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評論
的結果:共找到 873筆 約 0秒
顏值、態度,還是社會經驗?——淺談審判者的偏見
公共政策.孫健智:16 Apr, 2018屏東地院剛剛結束的國民法官模擬審判,審的是一樁強盜案。在現實事件裡,這個案件是以8年有期徒刑確定,而模擬國民法官審判的結果,最終做出了無罪判決。經過這麼多次的模擬審判,參審員或陪審員通常判得比法官輕...

王鼎棫/向國家討回公道:大阪泉南石綿村的國賠遠征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3 Apr, 2018過去幾十年來,石綿病風暴席捲全球,但在臺灣,多數人對相關副作用卻是一無所悉。過往像石綿原料加工,到城市裡無所不在的石綿瓦、石綿板與廢棄物,讓無數製造業、建築業、裝潢業、拆除業勞工與社區居民,明明暴露...

李柏翰/冷戰再起?國際法規範真空的間諜活動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0 Apr, 2018最近在歐洲鬧得沸沸湯湯、不可開交的新聞,是前俄國特工史克‧里帕(Sergei Skripal)中毒案所導致的英俄外交危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里帕早年是俄羅斯聯邦軍上校,後來成為雙面間諜為英國服務,而...

大佛邁納斯(Minus):祢的香火,誰的錢?
公共政策.王子榮:09 Apr, 2018近日立法院舉辦由國民黨立委吳志揚發起的「財團法人法公聽會」,對於宗教團體是否應納入該法的適用對象而讓與會的宗教團體有所隱憂,宗教團體在公聽會上的發言,更透過社群媒體的轉貼、發酵,進一步引發社會熱烈討...

一張災害防救法的期中考卷——從花蓮地震談起
公共政策.王子榮:27 Mar, 20182016年2月6日台南維冠大樓驚天一震,促使行政院、立法院攜手對《災害防救法》(下稱災防法)做出修正,身在這片土地,我們期待風調雨順、無災無害,並暗自期許這部法律永遠派不上用場,但兩年後的花蓮地震,...

林子琳/深澳電廠環差案通過:是理念難以堅持,還是立法有所不足?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6 Mar, 2018深澳燃煤電廠擴廠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以下簡稱環差),在3月14日環保署環評大會,由作為主席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投下關鍵一票,最終以9:8做成「審核修正通過」之結論,一瞬間社會輿論盡出。很多人認為詹副...

林紘宇/衛生紙漲價延長戰:「聯合行為」的判定分析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0 Mar, 20182018年3月初,各大超市、量販店引爆了一場如同義美厚奶茶般的戰役——衛生紙之亂。衛生紙瞬間成為稀有財,新聞大肆報導,民眾叫苦連天。為了回應民怨,公平交易委員會(下稱公平會)開始展開動作。戰役的開始...

劉珞亦/兒童隱私是父母給予的恩典,還是憲法保障的基本權?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0 Mar, 2018前陣子前,一則親子育兒的貼文 ,在臉書上捲起一股輿論熱潮。 事情起源自知名粉專「我是兩個孩子的媽」的原版「Eliza Tseng 之愛嬌聊天室」,在討論孩子與家長間因隱私權問題所產生的衝突時,一句「...

免職改罰錢,病灶何在?——談法官陳鴻斌涉嫌性騷助理案
公共政策.孫健智:19 Mar, 2018「進步思維」的困境曾有一位法官前輩憤慨地說道:所謂的審判獨立,指的是法官不受任何外力干預,依照良心與法律確信審判,然而,以最高法院為首的法律形式主義,卻讓法官一生都在案牘勞形中打轉,忙到提不出引領國...

國民參審,真的能讓司法納入人民的聲音嗎?
公共政策.寇德曼:16 Mar, 2018去年11月底,司法院公布《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初稿,宣告將就司改國是會議之結論,推行「國民參與審判」制度。草案開宗明義指出,是為了「提升司法之透明度」「反映國民正當法律感情」「增進國民對於司法之...

王鼎棫/《郵報:密戰》戰什麼?為戳破政府謊言而戰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4 Mar, 2018奧斯卡獎才剛落幕,《郵報:密戰》沒拿下什麼項目,實在可惜。這樣為諷刺當代政治局勢而拍,卻不失眾星雲集、緊迫節奏的片,也許該引發更多的討論。想想川普趁著階級對立、民心浮動上台;赴任前後,屢屢針對媒體的...

看不見的受刑人:矯正體系不能說的秘密
公共政策.王子榮:13 Mar, 2018由數位政委唐鳳主持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曾有一個「在監執行之受刑人或受羈押之犯罪嫌疑人或其他受拘束人身自由之受拘束人應自付健保費,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案,雖然最後沒有連署成功,但也有將近一千一百...

高睿甫/「兩小無猜」應該除罪化嗎?——青少年情慾的多重困境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9 Mar, 2018對於未滿16歲的人進行性交或猥褻行為,是犯罪行為,但若是18歲以下者為之,則可減輕或免除其刑,世稱「兩小無猜條款」。本文將說明不同立場的性別和兒少團體為何對兩小無猜相關規定均舉棋不定的多重困境。前幾...

「證據開示」的現在與未來
公共政策.陳明呈:05 Mar, 2018在推理電影或小說中總有一幕始終令人印象深刻。每當劇情一步步推演至結局,彷彿真相即將大白、要揪出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時,嫌疑人也總會很適時地對主角嗆聲:憑什麼認為人是我殺的? 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當然...

劉立耕/施用毒品除罪化,可有效遏止毒品犯罪?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5 Mar, 2018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的重頭戲之一就是毒品除罪化的問題了。這邊要先釐清一下,所謂的毒品除罪化,並不是「所有」毒品相關犯罪都除罪,除罪的部分只包括「施用毒品」,所以千萬別看到「除罪」二字就直接開始批判...

面對國民參審「證據開示」制度應有的認識
公共政策.陳明呈:27 Feb, 2018自司法院2017年11月公布「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下稱草案)以來,各地方法院陸續著手舉行模擬法庭,藉此提升民眾對此一制度的正確認識外,更希冀各界廣泛提出具體意見,作為日後法案修訂或施行準備之重...

顏聚享/杜特蒂也難逃法網?國際刑事法庭將初步審查「反毒戰爭」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1 Feb, 20182018年1月8日,國際刑事法庭的檢察官公開聲明,將針對菲律賓自2016年在「反毒戰爭」中所造成大量平民的法外死亡進行初步審查,並依規約的標準以及可得的資料證據,決定是否要對可能成立的「違反人道罪」...

林紘宇/律師低錄取率時代來了!考選部倒行逆施苦了誰?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4 Feb, 2018法治社會除了制度面的完善,更是政府與人民間互動關係。在這關係中,律師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又在公權力關係中,若沒有律師協助,人民常常會遭警察或其他公家單位前「任人宰割」;而一旦違法要被國家處置,沒有律師...

醫師是否與眾不同?——談醫療業務過失刑責修正
公共政策.寇德曼:05 Feb, 2018醫界殷切期盼的《醫療法》刑責修正案,終於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禮拜通過,並於2018年1月由總統公布。主導修法的醫師公會與衛福部表示,新法限縮醫事人員刑責,將能減少防禦性醫療、避免急重科醫師人力流失...

李濬勳/不配合安理會的北韓禁運令,或為台灣外交新出路?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30 Jan, 20182017年底,貨船「方向永嘉」在公海上提供北韓船隻原油,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實施的禁運令。方向永嘉是一艘被香港公司擁有的貨輪,但由比利恩油品集團(註冊於馬紹爾群島)承租。然而 ,整個運輸的過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