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廷、楊貴智/華航打壓工會幹部案,戳破資方自律的童話 | 法律白話文 PLM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劉冠廷、楊貴智/華航打壓工會幹部案,戳破資方自律的童話

2016年,華航職業工會發動罷工,逼迫資方退讓。然而一年過去,工會幹部反遭資方清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6年,華航職業工會發動罷工,逼迫資方退讓。然而一年過去,工會幹部反遭資方清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6年,華航資方要求空服員簽署勞基法第84條之一責任制條款,並片面將空服員報到地點從松山機場改為桃園機場,面對空服員勞動條件的惡化,當時的華航企業工會卻毫無作為。因此,不滿企業工會的空服員遂組成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進一步發起罷工成功使資方退讓,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罷工結束後,趁著社會輿論及關注退燒,華航資方展開秋後算賬。2017年6月23日,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與台鐵、北捷等運輸業工會齊聚於交通部前,抗議「罷工一年、過勞沒有改變」,而當天擔任主持、演出行動劇的華航工會幹部林馨怡、張書元、朱良駿於活動結束後,遭到華航一連串的打壓——林馨怡、張書元被華航空服處的「客艙組員評議會」建議解雇,朱良駿更被華航總公司的「人評會」決議一大過兩小過。

華航公司打壓工會活動,構成不當勞動行為情節重大

「不當勞動行為」一用詞來自日本,意思是:資方手握人事懲戒、工作規則制定等生殺大權,這些「勞動行為」可以拿來改善公司運作效率、維持工作場合公平,卻也可以被「不當運用」,成為老闆打壓工會幹部、破壞或弱化工會活動,因此這種妨礙勞工行使團結權的雇主行為被統稱為「不當勞動行為」。1

在本案中,華航公司派人至現場監看朱良駿等三人參與的623工會活動,隨後將三人當日發言做成逐字稿,逐字檢視三人發言,只要觀點與公司不同2,便將三人發言貶為不實言論。有趣的是,在623工會活動中,林馨怡擔任主持人帶領群眾高呼「罷工一週年,過勞沒有變」、張書元演出行動劇,穿著空服員制服接受群眾潑灑紅色顏料,象徵運輸業勞工血汗工作,竟也遭華航指責為不法言論,令人滿臉問號。

經勞動部裁決委員會調查,三人於623工會活動及FB上之發言均有依據,是正當的工會活動及言論,而且華航具備澄清與反駁的可能性,即使認為工會言論有誤,仍可以發布新聞稿或召開記者會澄清,因此有義務忍受工會的言論。儘管如此,華航卻將三人送交懲戒評議程序,雖然最終懲處建議尚未生效,但此過程令勞工心生恐懼、擔憂工作不保,造成寒蟬效應,使員工不敢參加工會活動。換言之,此舉等同削弱集結勞工之力量,使工會法「監督雇主對勞工之不當對待、維護勞工權益,改善勞工生活」等立法目的無法達成。

故裁決會最後認定,華航公司的作為已構成不當勞動行為,且情節重大,要求華航公司將裁決主文公布在公司所屬網站,讓所有員工知道公司打壓工會的行為是不對的。

華航罷工周年,空服員工會與各運輸業工會齊聚交通部,抗議改革跳票、漠視過勞、打壓抗爭,並將紅色油漆潑向空服員,象徵血汗過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航罷工周年,空服員工會與各運輸業工會齊聚交通部,抗議改革跳票、漠視過勞、打壓抗爭,並將紅色油漆潑向空服員,象徵血汗過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航敗訴仍續行懲戒程序引發爭議

一、華航堅持己見、不認為打壓幹部,無視裁決會裁決

華航公司對空服員做出大過以上之懲處,程序上要先經過「客艙組員評議會」為懲處建議,再送「總公司人評會」決議,最後交由總經理簽核生效。3

裁決結果出來後,原以為華航公司會適可而止,停止不當之打壓行為。沒想到,華航公司完全不甩勞動部,收到裁決結果後,繼續懲處程序,將張書元、林馨怡案件送「總公司人評會」,並對林馨怡及張書元分別做出解雇及記過調職之決議。意即,現在幹部三人的懲處案,均已完成華航內部程序,總經理隨時依據工作規則簽核懲處令。然而,華航公司面對外界的質疑,卻依舊辯稱懲處尚未生效,故「沒有打壓工會」。

事實上,本來就不需要懲處確定生效,才是打壓工會的不當勞動行為。本次裁決會就認定,工會幹部三人之懲處雖尚未生效,但從評議會詢問時間之長、詢問人之多及詢問之問題之尖銳等過程觀察,即明白顯露華航公司對三人將從重懲戒,造成三人心理極大壓力,讓工會幹部處於將遭解雇或調職的不安情緒中,甚至引發後續寒蟬效應。這不是打壓,什麼才是打壓?

二、資料東拼西湊,華航根本先射箭再畫靶

根據華航公司的評議會會議記錄(裁決時華航自行提出),當初華航懲處三位工會幹部的理由及依據,「完全沒有」提到所謂「紀律問題」,相關懲處建議是基於幹部三人於623工會活動及其FB上之發言,與工會幹部之工作表現、紀律完全無關。

但華航公司敗訴後,自知理虧,後續將張書元及林馨怡送總公司人評會時,才臨時把林馨怡數年前遭客人投訴之記錄加上去,改稱是因為林工作態度有問題因遭懲處。事實上,三位工會幹部值勤記錄數年來一向優良,而空服員每年服務上千名乘客,偶爾遭一兩名客訴在所難免,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在此顯現,所謂「紀律問題」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說穿了,這是為了懲處工會幹部而找理由,並藉此模糊焦點。

華航罷工週年,工會集結交通部抗議跳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航罷工週年,工會集結交通部抗議跳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工會言論為何必須獲得保護?

在「客艙組員評議會」當天,華航公司先要求三人「寫考卷」,就公司認為有疑義之發言逐一說明,其後接受客艙組員評議會之詢問。該會議由華航公司1位協理主持,9位經理列席,就三人發言詳細提問。最終在歷時8、9個小時的訊問,由評議會做出數個大過或解僱的懲處建議。

從上述可知,這是一個要對幹部施壓、懲戒的程序,但華航公司否認施壓,在裁決會上竟然主張,客艙組員評議會是空服員與公司交流、溝通的勞資協商平台。把明顯是要懲處、施壓工會幹部的「客艙組員評議會」,硬凹成王大陸口中的「大平台」,華航公司的行為實在令人費解。

「客艙組員評議會」由資方組成,資方手持生殺大權,要手無寸鐵的勞方如何在這種「大平台」上與資方展開協商交流?面對擁有懲戒權這張王牌的資方,勞方實際上不存在與之對等論理的空間。因此,我國法院實務均指出,為了保護這些挺身而出的工會,法律必須給予保護。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在101年度訴字第746號判決中便指出:

勞資和諧是一個願景,但不是最高規範,工會若不能強勢抗議,只被允許歌功頌德或致力維護企業形象,通常沒有辦法達到保護會員勞工權益之目的……企業工會針對雇主所為批評性言論、揭發不法,或因而產生之對抗活動……固可澄清、回應或不予理會,但不能要求禁止該言論、活動,亦不得以人事權對於工會理事長或幹部為不利益之處遇,否則將形成寒蟬效應,使無人願意擔任工會理事長、幹部,等於消滅了集結勞工之力量。

我們不難想像,當工會幹部知道自己在客艙組員評議會說的話,事後都會被公司做成逐字搞來逐一檢討、質疑,未來發言時會承受多大壓力;我們也可以想像,當會員看到工會幹部只是因為發表言論就被嚴重懲處,勢必對未來參與工會活動產生陰影與恐懼,不得不慎。

但,華航公司裁決時竟還主張,工會幹部在過程中並無感受到壓力,主導公司相關約談、懲處的主管,為處理幹部三人的懲處案反倒承受巨大壓力,為此還去看心理醫生,此等無視勞工處境,為自己擦脂抹粉的華航企業,令人無法看見檢討與改正的可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資方自律只是童話,幹話才是現實

從華航這一連串荒腔走板的回覆,以及對一連串對工會的打壓動作可知,唯有讓資方不當的打壓行為受到真正「有感」的制裁(現行法只能開罰數萬元),才能約束守法意識薄弱又信口雌黃的公司。同時,也唯有工會活動與言論獲得真正讀保護,才能讓為勞工奔走喉舌的工會幹部免除後顧之憂。

華航公司資深副總上節目說,「公司要有一些基本的紀律,像管小學生某程度的紀律」,我們必須反問的是,身為一間上市櫃公司的華航,是否同樣具備小學生程度的守法意識?更重要的是,歷經華航罷工、砍七天國定假日以及勞基法修法風暴的台灣勞工,是否能從袖手旁觀到加入行動行列?這才是翻轉台灣勞動權益的關鍵所在。

中華航空企業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與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舉行記者會,控訴華航惡意打壓工會,對4名工會幹部祭出解雇、記過、調職等處分,要求華航立刻撤銷相關懲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華航空企業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與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舉行記者會,控訴華航惡意打壓工會,對4名工會幹部祭出解雇、記過、調職等處分,要求華航立刻撤銷相關懲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不當勞動行為」主要規定在工會法第35條以及團體協約法第6條,主要分為「給予工會身分給予勞工不利益待遇」、「侵害或妨礙工會團結權」與「違反誠信協商原則」三種類型。
  • 例如工會認為紐約航班飛時長達17小時但空服員無法獲得充足休息而有過勞疑慮,公司則認為符合派飛方法而沒有違反民航法規
  • 華航公司被認定不當勞動行為,是在幹部三人遭「客艙組員評議會」為懲處建議,朱良駿並由「總公司人評會」做出懲處決議之階段。

  • 本文作者為勞動部不當勞動裁決委員會106號勞裁字第33號,即林馨怡、張書元、朱良駿遭打壓案代理人。
  • 更多:FBIGWeb

▲ 喜歡法律白話文的文章嗎?點圖加入法白募資計畫,你的贊助,讓我們在法律白話文的路上不寂寞!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