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教育部

的結果:共找到 393筆 約 0秒

嚴婉玲/《台灣地方政治讀本》:如何看待「恩庇侍從體制」所不及之處?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Aug, 2023

(※ 文:嚴婉玲,台南新芽協會理事)我們活在什麼樣的時代?前(2021)年開始規劃本書的寫作概念及作者時,我有次駐足在台北誠品信義店的書櫃前,書櫃的分類標示寫著「政治」,但整櫃的書找不到一本解釋或描...

張育萌/私大學雜費補助:是「政策買票」?還是學術資源不均的解方?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4 Jul, 2023

今(2023)年6月20日,賴清德副總統出席朝陽科大授旗活動,當場宣布將補助私立大學學雜費至少2.5萬元,以解決公私立大學學雜費落差問題。一週後,教育部在前述利多之上再行加碼,推動「私立大學學雜費補...

陳宇新/餐餐三色豆、老師一直換:幼教品質怎讓家長安心?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6 Jul, 2023

最近的幼兒園餵藥事件引發了論戰,各界輿論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回到事件的本質來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學齡前兒童的受教權益是否受到了保障和保護?孩子們所處的學習環境是否足夠安全無虞,有助於其成長與發展?...

千萬預算只能輔導選手當作業員?請讓政策回歸運動員角度出發

社會文化.丁桀:30 May, 2023

5月中旬體育署攜手高雄大學啟動「輔導績優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隨即遭民間及政界人士接連批評,質疑政府在該計畫投入1,478萬元預算,卻只能媒合選手進入缺工的半導體產業,應徵技...

歪文系/台大生歧視言論的教育困境:教學現場「情意理解」之艱難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5 May, 2023

最近台灣學生的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這並不是特例,因此有人認為可能是少數網紅、知名人士成為仿效對象,也有人開...

台大經濟系學生歧視事件:當我們為了歧視者犧牲其他人

時事觀察.朱家安:24 May, 2023

2023年,台灣大學經濟系系學會正副會長選舉引起社會關注。二號參選人陳伯錞和謝易陶的16點政見當中每一條幾乎都是歧視言論,例如:(1)非應屆生禁止進入系學會(2)原住民、僑生、體育生入學名額減少.....

生成式AI的善與惡(二):從ChatGPT談人工智慧的未來隱憂

公共政策.吳維雅:09 May, 2023

▍上篇:生成式AI的善與惡(一):ChatGPT為何成為當代顯學?科技是中立的,然而,如果本於不當意圖來使用科技,其結果有時並非人類社會所樂見。ChatGPT表面上看似一個無害的通用聊天機器人,正以...

吳媛媛/如何閱讀與寫作:瑞典高中國文試題為何被稱「魔王級考卷」?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7 Apr, 2023

上大學必備的「國文力」是什麼?在瑞典,高三國文是只有想要升大學的學生必修的,所以這門課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準備高中生未來在大學需要的語文技能。在開始談這門課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這門課的期末考試怎麼考。...

歪文系/教科書不該出現「中國用語」?談語言使用和教學的溝通問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4 Apr, 2023

近期國中教科書出現使用「土豆」來指稱馬鈴薯的爭議,帶出了在台灣早已爭論許久的問題:到底該不該用中國用語?有人認為現今台灣在被中國勢力影響的條件下,不用中國用語是「防止滲透、統戰」的必要之舉。然而除了...

「土豆」與「菜椒」不只是用詞爭議,還是教材內容的邏輯錯亂

公共政策.陳民峰:21 Apr, 2023

最近有國中生物教科書出現「土豆是馬鈴薯」的內容引起爭議,有時代力量立委質問教育部長,教育部長訝異「怎麼可能使用中國字詞」。網路上認為是台獨分子言論審查,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的統戰滲透。這背後到底是怎麼...

不只關乎運動:俄白選手禁賽和體育組織治理爭議

社會文化.丁桀:14 Apr, 2023

國際奧委會於3月底召開執委會,三天會期討論主題從白、俄兩國禁賽處分、國際拳擊協會內部治理爭議,以及針對瓜地馬拉、印度、巴基斯坦國家奧委會組織治理等現狀進行討論,不意外地再次掀起國際社會熱議。針對執委...

救生員的職涯困境:後疫情時代的工作發展與轉型

公共政策.張景泓:03 Mar, 2023

近年因為疫情影響,造成許多救生員面臨收入不穩的狀況,2021年夏天更是因為疫情升溫後的三級警戒導致直接失業。面臨此種情況,許多救生員離開游泳產業,轉投向不需要證照與門檻的餐飲業或其他行業。我因為過去...

「笨蛋,重點在安全!」大撒幣的公車補助政策肥了誰?

時事觀察.林柏勛:21 Feb, 2023

普發六千元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簡稱《特別條例》)已於今(2月21日)天在立法院完成三讀程序。從年前討論到年後,過程先是傳出要替台電補足五百億的缺口,結果台船也...

讀文科真的一無是處?「科學至上」時代談人文發展的可能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3 Feb, 2023

我們所處的21世紀已是科學的時代,科學理論被視為宇宙的終極答案。在這個「科學至上」的時代,人文探求還如何可能?人文如何可以與科學攜手並進?以「人文」與「科學」之間的對話為主軸,台灣邏輯、方法論、科學...

注音符號一直改,家長該如何是好?談國字讀音修改的真相

公共政策.陳民峰:01 Feb, 2023

肉「燥」、葡萄、「比比」皆是、「什」麼、主「播」、蛤蜊……每次家長發現小孩子的教材,有國字注音的讀音非常奇怪,與以前學習的不同時,就上網貼文來尋求認同感。為此,《聯合報》從2019年開始,就有一系列...

走出「為國爭光」體育政策,讓運動空間進入社區生活

社會文化.丁桀:06 Jan, 2023

近期台灣針對各社區運動場地規劃討論度上升,無論是社區棒球場、籃球場、足球場,從土地取得、特色場地設計、一直到經營管理等,這些老與台灣空間俗稱「地狹人稠,寸土寸金」的先天限制脫不了關係,面對無解的空間...

宋逸民事件的基督教迷思(上):教會是保守反智代名詞?

社會文化.​喬瑟芬:05 Jan, 2023

「藝起發光」教會所引發的一連串爭議,尤其是當事人之一小甜甜的婚姻狀況曝光後,社會對於該教會與牧師等人的態度一片譁然,也困惑於基督教會的組織,究竟是怎麼運作的?為何有些神職人員會以宗教語言來面對社會質...

台灣只在意體育能否為國爭光?「蘇格蘭運動獎」給我們的啟示

社會文化.丁桀:30 Dec, 2022

12月7日禮拜三下午5點,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告知筆者受邀今年度參加蘇格蘭體育委員會(sportscotland)與蘇格蘭國家隊(team Scotland)舉辦的2022蘇格蘭運動頒獎典禮(202...

戰後台灣第一位女指揮家郭美貞(上):冷戰外交下的古典音樂和性別政治

社會文化.李志銘:23 Dec, 2022

音樂,作為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藝術,一種能夠跨越有形的邊界、創建理解和認同的語言,往往會被有意識地透過某種公共外交形式與他國進行溝通,尤其當國家之間的關係處於冰點或瓶頸時,無形的音樂便成為了撬開人...

陳玠宇/官員大合照竟惹「魔獸」走人?台灣職業運動為何無法自主?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3 Dec, 2022

2022年11月,前NBA球星霍華德(Dwight Howard)加盟桃園雲豹的消息席捲台灣籃壇。除了場上優異的表現外,賽前霍華德與球團高層和政府官員大合照到一半直接走人的畫面,也引起球迷熱議。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