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的結果:共找到 2726筆 約 0秒
林子立/從罷免、公投到補選看台式民粹主義,此風可休矣?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3 Jan, 2022(※ 文: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從2020年6月起,這短短的一年半以來,台灣已經歷經了高雄市長韓國瑜、市議員王浩宇/黃捷、立法委員陳柏惟/林昶佐,其中還有去年12月的四項公投,社會進行了一次...
周恩來也阻止不了的高爐煉鋼:中國歷史上的大躍進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3 Jan, 2022當時確沒有這樣認識,等到右派教育了我,主席提醒了我,群眾實踐更啟發了我,才逐漸認識這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方針性的錯誤。──周恩來毛澤東同志頭腦發熱,我們不發熱?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和我都沒有反對...

盧郁佳/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是彗星撞向地球的距離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3 Jan, 2022台灣媒體是怎麼淪陷的?2009年,《天下雜誌》〈「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指媒體不賺錢,蔡衍明卻逆勢買《中國時報》媒體集團。《旺旺月刊》報導蔡衍明恭敬向國台辦主任王毅報告收購,稱目的是推進兩岸關係...

中共挾中資滲透多國大學培養「在地協力者」
時事觀察.吳介聲:12 Jan, 2022愛因斯坦母校、歐陸科技名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月初發布「中國—瑞士青年研究人員交流計畫」,將台灣與香港並列歸入「中國」範疇,申請人須受中國審查,台灣外交部1月11日對此嚴正抗議。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

東吳.蘇州.吳大帝——兩岸姊妹校的校名更迭
社會文化.曹郁美:12 Jan, 2022位於台北市外雙溪、鄰近「故宮」的東吳大學向來是不少大學生就讀私校的理想選擇,筆者為東吳大學校友,亦於十年前開始兼課迄今,本文欲探討一個相對冷門但卻十分有趣的問題:為何本校的英文名稱是「Soochow...

海嘯迎面而來?外企應正視與中國市場脫鉤之現實
時事觀察.吳介聲:10 Jan, 2022中共仗恃中國市場大餅對外企「以商逼政」行之有年,惡行罄竹難書。近期由於新疆人權議題、經濟急遽下行、疫情爆發以及美國施壓等因素,情勢更顯複雜,中國市場風險已如迎面而來的海嘯,外企遲早要正視與中國市場脫...

穩定發展中!淺談中國近期積極發展航空母艦戰力
公共政策.王臻明:10 Jan, 2022中國現役的兩艘航空母艦遼寧號(舷號16)與山東號(舷號17),日前同時出海進行演訓。遼寧號帶著055型驅逐艦南昌號(舷號101)、052D型驅逐艦廈門號(舷號154)、054A型護衛艦日照號(舷號5...

「不談政治」算不算高明政治?關於「韓先生來敲門」的一些技術性思考
社會文化.林運鴻:06 Jan, 2022上週日,曾被壓倒性票數罷免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舉辦「韓先生來敲門」新書見面會。雖然暫別政壇一小段時間,然而市長人氣絲毫不減,萬人擠爆大安森林公園,媒體關注度也依舊可觀。不過,這次「復出」有些特別,他...

從吉布地到赤道幾內亞:中國如何以共同體之名打造軍事非洲?
時事觀察.徐子軒:05 Jan, 2022不久前,中國和非洲國家在塞內加爾舉行了中非合作論壇(FOCAC)第八屆部長會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以視訊方式宣布建設中非命運共同體的規劃。在共同體的框架下,中國和非洲國家推出2022-24年行動計畫,...

中共在國際強化網路監控——一場值得警惕的大亂鬥
時事觀察.吳介聲:04 Jan, 2022美國媒體近日報導,中共積極將針對中國人民的網路監控手法擴張國外,從臉書、推特等主要社群網路平台大規模蒐集批評中共當局的言論與情資,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安全和軍警機構都是幕後黑手。 根據《華盛頓郵報》...

私生活變成聚光燈下的焦點:藝人私德爭議在西方國家是否只是小事?
社會文化.羅根:04 Jan, 2022最近台灣演藝圈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無非就是王力宏跟前妻李靚蕾鬧翻的新聞,頓時讓男方建立許久的形象幾乎毀滅,進而延伸出許多父權、性別平等、婚姻制度,以及額外的八卦議題。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這類藝人私德事...

2021年鳴人堂編輯室年度回顧及編輯群甘苦談
時事觀察.鳴人放送:30 Dec, 2021(※ 文:Ready,鳴人堂編輯)回顧2021年,仍不算平靜的一年。自2019年爆發新冠肺炎以來,病毒不斷變種,至今無法平息疫情,導致國際動盪不安。而將目光轉向到台灣國內,不同於2020年疫情穩定的...

戰狼淪為落水狗?2021中共外交亂了套
時事觀察.吳介聲:30 Dec, 2021中國駐美大使秦剛12月20日接受美國主流媒體聯合採訪,但經中國駐美記者發現,事後多日竟無美國媒體刊登,讓秦剛備受冷落「羞辱感極強」,揚言自力救濟,宣稱既然美媒不發「我們駐美記者發!」中國駐美大使館於...

如何面對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陳建仁談台灣防疫經驗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0 Dec, 2021SARS帶來的啟示如同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所說:「如何應付下一個大流行傳染病(pandemic),已成為當前科學機構關切的重點。」在COVID-19出現前,台灣學者對冠狀病毒並不陌生,例如中研院院士賴明...

「那麼糧食怎麼辦?」中國糧食危機衝擊國際
時事觀察.吳介聲:28 Dec, 2021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重要會議中相當罕見地詢問官員「那麼糧食怎麼辦?」並且登上中共主要黨報《人民日報》頭版,凸顯當今中國糧食供應嚴重危機。12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出現「那麼糧食怎麼辦?」七個大黑...

王鼎棫/選舉激情過後——公民投票的健檢時刻(下)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7 Dec, 2021▍上篇:選舉激情過後——公民投票的健檢時刻(上)行政機關可否表示意見?依據《公民投票法》第17條規定,主管機關應於公民投票日90天前,公告政府機關對公投案的意見書;且主管機關應以公費,在全國性無線電...
一個積非習貫的民俗——與耶穌無關的聖誕樹歷史
社會文化.顏瑞霆:24 Dec, 2021相信大部分台灣人都有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中秋節之所以要烤肉,源自一家醬油廠商的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加上賣場的行銷宣傳,久而久之形成的「習俗」。(不過也有人指出,早在1986年廣告問世前,就有...

蘿蔔與棍棒齊落——中共對內對外加強網路控制
時事觀察.吳介聲:22 Dec, 2021中共持續整肅中國網路業,急遽加強嚴管,對於國際網路巨頭的影響與干涉也更為積極大膽,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中國網信辦近日約談中國熱門問答網站「知乎」負責人,要求立即整改,以免成為「違法違規」訊息的傳播...

吳冠緯/與人連結,乃以學識:台灣哲學家選讀——廖文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2 Dec, 2021夫智識分子,其學術的結合,不僅能貫通一切種族、信仰、地域、經濟之界限,並能以其結合性能對於立國基礎之態度,領導群眾,左右公民之團結。——廖文奎(1905-1952)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交誼,從學術討論上...

《藍宇》:一段二十年前冬日北京的同志愛情故事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Dec,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初見《藍宇》這部電影,是在紐約求學的時候。當時沒有機會走進電影院觀賞,但因為長年喜愛關錦鵬導演的作品,也因此對他這部新拍成、帶有「地下電影」色彩的小品倍感興趣。忘了是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