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這是你的台灣,但這是我的地球」——《無畏世代》映後談環境議題

社會文化.臺灣國際人權影展:02 Nov, 2021

地球平均氣溫正在上升,異常氣候發生在世界各地,災害橫生。氣候變遷、環境正義議題乍聽之下艱澀、充滿距離感,但實際上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切身相關。本次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以【失衡星球】主題單元選入相關電影,希望...

我變成那張被意淫的臉(中):Deepfake的問題不在情慾,是權力不對等

時事觀察.V太太:02 Nov, 2021

▍上篇:我變成那張被意淫的臉(上):為何Deepfake色情片讓人不適?受害者的「社會斷裂」已有許多研究說明,成為Deepfake色情片主角對於當事人可能造成的各種影響和傷害,其中包括實質的、對日常...

林柏勛/作家描寫時代,時代殺死作家——國定交通安全月的崩毀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1 Nov, 2021

(※ 文:林柏勛,政大東亞所畢,Podcast《台北冷芝士》廣播節目主持人,交通政策社團「龍貓公車」研究員。曾待公視國際部但沒勞健保,自始踏入對抗惡勢力之路,一路從商業文案做到議會法案,曾為樹黨籍北...

羅根/《魷魚遊戲》為何能風靡全球?淺談日本與韓國娛樂產業的優劣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9 Oct, 2021

(※ 文:羅根,美國娛樂歷史研究者,喜歡分享流行文化與現實社會的對應議題。)Netflix推出的原創韓劇《魷魚遊戲》,現在受到全世界推崇,這讓不少人產生一個大疑問,那就是明明這種必須豁出自己生命參加...

《總理的移動花園》映後座談:當個快樂的奴隸好過成為愚蠢的幫兇

社會文化.臺灣國際人權影展:29 Oct, 2021

2021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權Café」第二場線上映後座談【失衡星球】單元,邀請到現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與獨立紀錄片工作者雙重身分的蔡崇隆導演,與今年人權影展選片委員陳俊蓉進行對談,以《總理的...

救生衣、浮力衣其實大不同?認識救生衣的差異

公共政策.張景泓:29 Oct, 2021

10月26日時,發生一起意外——彰化縣一名廖姓男子在台中港北堤釣魚時,疑似不慎失足頭部撞擊水泥塊後落海。台中港務消防隊獲報馳援,利用吊車將廖男吊掛上岸並以AED電擊送醫,急救一個多小時仍宣告不治。據...

呂鴻瑋/當戰爭遺跡成為顯學?台灣二戰防禦工事再造的困難與展望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9 Oct, 2021

(※ 文:呂鴻瑋,研究歷史的島上踏查者,常被新挖掘到的事物感動到。)睽違四年的全國文化會議分區論壇,上周「由南方出發」,在高雄衛武營登場。論壇中除了聚焦於文化資產、文化轉譯、文化平權、青年參與等議題...

楊貴智/法律歸法律,政治歸政治?《進擊的公民》教你如何看社會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8 Oct, 2021

法律歸法律,政治歸政治,聽起來很合理,實際上卻是一點道理也沒有。然而這樣的句型結構,像是體育歸體育、藝術歸藝術、文學歸文學……等等照樣造句,只要後面接上一句「政治歸政治」,一切就十分合理。這反映出政...

追溯報紙鋅版廣告的沉積記憶(二):1951年電影話說前頭

社會文化.陳煒智:27 Oct, 2021

▍上篇:追溯報紙鋅版廣告的沉積記憶(一):重探與老電影相遇的美好時光《聯合報》正式創刊於1951年的中秋節後一日——9月16日,當天是星期日。創刊當日即已在三版刊登了電影廣告。位置在報版的中央偏下半...

追溯報紙鋅版廣告的沉積記憶(一):重探與老電影相遇的美好時光

社會文化.陳煒智:27 Oct, 2021

在2005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把每年...

翁稷安/台灣不可或缺的漫畫盛事:第12屆金漫獎的觀賞指南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7 Oct, 2021

(※ 文: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第12屆金漫奬即將於本月28日頒獎,這場一年一度台灣漫畫界的盛事,不僅呈現當年台漫的成果、連續12年的累積,更隱隱勾勒出台漫近年來蓄勢待發的樣貌。...

黃美秀/黑熊下山來偷雞?大雪山黑熊的滋擾事件之分析與啟示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6 Oct, 2021

現今四大洲有幾百萬人與熊一起生活,熊與人的互動是很頻繁的。大部分的互動對人類沒有傷害,只不過有些地方、有些時候,也可能會發生問題。大多數的熊都是雜食性,生活的棲地環境範圍很廣,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與人...

廢棄物的假再利用,真棄置:全台都變我們的垃圾場?

公共政策.陳宗元:26 Oct, 2021

兩年前曾有個新聞,新聞報導提到我們平常辛辛苦苦分類所做的資源回收,最終有很大部分都是進了焚化爐,而不是回收再利用。這則新聞一出,全台網友都驚呆了,這時我們才發現,平常被要求得那麼嚴格的資源回收分類,...

葉多涵/沒競爭力的傳統文化無用皆可拋?多元文化保存的意義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5 Oct, 2021

我以前曾覺得,保存傳統沒有任何意義:人總是要向前進,希望維持傳統的人只是被懷舊的情感牽著走、不希望跟隨自己長大的事物消失,重視物質生活、追求效益的現代人似乎不應該在乎這種感性。現代社會尊重每個人自我...

盧倩儀/CPTPP裡不能說的秘密:投資爭端解決機制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5 Oct, 2021

回想一下,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支持CPTPP的?就像「限量搶購」、「只有今天」等行銷手段能輕易讓消費者落入陷阱,大多數人也在尚不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

林忠模/《天邊殺朵雲》:面對科技,我們應該多謹慎猶豫?

社會文化.臺灣國際人權影展:22 Oct, 2021

我詛咒那高遠的抱負,心智往往以此欺瞞自身!Cursed be the high ambition wherewith the mind itself deludes!——歌德,《浮士德》在紀錄片《天...

林旺根/從城中城火災,談如何健全老舊大樓的重建及整建法制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21 Oct, 2021

從城中城火災事件談起2021年10月14日凌晨高雄市昔日最繁華的鹽埕區「城中城大樓」驚傳火警,大火迅速延燒,十分鐘內一至四樓陷入火海,百餘住戶暗夜驚慌尖叫,多人逃生無門,火勢延燒近五小時,釀成至少4...

不只是消防:高雄城中城大火事件中的「災害調查」

公共政策.王价巨:21 Oct, 2021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十八萬人死於火災或關聯事件。其中,防火規劃、基礎設施設備和管理維護等投入資源不足都明顯導致災害風險增加。全世界約有25%的都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住宅或相對窳陋的建物中,由於這些建物不符...

吳昀慶、吳柏澍/重塑燒不毀的舊城夢:城中城大火後的都市再生省思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0 Oct, 2021

(文:吳昀慶、吳柏澍,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現均為都市計畫業界從業人員。)上週一場無名的大火,吞噬了高雄鹽埕區「城中城大樓」哀艷的繁華之夢,也奪走了近五十人的性命。其中,不少罹難者更是屬於聯...

《以吾之名》:女性的復仇是由男性成就,還是被男性牽引?

社會文化.吳思恩:20 Oct, 2021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具有一定戲劇經驗的演員經常受限於「被定型」的問題,因此不少演員會嘗試挑戰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角色設定,以打破既定形象,開拓戲路。戲劇本身亦然,即使依循固定套路,透過雕琢細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