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沒有大使館的「國家」——台灣電影前進科索沃
在科索沃(Kosovo)小城布里茲倫(Prizren)舉辦的紀錄片影展Dokufest(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and Short Film Festival,下稱Dokufest),自2002年創立。十六年過去,Dokufest的成長飛速,每屆播放超過250部作品,其極富盛名的露天放映更是招牌活動,每晚湧入的影迷、觀光客讓小城宛如不夜城,是巴爾幹半島規模最大、最轟動的藝文活動。
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後,這座小城裡的電影院全毀,民不聊生,Dokufest為了讓人們有電影可看,於是陸續開始重建電影院,除了修復舊有空間,甚至在溪流邊、山丘上、山谷旁搭建露天放映。
2008年才獨立的科索沃,至今仍無法進入聯合國,就連歐盟中也有部分國家不願承認科索沃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際地位及情勢也跟台灣極為相像。紀錄片影展Dokufest,成為當地年輕人接觸世界文化的重要之窗。
將台灣電影帶進巴爾幹半島
2017年,我受邀擔任Dokufest的評審,有機會參訪科索沃,也更了解影展的屬性與當地情勢;2018年Dokufest策展人Veton Nurkollari也來參加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這段期間,我們一直討論著如何將台灣電影帶進巴爾幹半島,有次在聊天中自我嘲諷:
我們都是沒有「大使館」的國家!
於是,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國家電影中心、Taiwan Docs紀錄片海外推廣平台及台灣駐匈牙利代表處的資源協助下,在Dokufest進行一個以「台灣」為主題的大型回顧單元就這麼成形了。
Veton告訴我今年影展的核心主題定為「映射」(Reflection),他認為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應能帶給科索沃人許多共鳴和刺激,並丟出「政治」、「認同」、「主權」、「社會運動」、「白色恐怖」等關鍵字,邀請我擔任協同策展人。
我的想法是,試著以近代作品呈現台灣百年來的命運,最後共挑選了26部影片,包括劇情片、紀錄片、錄像、新聞片等類型,並將單元標題命名為帶點宣言意味的「國家的誕生:聚焦台灣」(Birth of a Nation: Focus on Taiwan),藉此凸顯該專題的份量,介紹論述是這麼寫的:
對大部分人而言,以「國家的誕生」來冠稱台灣或許令人充滿困惑。然而,與其問台灣是一個國家嗎?不如去追問,台灣做為一個國家的事實,為何總不被國際所承認?
國家之誕生,台灣人的真實樣貌
由於與中國複雜的政治因素,使得台灣有著另一個國號——中華民國——也因此人們常常將台灣與中國搞混;在近代歷史上,台灣早期被日本殖民(1895-1945),之後因國民政府來台統治,台灣經歷了全世界第二長的白色恐怖戒嚴時期(1949-1987),此後政治紛擾不斷。某種程度上,飽受爭議的主權問題,連帶影響了自我認同,但也意味著多元歷史、族群與文化的形成及融合。
回顧單元共分成四個子題:「國家的肖像」以描寫個人的傳記式紀錄片為主,這些被影像記錄下的難忘主角分屬台灣的不同族群;「國家的記憶」以個人的記憶或旅程追憶不同年代;「國家的悖論」聚焦在最矛盾、暴力的社會現象,也包括了最激烈的社會運動;「國家的時間/時代」則以擁有史詩格局的長片,從社會的不同階層,反映出時代的精神。
回到單元標題上,對於台灣來說,「國家的誕生」或許有些極端與基進,帶點諷刺悲情卻又無比真實。「國家」之所以誕生,是人民以血淚付出和奮鬥的成果。這個單元呈現的是台灣人民的真實樣貌,希望藉此告訴大家他們是誰,並向他們致敬。
▲ Dokufest科索沃國際影展將於8/3至8/11日展開,「國家的誕生:焦點台灣」完整片單詳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