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人現場】校狗這回事:除了校狗,友善校園有沒有其他選項? | 動物當代思潮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鳴人現場】校狗這回事:除了校狗,友善校園有沒有其他選項?

安溪國中校犬可樂。 圖/挺挺網絡提供
安溪國中校犬可樂。 圖/挺挺網絡提供

編按:呼應農委會推行「校犬績優校園」活動,與教育部公開宣告「強化校園友善犬貓計畫」,聯合新聞網 1月14日(六)舉辦2017年第一場公眾實體活動《鳴人堂講座:校狗這回事》,邀請五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現場開講,借此了解校園現場人與動物的關係、現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友善校園」還可以怎麼作為。

校犬與兒童的校園關係發展

首先由動物平權促進會秘書長萬宸禎從「兒童與動物關係」的理論切入。並根據「校犬績優校園」的評審經驗,歸納出參與選拔的校犬,總共在校園扮演多達十種的角色。她說,校犬有這麼多的好,當然值得推廣珍惜,但「狗狗回饋功能」中包含擔任實驗採血犬、寵物美容練習犬、捕捉鼠或蛇類動物、解決廚餘等,也反映出有些學校的動物權概念還可以再加強。

另外,她也提出目前校犬融合教育的方式大略有幾種:一是讓孩子自主與校犬互動,屬非正式的情境教學;第二是強調心輔功能,較常出現在國中以下校園;第三是將校犬編入學期正式選修/必修課程,甚至推廣到社區,目前已見一些國高中採行。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萬宸禎表示,學校可加強動物福祉的實務指引、加強兒童與動物的正向關係等,以阻絕負向行為的可能。她說:「美國已將虐待動物納入公共政策及學校正式課程,希望台灣政府也能更加注重,例如增列每學期動保生命教育至少四小時等方式來補強。」

動物平權促進會秘書長萬宸禎。 圖/挺挺網絡提供
動物平權促進會秘書長萬宸禎。 圖/挺挺網絡提供

全國校犬選拔特優校園:安溪國中經驗談

安溪國中教務主任姜大如表示,她很能理解許多學校無法推校犬的苦衷,尤其校園安全問題,若有半點差池,狗就會被趕走,所以多半低調保守。像安溪校犬「可樂」原是流浪狗,經過100天公告都無人認領,學生提出認養,但學校還是有許多顧慮。

後來是中輟生翻轉可樂的命運。很多寧可罰站也不想入班學習的孩子,會願意為狗付出,老師因此藉機交換條件,製造學生回到班上的動機。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安溪才終於決定承擔責任,收編校犬。

可樂後來不幸罹患眼疾須摘除右眼珠,姜大如忍住悲痛將過程拍成影片,給予學生基本認知,並告訴學生,悲傷幫助不了可樂,學生要學會勇敢堅強。「人與動物這門功課,我們每天都在『實作篇』,孩子跟可樂相處後,會開始主動想為家人做些什麼;孩子也常常跟家人分享,家長會再回饋社區。」

如今可樂成為校犬已經六年,她說,校犬與孩子的關係,很多都不是課本學得到的,像可樂生日趴為公益募資,學生得到經驗後便自己發揮,延伸去幫助花蓮教會募款蓋房子。「一隻狗能改變學校什麼?我們一直強調重點不是改變,而是學會愛與被愛,然後開始懂得付出愛,並為這件事彼此感恩。」

安溪國中教務主任姜大如。 圖/挺挺網絡提供
安溪國中教務主任姜大如。 圖/挺挺網絡提供

台中動保處推行動保教育入校

台中市動保處從民國91年起推展動保教育入校工作,96年開始與動保團體合作「校園巡迴宣導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只要學校申請,都可免費服務。目前一年的宣導人數已逼近40萬人。

校狗需要經費與技術上的協助,只要學校向台中市動保處提送計畫,一年可獲兩萬元補助,事後還有評鑑獎勵,優等可得三萬元獎金。處長林儒良說:「去年有五所學校獲得優等,相信對校犬工作會有助益。」

去年八月起,台中市動保處開始舉辦第一次的「動物保護種子教師研習營」,內容有動保政策、教育宣導、動保教學、專家座談等,用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及視野。

此外林儒良並列舉水美國小、萬豐國小、新社高中等三所表現亮眼的校犬楷模學校,皆分別代表台中市參與農委會105年度校犬績優校園徵選活動。林儒良表示:「台中市動保處從給魚、給釣竿、給船長,一路做了好多年,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因為教育很重要,甚至會影響整個國家政策與發展。期盼動保紮根,能成功實踐在校園。」

台中市動保處處長林儒良。 圖/挺挺網絡提供
台中市動保處處長林儒良。 圖/挺挺網絡提供

流浪動物對淺山野生動物的衝擊

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表示,學校應讓學生知道如何平等看待所有生命,不能懷有偏見,就算不喜歡,也要正視各種動物都有牠存在的權利,這才是談動物權與動物福利時的基本宗旨。

他認為各所校園環境狀況不一樣,校犬若要制度化,就必須考量許多行政上的細節。例如城鄉差距、例如校園環境不是只有狗時,該怎麼處理?校犬成功案例的背後,萬一校長退休、老師換人,是否理念就無法繼續?他說:「不是有愛就能解決所有事情。」

他以任教的中山大學為例。地緣上的柴山,浪犬問題非常嚴重,幾乎每個月都會咬死山羌,狗跟猴子間時有衝突,然而這些浪犬在校園進駐日久,就被學生承認為校犬,彼此友善。他表示:「狗融入生命教育是OK的,但不能只聚焦在狗身上,尤其一但涉及淺山,對其他動物可能就是災難。」

這是校園經營上很重要的課題。他說:「在中山大學,我們會讓校犬在固定範圍活動,不去干擾野生動物。流浪狗與野生動物等種種問題都是人造成的,身為教育者必須同時看見這些問題,也應該落實在每個科目裡。」

此外,他並建議校犬若形成政策,還應思考如何避免對學校造成工作量與績效上的壓迫,讓校狗在教學現場不致變成燙手山芋,而是成就動保教育的雙贏。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 圖/挺挺網絡提供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 圖/挺挺網絡提供

其他可行的生命教育方案

三峽北大國小教師陳民峰表示,校犬方案遇到的困難,第一是沒錢、第二是由誰來做,第三是家長的擔憂。

關於經費,他認為如果有家長或老師願意支持,就比較不會有問題。至於照顧,若用學習飼主責任為目的來安排學生照顧,在國高中也許可行,但小學則不太能指望,警衛、工友也常見不當飼養,替代役每年役期結束就離開,所以照顧仍是必要解決的大問題。

想令家長不擔憂,他建議若能找到一群支持校狗的家長來安撫其他家長,會更有效。安全性方面,除了學校有義務加強說明,標竿學校的成功經驗也可讓家長安心。陳民峰說:「所以最大的困難在家長,但紓解的力量也可能來自願意出錢出力的家長。」

他認為,校犬融入生命教育,應該教導孩子的是負責任的態度;而飼主責任也不只有貓狗。他說小學生最常養的其實是倉鼠,但問老鼠不能吃什麼,他們通通不知道,所以飼主責任也包含正確知識。

沒有校狗的學校怎麼教?陳民峰建議校外參觀教學也是一法,雖然效果普通,但仍比一般演講好,且印象深刻、時效迅速。除了同伴動物,經濟動物也可做為生命教育,像《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銀之匙》。野生動物也可以做生命教育,但難度較高,因為不常出現在學校。

他說:「我在土城頂埔國小擔任過自然老師,那是一所靠近郊山的學校,我就曾拍攝斑鳩築巢,讓校方可以透過攝影機觀察;還教過學生遇到離巢學飛的小鳥,應該如何正確救傷。」總結來說,各種動物都可隨機運用來教導生命教育,只是基本上,首先需要老師具備這方面能力與正確知識。

三峽北大國小教師陳民峰。 圖/挺挺網絡提供
三峽北大國小教師陳民峰。 圖/挺挺網絡提供

  • 文:佐渡守
  • 日後還有各單場詳細紀錄,詳見聯合新聞網文教頻道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