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手塚治虫「陰慘之作」:手塚父子的《迷幻少女》漫畫與電影改編
社會文化.李政亮:22 Dec, 2020外國人之所以不看漫畫,就是因為他們的國度沒有手塚治虫。這是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1989年2月9日過世後,《朝日新聞》對手塚的致敬,他浩繁的作品是日本漫畫的重要遺產。2018年,手塚治虫之子導演手塚真...

《神力女超人1984》:以復古懷舊之名,宣揚過時理念的英雄布道大會
社會文化.戴以禮:18 Dec,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上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是什麼時候?2020全球籠罩在疫情之下,超過一年沒有漫威電影,許多好萊塢大片也紛紛延檔或取消上映。原訂於去年上映的《神力女超人1984》(Wonder ...

鄭順聰/冷知識變熱門關鍵字?讀林奎章《台語片的魔力》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7 Dec, 2020有人說,看台語黑白電影片是種「隔代教養」,挖掘出土的影片與文獻,就像打開阿媽或阿祖塵封的衣櫥,讓那些被灰塵壓到時間角落的歷史痕跡,風華再現。如此說法,還停留在《阿嬤的夢中情人》的2013年,以一種探...

重建台灣音樂史的轉型正義(下):流動的盛宴,李哲洋家的客廳沙龍
社會文化.李志銘:17 Dec, 2020▍上篇:重建台灣音樂史的轉型正義(上):白色恐怖陰影下的民間學者李哲洋▍中篇:重建台灣音樂史的轉型正義(中):為何民歌採集運動低估了李哲洋?彼時「民歌採集運動」一路浩浩蕩蕩走入田野,諸位成員各自分頭...

鄭秉泓/青年李安眼中的自我:短片《蔭涼湖畔》、二流演員與金穗獎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Dec, 2020紐約冬日,陽光普照,一名身形痀瘻的盲者,拄著拐杖緩緩走到定點,邊咳嗽邊小心翼翼將豎笛從黑色琴盒中取出、組裝好,有人路過給了他點錢,他急忙收進褲袋,這才準備妥當開始吹奏。他吹奏的是蓋西文(George...

用影像告訴世界「我係香港人」——在台灣看「我地港澳電影節」
社會文化.吳思恩:14 Dec, 202012月2日,前民主派組織「香港眾志」成員黃之鋒、周庭、林朗彥因「621包圍警總」被判刑7個月至13.5個月;12月12日,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以甲級重犯規格押至法院開庭,並押後到明年4月再訊...

我在英國,看台灣電影——解封後的「英國北歐臺灣影展」
社會文化.彭紹宇:11 Dec, 2020解封後的倫敦下午,在東北邊一間百年歷史的獨立電影院,外頭排著長長人龍等著入場,這是「英國北歐臺灣影展」在疫情後的第一場實體放映,去年首屆從冰島出發,今年則來到倫敦。然而,誰也沒想到真正困難的,不是如...

區肇威/戰史經典作《最長的一日》:讓戰火下的士兵活在文字間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9 Dec, 2020(※ 文:區肇威,燎原出版主編)假如沒有《讀者文摘》就不會有《最長的一日》。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如果不是因為《最長的一日》的成功,證明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的想法是對的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最後一役》以及...

《金色夜叉》的台灣之旅(下):日本名著本土化?戰後台語電影的改編
社會文化.李政亮:08 Dec, 2020▍上篇:《金色夜叉》的台灣之旅(上):男性復仇小說,何以成日本文學名著?步入1930年代,《金色夜叉》在台灣依舊魅力不減。標榜為台灣人發聲的《台灣民報》,雖名之為報,但從1923年創刊以來,前後以月...

《金色夜叉》的台灣之旅(上):男性復仇小說,何以成日本文學名著?
社會文化.李政亮:08 Dec, 2020防疫期間除了經典電影重映,出版界也有經典作品重新翻譯出版,日本經典文學作品《金色夜叉》就是一例。《金色夜叉》與台灣淵源不淺,戰前通俗小說的片段,乃至台北高等學校學生的愛讀作品裡,都有《金色夜叉》的身...

不符作戰需求?「微型飛彈突擊艇」的身後辯證
時事觀察.梅復興:07 Dec, 2020海軍11月18日在立院表示,「微型飛彈突擊艇」經評估「不符合作戰需求」後,外交國防委員會決議將2021年度編列的全案預算減列,等於宣告該案無疾而終。筆者長久以來對此案的爭議有一定看法,但因癥結源自提...

「藐視法庭」之必要:《芝加哥七人案》裡的政治審判與國家暴力
社會文化.林運鴻:07 Dec,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鬼才編導艾倫・索金(Aaron Sorkin)的最新電影《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不久前在Netflix上映。本...

蔡亦竹/「台語卡卡」最真實?《孤味》演活台南日常風景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4 Dec, 2020《孤味》大賣。當然,除了電影本身之外,金馬獎的加持更是功不可沒。但是在得獎之前,身為台南新移民的我,就到電影院觀賞了這部主要在台南取景拍攝的國片。台南不愧是《孤味》的主場,在非熱門的時段影廳裡仍然坐...

《想見你》紅到韓國,主題曲呢?台劇原聲帶外銷現況與韓劇生態
社會文化.AZO:03 Dec, 2020台灣電視劇《想見你》自2019年底首播後,除主要演員成為媒體焦點之外,劇情裡複雜的時空、角色交錯,在穿越與愛情兩大元素之下,也更進一步探討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等嚴肅議題。今年9月,《想見你》在第55屆金...

吳俞萱/《戈巴契夫,幸會》:直搗強者靈魂的柔弱,是荷索最大的善意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03 Dec, 2020他從黑暗中浮現之前,我們已然聽見一座戲台搭建的聲響:工作人員逐一確認現場的收音、攝影機就位,場記打板的響亮拍擊如一鞭炮,恭迎戈巴契夫的現身……。善意的對衝在一層層景框的建構之後,我們不得不意識到,眼...

雅豊斯/被法律耽誤的音樂人?榮獲金曲、金馬獎的「斜槓律師」們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3 Dec, 2020在今年的第31屆金曲獎與第57屆金馬獎中,有兩位金獎得主受到法律界的高度關注,一位是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的歌手蘇明淵,另一位則是榮獲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的詞曲創作人陳文華,這兩位不僅是...

重看《大佛普拉斯》:比謀財害命更齷齪的,是不平等的吃人社會
社會文化.林運鴻:02 Dec, 2020(※ 文: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兄弟今夜咱是,咱是社會問題。若是逼咱走闖無門,冇定會創一條頭條新聞。 ——林生祥,〈古錐仔〉 看完黃信堯導演新作《同學麥娜絲》,如果意猶未盡,那麼可以帶幾罐啤酒、一...

謝凱特/替自己客製一首情歌:讀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1 Dec, 2020敘述自身是回應「我是誰」、承諾「我可以是誰」,重新錨定自我在記憶與現世的位置。 ——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在相近的時間點,我應邀撰寫了兩篇《山地話/珊蒂化》的閱讀經驗。在發表於《聯合文學》的〈身...

疫情神預言?俄羅斯影集《生路》與Netflix在俄國
社會文化.吳思恩:01 Dec, 2020台灣已經連續200多天沒有出現本土病例,但歐美國家也同時宣布再度封城,讓人感覺彷彿身處兩個世界。今年10月於Netflix上架的俄羅斯影集《生路》(To the Lake,俄文原片名Эпидемия...

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下):台灣電影的「眾母親」與「老少女」
社會文化.李志銘:27 Nov, 2020▍上篇: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上):台語片時代的「最佳女主角」從上世紀50、60年代走過台語電影曾經最風光的鼎盛時期,陳淑芳18歲以第一部電影《誰的罪惡》展露頭角,其間不僅參與劇本撰寫,也曾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