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的結果:共找到 454筆 約 0秒
「殭屍經濟」興起,如何與之戰鬥?——讀《克魯曼戰殭屍》
世界脈動.徐沛然:29 Apr, 2021對關心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的讀者來說,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的大名應不陌生。克魯曼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又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教授。在2008年更因為其在總體經濟學和新貿易理論...

2021奧斯卡紀錄片盤點(上):非裔美國人的生命故事
社會文化.翁煌德:21 Apr, 2021第93屆奧斯卡將於台灣時間4月26日上午舉行頒獎典禮,入圍名單中,獲多項提名的《游牧人生》與《夢想之地》等作品備受台灣觀眾矚目,而紀錄片獎項雖然不是主流關注焦點,表現亦十分亮眼,同時也反映了動盪時代...

台灣抗疫不符人愛聽故事的大腦?從疫情看科學傳播的「敘事憂鬱」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17 Mar, 2021施奇廷(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從去年(2020)年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到現在,雖然各家疫苗陸續上市,似乎出現了一線曙光,但到底何時會平息,變數仍多。這大概...

名人家務事的「公共化」,如何照映我們看待公共議題的方式?
公共政策.孫健智:11 Mar, 2021已故的美國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在1993年出版《政治自由主義》(Political Liberalism)。在「自由主義」前面冠上「政治」,用意在於,將自由主義劃定在政治的範...

林玫玲/「全拋世代」還有希望嗎?《大債時代》的青年負債議題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0 Feb, 2021公視迷你劇集《大債時代》以3名性格迥異、卻同樣為錢所困的年輕人故事,刻劃出當代奮力求生存的青年圖像,也側寫了小市民想要有錢、卻反而陷入貧窮的窘境。這是齣沉重的寫實劇,道出年輕人在家庭、工作與金錢間的...

逃跑,就真的自由了嗎?洪常秀《逃亡的女人》的性別隱喻
世界脈動.何撒娜:18 Feb, 2021《逃亡的女人》是韓國導演洪常秀第24部劇情長片,也是他與柏林影后金珉禧合作的第七部作品。這部片讓他的導演生涯第四度入圍柏林影展,並入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競賽片,他自己則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學測國文寫作「經驗機器」入題,讀過哲學會答得比較好嗎?
時事觀察.朱家安:25 Jan, 20212021年學測哲學入題,國文寫作討論「記憶可以刪除或修改嗎?」之後,給了一個哲學點子:此外,也有政治哲學教授諾齊克提出「經驗機器」思想實驗:假設有一臺機器可以提供所有想要的幸福經驗,甚至可以定期修改...

呂文慧/《靈魂急轉彎》:攻頂之外的人生「快樂學」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2 Jan, 2021(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寒流連續來襲的冬日,我在電影院裡看了一部很適合「取暖」的感人電影——皮克斯動畫《靈魂急轉彎》(Soul)。它以精緻美麗的視覺和流暢明快的敘事,說了一個經歷「死亡、投胎、體驗、...

2020台劇回顧:十三個「不能錯過」的精彩演出
社會文化.鄭秉泓:21 Jan, 20212020年真是奇妙的一年,因為疫情關係無法出國玩樂,整個暑假安安份份待在電腦前追劇。這是我第三次擔任金鐘獎評審,評的是戲劇節目類,評選範圍共計最佳戲劇節目、導演、劇本、男女主角及男女配角、新演員八個...

李中志/2020瘟疫之年:政局與疫情交錯,讓台美走上迥異結果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31 Dec, 20202020即將進入倒數,若說2020是二戰後世界最黑暗的一年應該不為過。來自中國武漢的病毒像連鎖反應的核分裂,引爆了百年來最大的瘟疫,蔓延七大洲,幾無一國倖免,連南極都淪陷,只有北韓是唯一例外。至目前...

《被搶劫的人生》:蘇炳坤平冤之路,一走30年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0 Dec, 2020從三審定讞到入獄服刑,蘇炳坤從不放棄索求清白,只是為了忠於自己。為了做到忠於自己,他必須抵抗世間無數的眼光與壓力,常覺得整個身體與腦袋好像都困在囚房裡,陰暗、潮溼、冰冷,看不到光線,也掙脫不開。 在...

殉情只是一場意外?太宰治的「情死」辯證
社會文化.邱振瑞:10 Dec, 2020文人作家藉由飲酒吸菸來激發寫作靈感向來司空見慣,有趣的是,這個摻雜焦慮和歡愉的行為本身,順理成章地成為識別作家的通行證。然而,如果我們不局限在這個視點,從更廣的社會心理層面加以探究,似乎可得出一片詮...

陳康寧/活在現代社會,如何凝視生命中的焦慮與徬徨?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7 Dec, 2020焦慮、憂鬱和自殺,長期以來都是重要的議題,但在社會上卻一直缺乏足夠的關注。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自殺和被身心症所苦的人數也逐年增長。在2018年,台灣的自殺通報人次超過3萬3千人,創下12年以來新高...

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上):台語片時代的「最佳女主角」
社會文化.李志銘:27 Nov, 2020過去台灣演藝圈有不少明星阿嬤,你一定都不陌生:阿匹婆、文英、素珠、梅芳、陳淑芳,她們不僅活到老演到老,幾乎就像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家鄉氣味那般熟悉,又彷彿你我身邊常見的鄰居阿嬤一樣親切、慈祥...

阿潑/《我愛金正恩》:誰在演戲、誰在看戲?全球政宣時代的無解題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27 Nov, 2020韓國作家金英夏曾在小說《光之帝國》中,提到北韓有個仿造首爾打造的空間,這個空間位在平壤的地下道,專供那些準備南潛的北韓特務受訓之用。而那些從南韓誘拐而來的民眾,分別扮演著警察、旅館服務生、銀行櫃員等...

馮玉芳/在越南我是中國新二代,在台灣我是越南新住民,我到底是誰?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0 Nov, 2020「您好,我是新住民中心的社工馮玉芳!」這是我每天上班時在電話裡重複說的自我介紹。但電話的另一端的回應往往是:「可以請台灣人來跟我說話嗎?」是的!我的口音就是有「越南腔」,台灣人一聽就識破「你是越南人...

胡家韻/轉身離開的那一刻,我選擇和好:那段走出家暴陰影的路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3 Nov, 2020「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飄洋過海的來看你……」從來沒想過,這支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在我生命中聽來格外深刻。那時正值花漾年華,我跟著他遠渡重洋,嫁到了台灣,心情就像初綻的櫻花般,充滿了柔情浪漫。夫家在...

新井一二三/化妝與疫情:從一堂線上課窺見的日本社會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6 Nov, 2020由於疫情,2020年日本大學的課程大多都在線上授課。其中互動性科目又多半都利用Zoom直播。當初,部分學生家裡WIFI環境欠佳,得靠一支手機既上課又做作業;為他們的便利著想,校方規定學生一律不用露面...

為何矯正後仍重蹈覆轍?渴望碰觸女體的「非行少年」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3 Oct, 2020我原本是精神科醫師,一開始在大阪的公立精神科醫院擔任兒童精神科醫師,之後進入少年院1擔任法務技官2;2016年來到目前任教的立命館大學,主要負責臨床心理相關課程。當年,我在門診與病房診療了許多發展障...

走在鋼索上的幸福?小心欠缺科學思維的科技擁抱
時事觀察.黃俊儒:16 Oct, 2020最近是諾貝爾獎公布的旺季,也是一年一度台灣科學新聞品質最佳的一個月份。透過磨蹭諾貝爾獎的熱度,很難得的可以讓精緻的科學議題攻佔許多台灣媒體的版面。不過這種高品質的報導可不是台灣社會的常態,我最近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