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面對失去,好好悲傷——如何在傷痛中自我療癒?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5 Oct, 2018悲傷也會影響你的思考方式。當你第一次面對失落時,一定會感到震驚。即使某人是在久病之後過世,你可能還是沒料到對方會在這個時候離開。就如同我的同事泰芮絲.蘭度(Therese A. Rando)博士常說...

從菁英走向大眾,以電影彌補鴻溝——大稻埕與臺灣新文化運動
社會文化.李政亮:24 Oct, 2018剛剛啟用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再現1920年代以來,以大稻埕為中心的臺灣政治社會運動乃至文化藝術方面的變遷,設計用心,足以讓觀眾領略殖民地臺灣知識分子,與藝術家們所發出的種種主張與聲音。有趣的是,文...

陳志寧/給個存款簿怎變詐欺還洗錢?洗錢防制新法擴大打擊範圍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2 Oct, 2018「律師,我要認罪嗎?」被告拿著手上的起訴書感到疑惑。律師看了起訴書,上面寫著被告提供自己的銀行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除了遭檢察官起訴幫助詐欺行為,起訴書上還多了一條刑事責任——違反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

「叫剝削太沉重」——《這裡沒有神》鏡頭下的外籍漁工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7 Oct, 2018入夜後漁港轉角處的超商,旺季時人聲鼎沸,一如鄉鎮的廟埕,成為船員社交的中心。最多的是東南亞裔,也有少數南亞、非洲和大洋洲人,如同小小聯合國,各種語言都聽得到。超商內的店員,多少都會點英文,待久了的老...

《禁身接觸》:今年最挑釁的電影之一
社會文化.鄭秉泓:15 Oct, 2018打從第一個鏡頭開始,羅馬尼亞導演阿狄娜・潘提琳(Adina Pintilie)就沒有要讓觀眾好過的意思。銀幕上,先是毛髮和肌膚,然後慢慢出現陽具,隨著起伏有致的呼吸,鏡頭持續向上,看見了乳頭。片名T...

從《世上最美麗的離別》與《最後的禮物》看見韓國不同形式的「家」
世界脈動.何撒娜:11 Oct, 2018韓國電影與電視連續劇裡,「家」一向是重要的主題,「母親」也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很少有電影像《最後的禮物》(下稱《最》)與《世上最美麗的離別》(下稱《世》)這二部電影一樣,呈現身處在不同的家庭...

以動物為鏡:《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裡的「現代方舟」形象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8 Oct, 20182018年8月,肯亞知名景點納瓦沙湖的索帕度假村湖邊發生了河馬攻擊遊客的事件,造成一死一傷。發生了這樣一起人與動物「雙輸」的悲劇之後,許多人也才知道,河馬雖然是草食性,但作為陸地上第三大的動物,其實...

問題不是男性開腿,是女性為何不開腿
時事觀察.朱家安:28 Sep, 2018在捷運或區間車上,一個人坐著,雙腿打開60度,那是人在放鬆時腿會自然打開的角度,但從正面看,可發現他的腿壓縮了旁人可用的空間。如果你坐在這種人旁邊,要嘛你讓彼此膝蓋交交朋友,要嘛你把腳閉起來,忍受比...

《我的嗝嗝老師》:寶萊塢又一省思教育的催淚好片
社會文化.鄭秉泓:21 Sep, 2018身為教學資歷七年的大學講師,在教師節前夕搶先看到《我的嗝嗝老師》(Hichki),不免「嗝外」有感,很開心今後除《三個傻瓜》(3 Idiots)和《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

憂鬱的青春與熱帶氣旋——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書評
社會文化.李志銘:21 Sep, 2018日前剛收到慢工出版社寄來最新一期的《熱帶季風》,果不其然展現令人驚艷的閱讀手感:乍見其封面滾燙的字體印銀,搭配裝幀背景如腳下土地般的深褐底色,細膩的幾何線條對比封底高彩度的亮橘色塊,展現了既沉穩又搶...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上流兒童」與背負罪惡感的雙親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0 Sep, 2018八月中旬,在大雨滂沱的午後,喜歡觀察人們習以為常事物的作家吳曉樂,在永楽座書店內與讀者分享她的新作《上流兒童》。一開場吳曉樂就幽了自己一默,說第二本書的出版有非常大的意義,就是自己終於不再是「一本作...

誰有資格成為香港人?——身份認同與本土派論述的矛盾
世界脈動.黃愛玲:18 Sep, 20182016年農曆新年除夕夜,香港發生了旺角騷亂事件,多位參與示威人士被捕。今年五月,涉案的梁天琦和盧建民各被判刑六及七年,是香港社運史上最重的判刑。民眾對判決的反應兩極,建制派支持者認為判刑合理,泛民...

一個故事,兩種敘事:《小森食光》與《小森林》的日韓文化差異
世界脈動.何撒娜:12 Sep, 2018改編是很常見的,像是從漫畫或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從電視劇改編成電影、或者是同一個故事在不同國家改編重拍等等。我很喜歡在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中,仔細觀察相同或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在不同國家之間的改編版本。從...

「坐立難安」的《粽邪》:斷裂的敘事,生不了的同情
社會文化.陳夏民:11 Sep, 2018(有微雷,慎入)要怎麼說故事,觀眾才會覺得精彩有趣?又要怎麼說故事,才能夠把一部還算好看的恐怖片變成無法錯過的經典?這或許是看完《粽邪》之後,我內心興起的疑問。我私心是喜歡的(因為有夏于喬),但總有...

面對死亡,學習告別——評電影《生生》
社會文化.鄭秉泓:10 Sep, 2018《生生》就是今年的《順雲》。我的意思是,在今年八月的最後一天悄悄上映的台灣電影《生生》(安邦導演),和去年十一月默默上片又下片的台灣電影《順雲》(王明台導演)一樣,因為都以主角為片名,容易造成觀眾困...

遍地開花的影視園區(下):名導光環下,被忽視的生態與文資議題
公共政策.蕭文杰:06 Sep, 2018▍上篇:〈「影視園區」促進產業發展,還是蚊子館的前奏?〉依照憲法精神,國家本來就需要保護歷史、文化、藝術、古蹟……等。影視產業是藝術的一環,應該是要支持的,但是興建影視園區的政策該有國家高度,尤其這...

遍地開花的影視園區(上):促進產業發展,還是蚊子館的前奏?
公共政策.蕭文杰:06 Sep, 2018近年台灣有個奇特的文化現象,就是地方政府打著李安、魏德聖等名導的名號,紛紛卯足全力號召興建影視園區,彷彿是最新、最火熱的促進經濟發展之仙丹妙藥。在「拚經濟」的大旗下,影視園區被各地方政府官員形容成未...

如何以集體潛意識解釋梗圖?佛洛伊德與榮格的理論衝突嗎?
社會文化.伊格言:03 Sep, 2018眾所周知,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G.Jung)提出了著名的「集體潛意識」概念。而此一概念,很快成為榮格與佛洛伊德之間最尖銳的分歧之一。根據榮格論述,一個人之人格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意識;第二,個人潛...

「後囍宴時代」酷兒電影:從《親愛的卵男日記》看多元成家
社會文化.鄭秉泓:29 Aug, 2018電影的開場是連串一閃而逝的列車窗外風景,那是英國社區最典型的褐色建築。偶而插入一對女同志的性愛特寫,接下來我們的兩位主人翁登場,坐在列車上的榕心(雷艾美飾)有意無意撫摸著懷孕隆起的肚子,不願接起伴侶...

「機器人三大定律」過時了嗎?如何為AI立憲?
社會文化.伊格言:28 Aug, 2018短短數年之間,AI大熱,討論的人也多了。一時之間,百家爭鳴,文組理組似乎都有話要說——這麼說當然是客氣了,說文組理組忙著相互貶低大概更符合實情。此刻我們難免想起科幻小說大家以撒・艾西莫夫的「機器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