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現場只剩下熱血 | 陳茻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當教育現場只剩下熱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次批判國文教育的問題,就會有許多在教育現場的老師回應我,認為他們的辛苦付出受到抹煞,也希望我多到各個教育現場走走,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認真努力的老師。

我從來無意抹煞任何認真付出的老師的苦心,問題在於,很多時候努力付出並不能解決問題。

我當然知道還有很多老師很努力、很認真。從城市到偏鄉、體制內到體制外,認真負責、熱血滿腔的老師所在多有,然而,為什麼我們的教育依然存在巨大的問題。

因為問題的重點根本不在這裡。

當這些認真的老師現身說法,我聽到的多半是細數自己做了多少事情,付出多少努力、熱血、青春,甚至是自己的健康。這些無悔無私的付出乍聽之下讓人欣慰,仔細想來,卻只讓我更加感受到這個體制岌岌可危。

一個制度讓認真的人必須燃燒自己生命至如此地步,但同時卻又能容忍其他老師安逸的混日子,這不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嗎?

教育畢竟也是一種工作,想把工作做好,卻必須付出如此不正常的努力、勞神傷身,這樣血汗的工作環境,又有幾個人願意待?

教育者習慣把熱血付出掛在嘴邊,似乎不管問題多麼大,只要還有熱血就還有救。然而,我們的國文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讓這些熱血教師疲於奔命,卻又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熱情,也開始認真學習,考試成績進步,這樣真的有發揮到「國文教育」的價值嗎?

先釐清一下問題:首先,國文科教育的目標,從來就是理解跟表達,國語文(或說華語)是我們思考時所使用的語言,所以我們從最熟悉、通用的語言下手,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文化、道德、美學、文學等素養固然是國文教育的重要目標,然而這些若沒有經過紮實的思考過程,就永遠是表面的、記憶性的東西,無法真正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幫助。

我們的國文教育有兩大本末倒置,其一是考試領導教學,這一點各位有目共睹,此不贅言。現今僵化的教育,考試制度必須負擔很大的責任。

其二就是整個教學目標的順序錯了,硬是羅列出一堆願景,諸如陶冶學生性情、建立公民素養、培養藝術鑑賞力、提升道德素質等等,卻忽略了這一切的核心,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要教學生道德,不是跟他說《論語》、《孟子》有多好,把教科書的解釋背起來,他就會有道德。跟他說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這個,但沒有讓他理解為什麼,到底他還是不會打從心底認同這些價值觀。其他素養亦然。

更嚴重的是,在「不思考只服膺」的體制下,會教育出許多行為上安分守己,卻不具備思考能力的人。

也正因如此,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整個社會習慣單方面接收各種貌似「理所當然」的價值,卻不會去思考背後的意義與可能的問題。當有人發現體制有問題,嘗試去挑戰、衝撞時,這些人更會認為有人破壞了秩序,並加以譴責,對於背後的問題卻沒有能力去釐清。

這些受傳統教育出來的人,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卻慢慢在社會上有了地位,有了錢,更認為這就是成功,最後,再顛倒次序回頭說:

「看看我,現在還不是過得不錯,只要努力撐過去就可以了,我們當年也是這樣來的。教育有問題,但也沒那麼糟,你們這些人在亂什麼?」

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此。

這個時代的人因為僵化的思想,往往會覺得「也沒那麼糟啊」,覺得就是有人想太多,過度操心,這就是最糟糕的事。大家沒有發現問題,當然會覺得世界真美好。真正意識到危機的人大聲疾呼,卻被當作危言聳聽,這不是很可笑嗎?

會有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教育一直以來只重視記憶卻不重視思辨的模式,要負很大一部份責任。

然而,這個問題難解的地方尚不止於體制。身為中文系出身的人,我必須很殘酷地指出,事實上,有許多選擇去當國文老師的人,邏輯思辨能力也是「嚴重不足」。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可能要另外為文討論,這裡純就現象來談:

思辨能力不足的老師,卻能被課本、教科書、考試制度等給保護,使這些老師從來不覺得自己的文本解讀、邏輯思辯能力弱得可憐。

我知道有非常多程度很好的老師,但這一類老師也確實所在多有。

問題就在於,現在的教育體制無法檢驗出這類思辨能力不足的老師。只要人手一本教師手冊,照本宣科,處理考試要考的教材,用單一解釋解讀一切文本,這些人也可以把該做的「工作」做完。

熱血和思辨能力畢竟是兩回事,老師再怎麼燃燒生命,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一切努力恐怕只是徒然。學生喜歡老師、感謝老師,當然是每個努力的老師最大的安慰,也是繼續努力的動力。然而,除此之外,我們的國文教育究竟給了學生什麼,對他的人生,對整個社會,真能產生根本性的幫助嗎?

為了讓學生不在考試中受挫,讓學生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許多熱血老師也更加嚴格的去督促學生念書、甚至想方設法,希望學生能明白努力就能得到回報的道理、明白老師的苦心。

也有老師習慣把課本放到神聖不可侵犯的位置,不懂得去質疑課本,也不讓學生去質疑任何教材。

學生覺得題目有問題,老師就覺得是學生有問題,這其實是一種思想上的箝制。

一個思想受箝制的時代,是最可能走向滅亡的時代。

可是我們往往以為台灣是個言論自由的地方,認為「比起很多地方已經很好了」,卻忽略了僵化的思想,早已深深毒害了社會。

從教育現場延伸出來,這一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我今天能做的,也只能抓出問題,但真要解決,還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可是,每當我提出這些意見,許多努力付出的老師就會覺得苦心被糟蹋,感到受傷。

我不解的是,在感到受傷之餘,為什麼不去想想真正的問題根源何在,而只是一味怪罪指出問題的人,破壞了「只要有人還在努力就還有希望」的美好想像呢?

當我們的教育只剩下熱血,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