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文學

的結果:共找到 754筆 約 0秒

沈如瑩/讓奇蹟發生的書店職人:日劇與小說中的書店店員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2 Nov, 2018

書店店員化身故事主角儘管同樣面臨閱讀人口下降的危機,日本仍然是東亞地區閱讀習慣最普遍的國家,長年以來,也一直都有以書店或編輯為題材的小說或漫畫作品。近年話題最盛的莫過於《重版出來》,以漫畫雜誌《Vi...

梁靧/鬼門開,有鬼乎?來看王充的「無鬼論」怎麼說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31 Oct, 2018

對於鬼存不存在,現代人往往尋求科學實證。不信鬼的,聲稱沒有科學證據說有鬼;信鬼的,認為科學有極限,目前沒找到證明不代表就沒有。那在科學未發達、人們欠缺科學儀器之前,是如何討論鬼存在與否?又有哪些工具...

動物沒有「語言」,所以無法溝通?——訪《以動物為鏡》作者黃宗慧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30 Oct, 2018

除了人類,動物「似乎」沒有語言,那麼我們如何能與非人動物溝通?我們對動物行為的詮釋,是否只是人類的自說自話?一般人又如何看待由文學研究者來詮釋動物這件事情?或許,從文學研究者的角度來談動物,對有些人...

從菁英走向大眾,以電影彌補鴻溝——大稻埕與臺灣新文化運動

社會文化.李政亮:24 Oct, 2018

剛剛啟用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再現1920年代以來,以大稻埕為中心的臺灣政治社會運動乃至文化藝術方面的變遷,設計用心,足以讓觀眾領略殖民地臺灣知識分子,與藝術家們所發出的種種主張與聲音。有趣的是,文...

周詠盛/世界哲學大會在北京(五):我幹嘛長途跋涉參加哲學大會?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6 Oct, 2018

在先前文章中,我介紹了八月在北京舉辦的、五年一度的世界哲學大會,說明了「學以成人」的主題以及中國哲學在國際學界的基本狀況。本文想要說的,是世哲對學術人和一般人的意義。相信許多人都相當好奇:大老遠花交...

郭光宇/《延禧攻略》集體嘉年華:宮鬥爽劇的三個重點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1 Oct, 2018

我對宮鬥劇有免疫力。雖然也看了《後宮甄嬛傳》,不過那是被周遭的人逼到沒談資,才花了幾個半夜,跳著快轉過一遍。宮鬥最大的問題是鬥來鬥去都一樣,來一個黑一個,不論男女老少,到頭來全都成了做作陰狠的心機婊...

以動物為鏡:《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裡的「現代方舟」形象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8 Oct, 2018

2018年8月,肯亞知名景點納瓦沙湖的索帕度假村湖邊發生了河馬攻擊遊客的事件,造成一死一傷。發生了這樣一起人與動物「雙輸」的悲劇之後,許多人也才知道,河馬雖然是草食性,但作為陸地上第三大的動物,其實...

周詠盛/世界哲學大會在北京(四):中國哲學成為哲學的一天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1 Oct, 2018

先前文章,我介紹了五年一度的世界哲學大會,2018年在北京召開,以及這七千人盛會上,被學術人視為來「鬧場」的「民間哲學家」。這篇文章將回過頭來,說明北京爭取到本屆世哲主辦權的重要契機:「中國哲學」的...

正視常民歷史:以景觀設計,保留具文資價值的古墓

公共政策.蕭文杰:21 Sep, 2018

普遍上,台灣人對「死亡」有特殊的文化禁忌,即對住家附近有墳墓、火化場、殯儀館、靈骨塔等大多是排斥的。幾年前,台北市捷運「善導寺站」被要求改名為「華山站」,提出者的理由有點奇特——善導寺內有靈骨塔——...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上流兒童」與背負罪惡感的雙親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0 Sep, 2018

八月中旬,在大雨滂沱的午後,喜歡觀察人們習以為常事物的作家吳曉樂,在永楽座書店內與讀者分享她的新作《上流兒童》。一開場吳曉樂就幽了自己一默,說第二本書的出版有非常大的意義,就是自己終於不再是「一本作...

誰有資格成為香港人?——身份認同與本土派論述的矛盾

世界脈動.黃愛玲:18 Sep, 2018

2016年農曆新年除夕夜,香港發生了旺角騷亂事件,多位參與示威人士被捕。今年五月,涉案的梁天琦和盧建民各被判刑六及七年,是香港社運史上最重的判刑。民眾對判決的反應兩極,建制派支持者認為判刑合理,泛民...

《穿裙子的男孩》下架事件:尊重教育專業,也是家長的必修課

公共政策.陳民峰:14 Sep, 2018

9月7日,保守派團體守護台灣發文指出「跨性別運動風潮已經吹到台灣,家長們請密切注意」;認為龍安國小在廁所張貼一幅《穿裙子的男孩》推薦讀物海報以鼓吹變性,批評此非家長所期望的性平教育。9月12日,龍安...

白依璇/專注寫好小說的老文青:訪《野豬渡河》作者張貴興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4 Sep, 2018

採訪那日的早晨大雨如傾,市中心車道擁擠,但張貴興早早就到場,好整以暇候著。讀者的等待則綿延更長,上一次他出版長篇小說,距今已隔17年。1976年張貴興赴台求學,畢業於師大英語系,後入籍中華民國。和當...

裸身與解放——林絲緞與60年代台灣的女體影像

社會文化.李志銘:07 Sep, 2018

長久以來,關於「裸露」(Naked)與「裸體」(Nude)、「藝術」(Art)與「情色」(Erotic)之間的論辯,一直都是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早自歐洲十六世紀文藝復興以降,從古典時期、啟蒙運動至印象...

蔡鈺淩/戰後日本「引揚者」:海外日裔作家的遣返之路(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6 Sep, 2018

▍上篇:戰後「引揚者」:海外日裔作家的遣返之路(上)飛越「東支那海」的蝴蝶:林京子(1930〜2017)1975年以〈祭場〉榮獲第77屆芥川獎殊榮的林京子,以描寫自身的長崎原爆經驗為人們所熟知。但許...

蔡鈺淩/戰後日本「引揚者」:海外日裔作家的遣返之路(上)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6 Sep, 2018

2002年,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舉辦的新年音樂會中,為了向來自各國的觀眾致意,主辦單位鼓勵與會者用母語向觀眾們問好。當時剛接任音樂總監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突如其來地用中文說了一句:「新年好」。小澤這...

如何以集體潛意識解釋梗圖?佛洛伊德與榮格的理論衝突嗎?

社會文化.伊格言:03 Sep, 2018

眾所周知,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G.Jung)提出了著名的「集體潛意識」概念。而此一概念,很快成為榮格與佛洛伊德之間最尖銳的分歧之一。根據榮格論述,一個人之人格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意識;第二,個人潛...

【百辯金剛】國文教育怎麼改?

公共政策.相對論 udn Debate:30 Aug, 2018

國文教育在不同人看來,有不同的風景。對有些人來說,國文教育就是一連串的背誦,是學習「考試專用作文體」的過程;對有些人來說,國文教育啟發了他們對古典文學的興趣,讓他們看見了詩詞之美;對有些人來說,國文...

文學青年呂赫若的音樂生涯(下):放棄紙筆,投身武裝革命

社會文化.李志銘:22 Aug, 2018

▍上篇:文學青年呂赫若的音樂生涯(上):尋找迷霧中的台北歌手1943年1月,呂赫若進入「興業統制會社」電影公司,工作期間認識了前來面試的荳蔻女子蘇玉蘭,已有家室的呂赫若在日後更上演「金屋藏嬌」的外遇...

文學青年呂赫若的音樂生涯(上):尋找迷霧中的台北歌手

社會文化.李志銘:22 Aug, 2018

今年(2018)4月,客家電視台精心製播的本土時代劇《台北歌手》首度上映,透過改編文學作品結合戲劇演繹,講述上世紀四〇年代台灣小說家呂赫若(1914~1951)從文學創作走向左翼革命的傳奇一生。而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