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藍綠以外:台灣民眾黨的議題空間有多大?
台北市長柯文哲帶著可觀的支持者成立了台灣民眾黨。從柯文哲的政治前途來看,成立政黨是合理的策略,因為他人氣仍在,組黨進攻不分區立委的話,可以在立法院組黨團進行黨團協商,還有選舉補助款。讓他就算卸任市長後還能繼續影響政局,假如兩黨不過半的話甚至有幸可以當關鍵少數。
但選舉的計算不只是立法院幾票。過去台灣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黨,好多政治明星來來去去,還有大家從小看著選到大的宋伯伯。
超越藍綠的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想多成立一個新的黨,這個黨馬上面臨的困境就是藍綠光譜。無論是學術或者實務,統獨議題影響了大多數的政治討論與政治表態,甚至連不表態也是一種表態。
當然,藍綠鬥爭最大的源頭還是因為中國想統一台灣。假如在中國不主張統一台灣的狀況下,過去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有8成支持獨立(也就只是單純把中華民國改名叫台灣)。
正因為中國想統一台灣,所以台灣才面對要怎麼謹慎回應中國,所以才會有藍綠鬥爭。其他帝國邊陲的小國當然同樣面臨要親哪一個強權,但他們並沒有像台灣一樣,面臨這種新形成的國族意識要被滅掉的問題,也沒有面臨會在國際被打壓被消失這種問題,所以比較能好好討論親哪一邊可以增加自己的利益。
既然這議題那麼重要,所以藍綠與小藍小綠就合理的各佔據光譜的一端,選民也主要以這個角度來選擇投票。
舉例來說,假如我們使用中山大學做的2012年iVoter的資料(如下圖1),我們給台灣選民問統獨的問題也問左派、右派的問題,然後再問民眾支持哪個政黨。大多數的台灣民眾都是支持政府增加開支的大政府,然後對政黨的支持完全是由統獨態度決定的。
另一方面,我使用2002-2019年的國家安全調查資料跑主成分分析,同樣只有一個主成分佔據民眾的想法,就是「統獨議題」。第二個議題維度幾乎沒有影響選民對藍綠的選擇(如下圖2)。
假如統獨這議題已經站滿了,新政黨想要進入政局該怎麼辦?假如只有一個維度,新政黨可以要嘛站到最極端、兩大黨不會去站的兩邊(例如統促黨跟基進側翼),或者站到最中間,宣稱自己是中立,但這樣會被兩黨溫和派給夾殺。而台灣的單一選區兩票制跟總統制更加強了第一維度的重要性。
台灣民眾黨能創造新的議題?
一些小黨採取的策略是創造新的議題維度。在一維空間選民跟兩黨間的距離固定,但假如我新增一個維度,變成二維空間,那或許選民就會改變跟各政黨間的相對距離。
在歐洲,一些小黨就是衝特定議題,例如綠黨、海盜黨等。而從柯文哲的發言來看,他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他整場會議沒有提中國,也沒有提兩岸關係應該怎麼做。相反地,他打反貪污牌、強調自己的醫生屬性、要讓人民過好日子。
創立新的議題維度聽起來很直覺,但實際上要執行很困難。
第一,兩大黨會很直接地避免不利自己的新議題維度出現,尤其是那些可能會讓自己政黨分裂的議題。
第二,在過去的選舉研究中,大部分的狀況下選民都只會基於一到兩個議題維度做選擇,要創新維度,除非有超高的曝光度。
第三,也是小黨的困境是,假如這個議題真的如此重要、能吸引如此多票的話,兩大黨早就做了。假如兩大黨都知道這議題很吸引人卻不做,那通常就表示這議題在實務上真的做不到,或者有一些短期有利但長期有害的長遠後果,使得規劃比較長遠的兩大黨不想在日後損失。
正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在總統制或單一選區制下的小黨就算想靠議題竄出,長期以後還是會慢慢被大黨吸收,因為重要的議題最終還是會被吃掉。再重要的議題,也得跟其他議題一起被綁進國家總預算書裡進行交換。
相信我之術
以目前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所強調的議題來說,讓大家過好日子這兩黨都在做,而且兩黨都有國家級的執政經驗,都有比柯文哲更可以拿來說嘴的國家級經濟政策。在這方面台灣民眾黨並沒有比較優勢。
因此柯文哲打的是「資源不當利用」,這就有柯文哲的台北市還錢經驗作為支撐。另外柯文哲也帶著市府團隊入黨,打造說這個黨比其他黨更有效能、更能把政策做好還省錢,創造出一個「我是柯文哲我才有效能」的第二議題維度,而這議題維度是目前兩大黨比較負面的。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大型的「相信我之術」。
相信我之術並沒有不好,畢竟政治信任本來就是民主政府能推動政策的基礎,雖然現在許多學者對民粹的定義之一就是「只強調相信我而毫無政策」。但問題在於,省錢有效能就如同一把利劍,重點是你要拿來做什麼。
尤其是全國的層次,之所以過去30年沒有聚焦在效能跟省錢,就是來自於境外的武力威脅。不用買武器當然很省錢、書籍出版全部用中國免費提供的當然很省錢、無線網路用中國免費提供的當然很省錢,都免費了要發包出去也很快又有效能,甚至如香港一樣自己把淨水廠炸了從此都用中國提供的水也很有效能,但這就是之所以會有藍綠的原因啊。
另一方面,就算要全部都自己搞也不行,蔡總統連國防武器想要自己搞也被說是台獨,甚至還被說是一天到晚戳人家,更別提要跟美國買武器。這些就是總統與立委這個層級特別需要在意的問題,這也是為何立委層級的兩大黨遠大於地方議員跟村里長。
最後,也如同其他政黨一樣,組黨的好處是有一個共同的招牌可以在不同選區一起拉票,看到黨徽就大概知道這候選人在幹嘛,有票同享。但組黨的壞處也一樣,黨內有任何人出包就全黨一起承擔,有難同當。
當柯文哲把有藍綠色彩的人拉進台灣民眾黨後,已經習慣藍綠的民眾自然會把對台灣民眾黨的看法拉回藍綠這個維度,還不如當初時代力量提名一堆沒聽過的素人來重新創造出自己左派的印象。假如一些成員開始接著出包,直接受傷的就是柯文哲長期的聲望,而這本來是無黨的柯文哲不用承擔的。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為〈台灣民眾黨的議題空間有多大?〉。)
-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 更多思想坦克Voicettank:Web|FB|Twitter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