019當今社會號稱多元,但還是有少數價值觀成為霸權。說是霸權,並不是說這些價值觀試圖殖民和奴役你,而是說它們實質成為社會規範並帶來壓力。例如,人有沒有正在交往的異性朋友、有沒有跟異性結婚的打算,這不只是年...

李行與瓊瑤電影(三):我心深深處,中有千千結
社會文化.陳煒智:03 Sep, 2019海難枯,情難滅,與君既相逢,何忍輕離別;問天何時老,問地何時絕,我心深深處,中有千千結。每次聽到這首歌,嘴角都忍不住要泛起微笑。這是電影《心有千千結》的主題曲,也是尤雅的首本名歌之一。俗到極點的旋律...

李行與瓊瑤電影(一):從「健康寫實」到「夢幻寫實」
社會文化.陳煒智:21 Aug, 2019前人論李行導演,無不強調他的「儒家道統」本位:家庭關係、親子人倫,從而推及社會國家;人性的鏤刻、美德的彰顯,形成李行導演近50部電影作品的總體印象。李行導演的作品,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觀眾,且自海隅小...

中國式和諧的「江湖」秘密:重看徐皓峰反武俠電影《師父》
社會文化.林運鴻:15 Aug, 2019最近,兩岸三地的「江湖」,似乎有點熱鬧。在台灣,先是白狼犯罪集團熱烈擁戴的韓國瑜少俠(?)正式問鼎總統寶座;而在香港呢,武藝高強的元朗黑道與官府黑警結盟,大街小巷濺滿了和平示威民眾的鮮血。不過台灣香...

陳紫吟/什麼是PUA?按照攻略「把妹」有什麼問題?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3 Aug, 2019對多數人來說,其他人都是異性戀,有伴侶的異性戀很好,沒伴侶的異性戀則是可憐的單身狗。這樣的想法使得很多單身者陷入焦慮,他們覺得自己需要買兩性交往和戀愛書籍,或許還得花錢去上課,才能搞定這些重要的「人...

108新課綱:拉近家庭背景帶來的差距,從「議題教育」開始
社會文化.劉定綱:07 Aug, 2019隨著108新課綱預計在今年9月開始實施,「素養」與「主題式教學」在教育現場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有越來越多議題融入教學的需求,例如課綱規定的19項議題,涵蓋性別、人權、海洋、環境等。不過在實務上,這樣的...

柯文哲與蔣渭水的距離:從組「臺灣民眾黨」說起
公共政策.蕭文杰:05 Aug, 2019近日臺北市長柯文哲赴內政部申請組黨,黨名就叫做「臺灣民眾黨」,讓許多人看到怪怪的,忍不住要舉手,主要是該政黨名稱,最早出現在1927年,代表人物有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等人。蔣渭水創立的臺灣民眾...

書店未來式:關於「無人書店」的實驗與想像
社會文化.李志銘:25 Jul, 2019店面本無人,一旦有了書,隨之而來便是不可預期的相遇。7月中旬,熱心的網友以簡訊告知,位在辛亥路上(門牌一段48號)靠近羅斯福路交叉口的某處一樓臨街面,最近出現了一家奇妙的書店。我發現它沒有名字,只見...

民主與民主素養:民主素養教育為何重要?
社會文化.劉定綱:25 Jul, 2019隨著現代社會的進程,「民主」的概念逐漸發展普及。雖然在學術上「民主」一詞的定義仍有爭論空間,但一般而言,民主指的是「人民經由某種程序達成政治決策」的一種權力產生過程。由於民主強調的是人民參與決策的過...

版畫裡的巴黎百年服裝演化史(上):流行易逝,風格永存
社會文化.李志銘:19 Jul, 2019書店與收藏家的微妙關係,端賴魚水之間。唯有魚喜歡水、水包容魚,才會魚水相歡,攪動一池春水,帶來滿池生機。位在師大夜市龍泉街上的「舊香居」古書店,除了讓讀者在這裡找到絕版的文學、藝術、攝影等書刊畫冊,...

保存三峽文化DNA:李梅樹家族墓園真的不具「歷史建築」價值?
公共政策.蕭文杰:02 Jul, 2019台灣有一句俚語:「吃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敬田頭」,這句話的意思是要人飲水思源,懂得感恩。但是現實社會的台灣人,因為失去在地觀點的歷史詮釋權,也缺乏草根的在地知識,對於教科書沒教的歷史,也因此無知而無感...

《莒哈絲的漫長等待》:在戰爭與和平中,等著你回來
社會文化.陳煒智:27 Jun, 2019六月中旬,夾處在多個大小影展中的一個小型文學電影專題「作家之死」,悄悄在台灣北中南各地同時獻映,專題中有部影片題為《莒哈絲的漫長等待》(La Douleur),吸引了我的注意。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莒...

蔡亦竹/幹掉對方就對了?民進黨初選,就像日本南北朝時代大混戰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1 Jun, 2019先說好,這篇文章充滿個人意見甚至偏見、道聽塗說的小道消息和揣測,當然還有小弟充滿腐儒氣息的借古諷今。民進黨的初選結束了。既然是要爭代表權的戰鬥,大家嘴裡講君子之爭,但實質上就是日本人說的硬碰硬「選手...

《文字慾》: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已死去,活著的只有語言
社會文化.李志銘:19 Jun, 2019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世界,寫作者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回顧過去那些被寫進歷史的種種不堪與尷尬,並不會因為一時的迴避而永遠消失。儘管人們根據親身所見所聞,乃至藉由文字描述了某些日常生活裡所謂的「真實」...

江昺崙/韓國瑜會是最強「藍血人」?(下)——復仇感下的韓流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9 Jun, 2019▍上篇韓國瑜會是最強「藍血人」?——庶民總統與他的派系們高雄市長韓國瑜自6月1日的凱道造勢開始,接連花蓮、雲林的總統初選造勢,皆獲得媒體矚目。不論他在造勢大會中開了多少張隨即遭專家打臉的支票,仍然深...

《阮玲玉》看影史(二):雜談導演孫瑜與阮玲玉的合作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Jun, 2019阮小姐演妖裡妖氣的女人,全國找不出第二個人了。不過我非常贊成孫瑜的看法,她演有高尚情操的女性,另外有一種味道。到底啥味道,我也講不清楚。這是電影《阮玲玉》正片開始之後,我們第一句聽到的台詞。場景是上...

台灣南北部粽、江蘇常熟粽,以及我想守護的身份認同
公共政策.吳忻穎:11 Jun, 2019端午佳節剛過,媒體大篇幅報導香港百萬人「反送中」遊行。這幾天網路媒體與社群的話題,圍繞著南部粽、北部粽,還有人權。講到粽子,想起很小很小時候的記憶。 「芋仔番薯」,很久以前的稱呼 很久以前有一個說法...

陳建融/台中文化之慘(上):大里首長宿舍為何不具文資身份?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Jun, 2019(※ 文:陳建融,文化工作者)5月,對台中市文化資產而言,是個悲哀的月份。 5月19日,自日治昭和15年(1940年)興建至今,位在大里國小斜前方的大里首長宿舍建築,正式遭拆除。據瞭解,台中市文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