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應然/Omicron疫情下的春節,台灣如何變通因應?
時光輪轉,新冠病毒也在輪轉,從2020年底最初的COVID-19病毒株,變出了Alfa, Beta, Gamma, Delta, Lamda, Kappa等等病毒株,台灣曾經受到原始的COVID-19病毒株、Alfa、Delta病毒株入侵,引發了社區恐慌,造成民心惶惶,目前雖然已經相對安定,但仍然不可大意。
春節返鄉潮讓人憂心
現在世界病毒盛行潮流已經從Delta轉為Omicron了,雖然Omicron尚未入侵台灣(編按:本文完成時,尚未發生桃園機場群聚案),但每日叩關的入境旅客已經從個位數到數十人了,特別是在即將來臨的春節,台灣由於疫情穩定,海外台僑歸國過節人數大增,防疫旅館及集中檢疫所不夠使用,政府從先前的14+7天的嚴格防疫管制措施,推出了所謂的「10+4+7」及「7+7+7」春節專案,讓不少專家學者憂心忡忡,深恐造成防疫破口。
Omicron雖然算是溫和,感染後症狀通常比較輕微,重症率低,甚至被某些學者視為上天給人類的年節賀禮,因為溫和感染後,對日後的新變種可能有交叉免疫的效果。美國與日本科學家在老鼠研究實驗中發現,與早期其他變種毒株相比,Omicron對肺部的傷害確實較輕微,主要是影響上呼吸道,比較少造成下呼吸道的肺部感染,後者是造成住院、重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英國劍橋大學也曾經分析一百多萬個病例,發現Omicron確診者的住院與急診風險,約分別只有感染Delta病毒株的一半與三分之一左右,似乎病毒也在嘗試與人類共存。
只是Omicron的傳播力甚強,幾乎是Delta變異株的三至五倍,若受到感染者的免疫力較差,例如未打疫苗者、老年人口,免疫不全及慢性病患者,仍有一定的風險存在,若感染者很多,即使發生住院、重症及死亡的比率低,仍不排除會有許多人因而住院、重症及死亡,不可不慎。
如何安心過春節一直視最近的熱門話題,以下針對幾個防疫措施做論述。
一、嚴格管控春節防疫專案
國外疫情嚴重,入住防疫旅館者皆屬高度風險感染客群,必須嚴加管控,避免造成旅館群聚感染,甚至入侵社區,「10+4+7」及「7+7+7」的春節專案於居家檢疫期間,最可能造成防疫破口,難以嚴格監督,雖然政府有相對因應措施提高篩檢次數並提高罰款額度,但人心難防,入境旅客是否遵守規定仍然令人憂心。
二、提高疫苗注射覆蓋率
目前新冠疫苗注射覆蓋率幾乎已到瓶頸,截至12月30日止,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目前第一劑涵蓋率為79.96%、第二劑68.9%,追加劑0.63%,基礎加強劑0.02%。統計到12月27日,75歲以上第一劑覆蓋率為73.8%、第二劑66.9%;反觀較晚接種的30至49歲族群,第一劑涵蓋率高達92.6%、第二劑80.9%,18至29歲族群,第一劑覆蓋率則為96.3%、第二劑79.6%。顯然高風險的老年人口疫苗施打率不足,比起鄰近國家,台灣老年人可施打率似乎較低。
許多老年人可能認為台灣疫情不嚴重,打疫苗沒有必要性,再加上過去接種疫苗曾有人產生嚴重副作用,因此不願意接種,這是隱憂,應該透過家庭醫師熱心勸導,並且採取施打疫苗就獎勵,未打疫苗就限制出入餐廳、戲院等公共場所,禁止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措施,讓這些年長者趕快施打疫苗,畢竟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後重症風險高,應有更高的接種率。
三、提前加速第三劑疫苗施打
研究報告顯示,即使打了兩劑mRNA疫苗,五個月後體內抗體會下降到最初的五至六成,打了兩劑AZ會下降到兩成,抗體不足就容易造成突破性感染。台灣的老年人口與醫護人員等高風險族群多為接種AZ疫苗者,抗體衰退較快,現在疫苗供應既然已經充足,甚至許多殘劑都浪費無人施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不應仍然硬性嚴格規定以五個月為第三劑接種間隔,應該更彈性規定在春節前,讓這些人盡快打到第三劑疫苗。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最新分析,新冠疫苗對新變種病毒Omicron的效果較差,但加強針仍提供極佳的重症住院的預防效果。分析指出,疫苗對預防住院的有效性在打完第一針後為52%,打完第二針後2到24周為72%,超過25周則為52%,接種完加強針兩周後為88%。
縮短間隔雖然抗體效價可能略低,但防疫效果立即顯現,絕對不是不發生效果。ACIP專家認為「國際上縮短成三個月的只有英國,而英國因主要接種AZ疫苗,抗體效價較低且正面臨疫情再度來襲,因此需要縮短間隔;另一方面國內該先接種的高風險族群至今已幾乎都滿五個月,已可開始接種,因此無需調整。」
顯然是以醫院醫師是最早期第一優先施打的觀點在看台灣,不把大部分社區醫護及老年人口大多是後來才施打AZ疫苗的事實看在眼裡。因為這些高風險族群在春節前大多沒資格打第三劑疫苗的。
加拿大已經將第三劑加強劑縮短為四個月了,以色列都已經在打第四劑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既然認定有四類對象應優先接種追加劑,確保有足夠的中和抗體對抗新冠肺炎感染,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和防疫人員及高風險工作人員(第一類到第三類對象)以及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第九類),卻如此硬性規定間隔五個月才可施打第三劑加強劑,此與事實脫節,應該在春節來臨前,台灣風險最高的時段上重新來考量。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忐忑中過春節,如何變通因應?〉)
- 文:林應然,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喬治亞州立醫學院免疫過敏科研究員。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
- 更多思想坦克Voicettank:Web|FB|Twitter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