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動態清零,就業也被清零?失業危機席捲全中國
中國經濟急遽下行,加上中共當局加強整頓企業,疫情清零政策衝擊市場,以及本屆大學畢業生總數首度破千萬,青年面臨「最難就業季」,種種政經難題疊加之際,失業危機空前嚴峻,並將持續惡化。
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16日公佈4月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工業生產趨緩,服務業產值萎縮,城鎮失業率驟升,零售銷量、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失業率等表現均為兩年多以來最差水準,主因國際環境變化複雜以及中國防疫衝擊超過預期,其中失業問題最受矚目,城鎮失業率(即泛稱之「失業率」)更是創下2020年武漢封城以來之新高。
中國青年失業率已遠超歐美
中國國家統計局指出,4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減11.1%,遠低於《路透社》預估的6.1%降幅;4月工業生產同比下降2.9%,也遠落後原本「小幅成長」的預估;城鎮失業率則上升至6.1%,較3月上升0.3%,而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則創下18.2%新高,較3月上升2.2%,此數約高達城鎮失業率的3倍,專家視為警訊。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傅凌暉坦承,4月疫情對經濟影響「明顯大於預期」,但仍宣稱這只是「短期的情況」,經濟有望復甦。
此外,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總額今年首度突破千萬,多達1,076萬名,年增167萬名,失業危機雪上加霜。
根據中國《財新網》報導,5月18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中國與西方:全球經濟的新觀察、思辨與應對」研討會,會中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指出,自去(2021)年年中以來歐美青年失業率持續下降,中國青年失業率則持續加速攀升,4月份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歐洲為13.9%,美國為8.6%,中國竟高達18.2%。另外,中國「獨角獸企業」成長也明顯落後美國,今年前四個月美國新增94家,中國只新增三家,中國企業成長面臨侷限。
盧鋒委婉提醒,在教育培訓、房地產、疫情防控等領域,「可能」要注意防範和避免「泛政治化」,這種傾向「可能」對經濟健康發展不利。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知道失業情勢緊迫,自4月底到5月中旬,三度在重要會議公開強調「穩就業」。香港《明報》指出,李克強在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決定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在5月7日的全國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提示「當前就業形勢複雜嚴峻」;在5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重申「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
引導城鄉就業工作成了中共解決大量青年失業問題的重點政策,被輿論形容為新版「上山下鄉」。近期中國民政部、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印發通知,引導大學畢業生前往「城鄉社區」進行「就業創業」,內容包括「原則上2022年所有新招聘崗位全部向高校(大學)畢業生開放」、「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到村擔任村務工作者」等等。此非新政,大約兩年前,中國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門曾經積極鼓勵大學畢業生前往城鄉社區就業創業,相關政策延續至今,擴大執行規模及力度。
許多專家認為,中國嚴重的失業問題雖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與近期嚴厲的疫情「清零政策」脫不了關係。
清零政策惡化失業危機
在中國住過三十多年的「中國通」,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5月中旬於《美國之音》專訪表示,歐洲企業正在中國以外的其它地方尋找新投資機會,許多國家政要也飛到歐盟商會總部吸引歐洲企業去投資,這些做法曾經是中國政府的強項。
被視為中國外商代表人物的伍德克強調,從1982年第一次到中國,在中國陸續住了33年,見證了1989年的六四事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3年的SARS疫情,從沒見過目前這種危機、以及對體制的恐懼,「把中國最大和最好的城市封鎖的那種焦慮是不可想像的。沒錯,這非常令人沮喪、令人失望。」
針對中共當局近來推出多項經濟振興措施能否安撫外商?伍德克坦言「絕對不會」,因為那些只是因應正常經濟危機的方式,而中國現在面臨的是「信心危機」,只靠降低利率和存款準備率等政策行不通。
伍德克批評清零政策重傷服務業,例如,財新4月份服務業PMI指數只有36. 8,顯示中國服務業「深度收縮」,自從2005年開始公布此項指數以來,僅有疫情剛爆發的2020年2月比這更糟。而服務業是高就業領域,失業率高意味著許多人失業,消費與需求大幅減少,對經濟不只短期衝擊,更是長期傷害。
日前曾經領銜聯合歐企要求北京調整動態清零政策的伍德克,多次警告清零政策難以為繼,且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這種長期傷害會「深入中國經濟的纖維」。
然而5月12日中共主要官媒《新華社》發表政策宣示意味濃厚的文章〈動態清零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帶來更大確定性〉,表明堅持清零政策,強調「必要的防疫措施」是控制疫情、實現「有序復工復產」的「必要代價」,呼籲在華外企要與中國「共克時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6月13日在北京調研疫情防控工作,也強調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伍德克才剛警告「這種動輒封城的做法如不改變,將促使供應鏈逐漸遷離中國。」一個月後的此時可見,猶如上海解封又復封的戲碼仍然頻頻上演,而隨著經濟困境以及對中國清零政策的失望,外商遷離與停止投資中國已是大勢所趨,隨之而來的結構性失業也將更為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