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的結果:共找到 454筆 約 0秒
葉多涵/沒競爭力的傳統文化無用皆可拋?多元文化保存的意義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5 Oct, 2021我以前曾覺得,保存傳統沒有任何意義:人總是要向前進,希望維持傳統的人只是被懷舊的情感牽著走、不希望跟隨自己長大的事物消失,重視物質生活、追求效益的現代人似乎不應該在乎這種感性。現代社會尊重每個人自我...

安妮華達被遺落的科幻神作《創造物》:誰才是電影的「創造者」?
社會文化.漢斯黃:23 Oct, 2021時值今日2021年,我們已經越過《阿基拉》(AKIRA, 1988)的故事時空,曾經的科幻想像變為現實。電影裡常見的命題,如同:機器能否取代人類,生化人是否具有人性,科技會否解決人類的問題,至今我們...

許恩恩/一塊失落的女性電影拼圖(三):當《未婚媽媽》遇上《晨曦將至》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3 Oct, 2021▍上篇:一塊失落的女性電影拼圖(一):遭台灣新浪潮埋沒的《未婚媽媽》▍中篇:一塊失落的女性電影拼圖(二):四個角度看《未婚媽媽》前衛之處作為時空條件下的錯置觀眾,我想從去年(2020)在金馬影展看到...

何明修/政治極端主義的微觀起源:評《年輕人為何憤怒》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1 Oct, 2021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了各種訴求暴力的政治極端主義,從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歐洲反移民的新納粹、到中東與非洲的政治伊斯蘭主義,無論其所採取的手段是孤狼式攻擊、有組織的恐怖主義行為,亦或是武裝起義,在世界各...

許恩恩/一塊失落的女性電影拼圖(一):遭台灣新浪潮埋沒的《未婚媽媽》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7 Oct, 2021(※ 文:許恩恩,社會學學士、碩士。曾任政治工作,現為軟體業者。文章散見《端傳媒》、《思想坦克》,著有〈「我們 NGO」: 太陽花運動中的網絡關係與社運團結〉(2019)。)這是1980年,由女性導...

《來魔女食堂吧》:小資傻妹的「完美愛情」;世故魔女的孤老詛咒
社會文化.林運鴻:17 Sep, 2021《來魔女食堂吧》是今夏剛剛結束的奇幻愛情韓劇。如果走進魔女餐廳,吃下量身訂製的神奇料理,可以實現任何願望——那麼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雖是主打俊男美女的偶像影集,該劇在親情上的描寫卻相當感人,儘管帶著...

吳俊志/處在法律邊緣的情慾產業:酒店公關如何奮力求生?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3 Sep, 20212021年7月底,倡議組織「酒與妹仔的日常」、「台北市娛樂公關職業工會」與法律普及平臺「法律百科」共同合作舉辦了「紅燈下讀法」的線上講座,向大眾說明酒店公關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為什麼大家要針對情慾產...

新冠疫苗爭奪戰(十七):接種完就解封,丹麥還能是最幸福國家嗎?
時事觀察.徐子軒:09 Sep, 20219月10號是丹麥的解封日,與7月19號英國的自由日意義相仿,都是以恢復正常生活為前提,重新思考對抗疫情的方式,而丹麥卻走得更遠。根據丹麥政府所言,由於高接種率,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丹麥不再將COVID...

登一座人文的山:我們仍在台灣尋找走向戶外的意義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26 Aug, 2021迷上登山之前,我曾因公出差到美國加州舊金山南方的聖荷西(San Jose),任務是跨時區和亞洲同事合作維護機房的設備。深夜時分,我一如往常推開休息室的門,卻意外碰上一位中年老外。由於深夜的休息室通常...
我們都姓黨:中國的一統大業靠媒體?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1 Aug, 2021媒體話語權習近平在2016年一次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必須「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中共為此投入大量資源,有人估計每年超過一百億美元。此前在2011年,當時的新華社社長李從軍在《華爾街日...

Masayo/無法訴說的愛,就用童話傳達:《魔法魚》中的酷兒與移民
社會文化.F.E.Ws 少述派勢力:06 Aug, 2021去年,NBC News網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為「許多亞洲語言對『LGBTQ』一詞並無適當翻譯,以下是一些填補這種語言空缺的方法」,內容指出對許多亞裔來說,他們父母的語言裡缺乏用來表示LGBTQ族群...

劉維人/「中國式民主」是民主嗎?顛覆型惑眾妖言如何威脅台灣?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5 Jul, 2021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幾天前發表了一部影片,大力稱讚中國的防疫成果,批評台灣的治理能力、認為台灣人需要「思想上的疫苗」,最後還順便認可「兩岸統一的問題,是所有中華兒女的歷史大業」。 影片上傳之後當然在...

輸了就是失敗嗎?「成功學」下的魯蛇心聲,《喜劇開場》歡迎入座
社會文化.漢斯黃:12 Jul, 2021到了那個年紀,繼續是地獄,放棄是地獄,不論哪條路都佈滿荊棘。2021上半年登場的日劇《喜劇開場》,由《求婚大作戰》、《我的事說來話長》編劇金子茂樹金句亂飛地編寫,精準描繪日本青年世代的後青春迷惘,面...

徐瑜/兒少機構的防疫困境:20個孩子如何分流遠距上課?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9 Jul, 2021▍編按:三級之後,多多益善連續3天推出過去深耕萬華的系列報導,隔週,緊接著推出疫病中的萬華現場攝影輯。在這2週線上展的期間,我們還持續向疫情中受到衝擊的社福團體與相關群體邀稿,匯聚整理成「疫情中的公...

當「新好男人」們參與家事,家務分工不平等已經是假議題了嗎?
時事觀察.V太太:30 Jun, 2021隨著全台因為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個人的生活都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有些人開始居家遠距工作,另一群人卻面臨延長的工時及更不友善的勞動條件;有些人笑稱自己熱愛「宅在家」時,則有人為了各種有形無形勞動的增加...

徐維琪/我是醫師,也是新手媽媽:醫護育兒與工作的拉扯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4 Jun, 2021(※ 文:徐維琪,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先不論結婚,懷孕生子已經不是多數人生涯的主線任務。對第一線的醫護來說,更長的工時、更沒有法律保障的勞動,讓醫師要跨越新手爸媽的門檻更艱難。以下內容是醫師兼...

《六人行》魅力歷久不衰?(下) 經典美劇「懷舊回歸」的意義何在
社會文化.漢斯黃:10 Jun, 2021▍上篇:《六人行》魅力歷久不衰?(上) 從串流還魂再生,卻不夠政治正確?熟悉的舊劇最對味?經典影集成為各家串流「吸客」利器上述這些「多元性不足」的爭議,並未阻礙《六人行》在串流平台的人氣。2015年...

《六人行》魅力歷久不衰?(上) 從串流還魂再生,卻不夠政治正確?
社會文化.漢斯黃:10 Jun, 20212004年5月6日,家喻戶曉的情境喜劇《六人行》歷經十季、236集播出最終大結局,估算約有5,200萬名觀眾在電視前,守候羅斯與瑞秋會否完美復合,錢德、摩妮卡、喬伊與菲比將如何與觀眾告別。《六人行》...

我們與性的距離:大學校園「求上車」事件的社會恐懼與矛盾
時事觀察.V太太:24 May, 2021日前,某國立大學有學生在教學樓的窗戶邊發生性行為,其影像遭到路過行人拍下,進而在網路上瘋傳。該校校長隨後發表公開信,倡議師生們「一同下車」,信中指出,這類未經他人同意散布私密影像的行為,可能已經構成...

丘美珍/少子化的真正訊息:為什麼沒有人想要當媽媽?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4 May, 2021前陣子,台灣成為另一個世界冠軍。在美國中情局(CIA)近日公布的全球227個國家與地區的生育排行榜上,過去的亞洲四小龍全部都在倒數前五名,其中,台灣更是倒數第一。我是三個小孩的媽媽,很自然地會從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