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維忼/減災與整備: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洪維忼/減災與整備: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

安全的活動是由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四個循環步驟而來的。 圖/作者自製
安全的活動是由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四個循環步驟而來的。 圖/作者自製

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有許多的理論與做法,這裡我們導入來自防救災領域的觀念,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該如何操作。

首先,防救災有四個循環步驟——那便是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什麼是減災呢?簡單來說就是風險辨識與事前規劃;整備是硬體採購與人員訓練;應變是事故處理與持續運作;復原則是原因分析與軟硬重建。今天,我們就先來談談怎麼在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中來做到減災與整備。

減災:風險辨識與事前規劃

進行戶外活動的防救災計畫,必須要先熟記這幾件事:

  1. 墨菲定律:所有可能會出錯的事情都會出錯。
  2. 瑞士乳酪理論:每一個意外事件都是由一連串的危害所造成的結果,不會單一原因。
  3. 破窗效應:當事件已經發生了問題,但我們沒有及時處理,這個問題就會擴大。
  4. 木桶理論:一個團隊的表現與狀態,是由在事件中能力最低的人決定的。
  5. 戶外活動意外事件動力理論:戶外活動意外事件由人為與自然因素組成,彼此會相互牽引。

想要執行風險辨識,必須要先知道什麼是風險;而風險與危險不一定劃上等號。我們所指的風險是損失發生的可能,這裡的損失可能是硬體的損壞、人員的傷亡、金錢的流失與心靈的創傷等等。也因此,要能夠確保活動的進行如同我們預期的一樣順利、達到一樣的效果,做好萬全的準備是必要的。

這裡我們以從台北開車到合歡山郊遊做一個例子,提供一個思考的步驟給各位做參考。

  1. 羅列所有可能會發生的危害(Hazard):輪胎破掉、汽油不足、水箱沒水、下雨、山區起霧、高山反應、旅費估計錯誤、商店沒開……等。
  2. 將所有羅列出來的危害,進行嚴重度與發生機率的分析。這裡所指的嚴重度是這個危害如果發生,對於活動的影響程度。例如:下雨嚴重度是低的,但如果是颱風那麼嚴重度就是高的;又好比水箱沒水的嚴重度是高的、商店沒開的嚴重度是中等的。發生機率的部分,有可能會因為季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颱風在夏季的機率高、冬季的機率低,但如果是與課程本身有關的危害可能就與季節無關,如拿美工刀削火煤棒,手被刀片削到的機率可能就與其他因素無關。
  3. 將發生率與影響程度分析的結果,製成圖表並且放入緊急應變計畫當中。危害與嚴重度交互影響下的結果進行排序,這個我們稱做風險優先順序(Risk Priority Number,RPN)。
  4. 從風險優先順序圖,來決定我們相對應的策略。針對風險管理的策略我們主要採用的有三種,其一是承擔:在戶外活動當中有時候會有一些小小的風險,比如小的擦傷、切割傷,或是本例當中的商店沒開,這種對活動持續進行影響相對事小的狀態下,我們可以選擇承擔這個風險。

    第二是規避或抑制:有些危害所影響的程度很大,無法轉嫁或是承擔,這時我們可以選擇以規避的方式來進行,比如說颱風。目前颱風的預測大致上可以在一週前做到相當精準的預測,對於戶外活動者而言,可以提早做出觀察與準備。如果颱風對我們活動的場域、交通、通訊有所影響,那可能就要採取規避的手段,也就是延期或是取消。另一種規避的方式是教育訓練,這裡我們留到整備篇章再來說明。

    最後是移轉,在戶外活動當中我們常常使用轉嫁的手段來分散風險,「保險」是一種移轉的方式,但並不是萬靈丹,從八仙樂園的意外事件當中大家都能了解到,理賠是有上限、理賠的範圍也是有所限制的,所以在辦理保險之前必須要充分了解合約內的各項細節。另一種移轉的方式是轉嫁給其他更專業的團體,如辦理一個潛水的體驗活動,但承辦者也許略懂潛水但並非專長,那麼這個時候把潛水這項活動轉嫁給其他業者,也是一種將風險移轉的方式。

  5. 將每一個危害與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列表,並且依照通用性與特定性加以分類。所謂通用性係指不區分特定狀況下都可能發生的風險,例如下雨;特定性的如下雪、颱風。

RPN=發生率 x 影響程度。 圖/作者自製
RPN=發生率 x 影響程度。 圖/作者自製

從1-5的步驟,我們已經將風險的辨識做了相當程度的準備。但,我們所想的對策是否真的沒有瑕疵?而我們所判斷的危害是否有缺漏呢?這個時候可以透過「檢核制度」來達到盲點解除的狀態。

檢核員需要具備活動設計的能力,且對於所被檢核的項目並未參與討論、決策制定,如此一來才能看出盲點。並且整個計畫依照PDCA(Plan, Do, Check, Adjust)的循環模式來找到計畫的問題與實行的練習。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效的減少可預知的意外事件發生,達到減災的目的。

戶外活動風險減災流程圖。 圖/作者自製
戶外活動風險減災流程圖。 圖/作者自製

整備:硬體採購與人員訓練

當我們已經將事前的規劃與應對方案都想好之後,接著我們必須要採取實際的作為,而這樣的作為就稱之為「整備」。硬體的採購與準備,是一般我們不會忘記的事情,然而作為後勤的負責人,必須要確認其他工作組是否也都有將器材的需求表、器材的使用時間表交付給後勤組。以利活動開始後的資源調度作業,也不會因此有重複採買而浪費資源的狀況發生。但,我們比較會忽略的是人員訓練的這個部分。人員訓練必須從幾個面向來做,才能夠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1. 首先,活動場域的專業知能:如果要去攀岩、則工作人員需要被訓練攀岩;如果需要炊事則必須具備炊事的能力;如果是露營活動也必須具備露營的相關知能。
  2. 活動領導的知能:團隊建立、溝通、衝突解決、對不確定性的忍受力等,這些是在突發事件時能夠幫助活動度過難關的能力。
  3. 單項活動的執行能力:每一個單項活動的執行者,都必須要對該單項活動有充分的瞭解與練習。
  4. 緊急救護的訓練:無論是英、日、美等國的資料裡面都曾經有提及過,所有帶領戶外活動的人員都應該接受一定程度的急救訓練。以一般露營活動來說,需要具備緊急救護的知能;溯溪活動除了緊急救護之外,也應該具備急流救生的能力。
  5. 參與人員的訓練:參與者也應該要被訓練,特別是在不確定性高的場域活動,或是活動強度比較高的時候。參與者訓練可以透過行前的說明、資料給予或是充分的行前訓練,來達到參與這個活動應該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當我們徹底執行風險評估與事前相對應的規劃,做好完整的硬體採購與人員訓練,我們就能夠減少戶外活動的風險發生。如此一來才能提供參與者一個良好的戶外活動品質,也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機率。根據過往的研究資料,在戶外活動意外事件當中,往往是人為因素造成虛驚事件或意外事件較多,而單純因為環境因素造成的事件則相對較少。

換言之,當我們有能力去減低戶外活動的人為因子(體能、同儕壓力、團隊給予的期許、給予自己的期許、分心、相關能力不足等)同時又能夠提高對環境不確定性的容忍力(對生物活動、地形地貌、天候狀況),那麼就能夠減少戶外活動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唯有經過確實的訓練,才能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去注意危險因子的發生,也才能夠在真正面臨意外時有良好的應變作為。

參與者的訓練在高風險的活動當中是必要的存在。 圖/作者提供
參與者的訓練在高風險的活動當中是必要的存在。 圖/作者提供

  • 文:洪維忼,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本部長,臺北市消防局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隊員,臺北市消防局義勇特種搜救隊救援組小組長。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