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解碼2020奧斯卡:《寄生上流》橫掃四大獎的幾個關鍵

社會文化.翁煌德:11 Feb, 2020

當史派克.李(Spike Lee)在頒發最佳導演獎時喊出奉俊昊的名字,許多坐在電視機前的資深影迷大概都發覺「苗頭不對」。畢竟奧斯卡獎不是評審團制,沒有分豬肉之說,最佳影片與導演獎得主分家不常見,過去...

防疫讀書札記(上):災難與日常的政治,使中國漸成孤島

社會文化.李志銘:11 Feb, 2020

日前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負責居中聯繫滯留武漢台灣人包機返台事宜、掛名「武漢台商救援會長」的台商買辦徐正文,原本協議首批名單須以重病、老弱婦孺,以及出...

「醫療保健指數」世界第一背後,台灣醫護人員的血與淚

公共政策.廖郁雯:10 Feb, 2020

近日全球知名資料庫Numbeo發布2020醫療保健指數(Health Care Index),台灣排名世界第一,再加上近期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防疫措施,台灣已讓一...

翁銘佑/武漢肺炎決戰境外:跨出口罩之亂,備戰社區感染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Feb, 2020

(※ 文:翁銘佑,中西醫雙證照醫師)這次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即使1月23日武漢封城,中國疫情仍難以控制,目前整個湖北省處於醫療崩壞,家戶門禁管制的處境;新落成的...

葉多涵/科學的界限(四):控制變因越多越好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5 Feb, 2020

科學透過觀察自然(和社會)來尋找真理,並且會根據新的資料來修正錯誤。在不少人心目中,在「解釋自然」這個目標上,科學方法是唯一、最好、最正確的方法。本系列「科學的界限」六篇文章將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告訴各...

斷指與嫁接——廖克發《菠蘿蜜》裡的幾個意象

社會文化.小川林:05 Feb, 2020

作品一向關注馬來西亞國族議題的紀錄片導演廖克發,這次帶來了首部劇情長片《菠蘿蜜》。這部入圍2019年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片子,一如以往的紀錄片《不即不離》、《還有一些樹》,也將焦點聚焦於獨立前...

李尚仁/「封城」之亂:武漢肺炎蔓延下,中共政權的內憂外患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3 Feb, 2020

出現在2019年末且迅速釀成嚴重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所引發的危機有著強烈的歷史迴響,不只讓人想起17年前同樣是冠狀病毒引起的SARS疫情的經驗,中國政...

蕭人瑄/男孩之死與跨物種衝突(下):化解與共存,如何可能?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4 Feb, 2020

▍上篇:男孩之死與跨物種衝突(上):黑猩猩何以走「出」森林?在烏干達西部的穆霍羅羅(Muhororo)鎮(報導提及的悲劇發生在Kyamajaka村落,是穆霍羅羅鎮的一個衛星村),自2014年起已發生...

泛科學/20個新型冠狀病毒傳言,是真還是假?(上)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31 Jan, 2020

(※ 文:羅佩琪、廖英凱)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開始擴散後,隨著日益升高的疫情,網路上與群組中各種傳言,也如火如荼地蔓延。 本文蒐集20個關於2019-nCoV...

泛科學/20個新型冠狀病毒傳言,是真還是假?(下)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31 Jan, 2020

(※ 文:羅佩琪、廖英凱)▍上篇20個新型冠狀病毒傳言,是真還是假?(上)傳言11:比武漢肺炎更危險!美4個月內1500萬人染流感,2萬人死亡 這個說法來自2020年1月25日Insider的文章,...

2019劇場年度評論:機構、藝術節與觀眾

社會文化.吳思鋒:22 Jan, 2020

如果要定一個2019年度,甚至這兩三年來劇場的關鍵詞,我會說是「觀眾」。無論是劇場創作越趨講求讓觀眾參與進來、把觀眾當成表演的一部分,如參與式劇場、在地居民劇場、沉浸式劇場等;抑或在新型藝術機構,如...

蔡志浩/看似詛咒的特質都是天賦——認知科學家與書的故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2 Jan, 2020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青少年是...

雄三增程型試射:封鎖台海,嚇阻能力再提升?

公共政策.Flak聊軍事:22 Jan, 2020

中科院在去年12月26、27日的海(空)實彈射擊單中,劃設了以台東九鵬基地為起點,往東延伸約100公里,在蘭嶼東北海面又轉向往北延伸約300公里,中線全長約400公里的射擊危險要圖。根據媒體報導,中...

楊雅安/假新聞狂潮襲來,《數位通訊傳播法》是解藥還是毒藥?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2 Jan, 2020

假新聞,已經害死人了。近期網路世界的自由卻帶來許多問題,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假訊息的嚴重流竄,日前我國駐大阪經濟文化處處長蘇啟誠輕生事件就是慘痛案例。為了針對網際網路進行治理,政府因而訂立了《數位通...

2019美中台軍聞回顧:2020,西太平洋的多事之秋?

公共政策.王臻明:22 Jan, 2020

台灣:國防改革的關鍵年2019年是台灣國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同時國外也有很多重要的軍事發展。首先,台灣的潛艦國造計畫正式上路,除了建造潛艦的專用廠房已經開始興建,關鍵零組件也陸續運抵高雄港,預計在2...

扯習近平後腿?一帶一路國企爆雷,歐盟商會高度警惕

時事觀察.吳介聲:20 Jan, 202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7日出訪緬甸,試圖重啟兩國「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合作計畫,並藉此強化中國在西部的地緣政治戰略地位。 緬甸因為涉及滅絕穆斯林少數民族羅興亞人,遭受西方國家抨擊與孤立;中共當前則困...

侯延卿/【植物園方舟計畫】冒著生命危險找到她:雅美萬代蘭

公共政策.環境當代思潮:20 Jan, 2020

「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植物提供我們呼吸的空氣、食物、衣料、藥材、建材等,甚至具有維持環境安全與氣候穩定的功能,卻仍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生物多樣性是我們保命的基礎。本系列專題將介紹...

2019台劇回顧:打進國際市場的「類型劇」,能否成今年跳板?

社會文化.潘怡豪:20 Jan, 2020

2019年電視戲劇類型多元,包含靈異驚悚、燒腦推理、愛情偶像、社會寫實、職人劇、家庭通俗、原著改編到校園青春等等,都在短短的一年中,讓台劇市場有了豐厚的能量開展。各戲劇除了穩固台灣的市場性,海外成績...

吳宗憲/預防動物虐待:在黑名單與個資法之間,找一條出路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6 Jan, 2020

對於流浪動物中途照顧者來說,最心痛的,莫過於將自己從鬼門關救回來的小生命,送養給虐待動物的認養人了。每次想起自己曾經照顧的,自己給予名字的孩子,瑟縮在牆角,無法逃脫虐待者的殘忍暴力,這是一輩子最難過...

李庚霖/魏厝鉅鹿堂:石牌三大家族百年宅第,不敵土地利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Jan, 2020

人文薈萃的北投,近20年來寫下多項文化資產保存的珍貴故事,包含曾為東亞最大公共浴場的溫泉博物館、歷經千辛萬苦回到故鄉的新北投車站、百年歷史的北投公園終於有文資身分等,這些都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