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階級

的結果:共找到 723筆 約 0秒

過於喧囂的一九六八:台灣搖滾樂團與流行時尚元年

社會文化.李志銘:13 Aug, 2018

重尋六〇年代的台灣,是一個物質資源相對匱乏,但精神文化極其喧鬧的時代。彼時都還年少輕狂的黃華成、莊靈,以及韓湘寧、張照堂、白景瑞、龍思良、陳耀圻,帶著青年的力量,一個拉著一個,承接了那個年代對於「顛...

我們也是「奇蹟的女兒」(上):無聲的身心障礙工廠女工

社會文化.郭惠瑜:08 Aug, 2018

今年六月公視推出由鄭文堂導演執導的《奇蹟的女兒》時代劇,內容改編自1978年楊青矗所書寫的《工廠女兒圈》一書,該劇以台灣經濟起飛的70年代為主題,透過在加工出口區擔任生產線作業員的年輕女工之眼,描繪...

反民主論(上):選票失能、理性失調,民主制還適用嗎?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7 Aug, 2018

◎ 文: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二十世紀的天才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認為,一種語言如同一座古城,本身蘊含著一套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或說一個文化,相當大程度決定...

《反民主》譯後記(下):知識菁英制的困境與民主制的出路

社會文化.劉維人:06 Aug, 2018

▍上篇:《反民主》譯後記(上):知識菁英投票制讓社會變得更正義?「知識菁英」該如何檢測?「知識菁英制」可能會引發陰謀論。人們的無知與偏見,不僅會讓他們無法投出實現政治理想的一票,也會製造出各種違反現...

對社會地位的自覺:為什麼人總「自我感覺良好」?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0 Jul, 2018

學校餐廳換新的收銀員,來上班的第一天讓我赫然發現自己是窮人。當時我讀四年級,印象中餐廳向來都是同一個收銀員。我知道有些孩子每次吃飯都要付錢,其他的則和我一樣,從來不用付錢,可以吃免費的午餐,但是那個...

肥胖是因為不夠自律?——理想體態的道德迷思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6 Jul, 2018

在這個被肥胖困擾的世界裡,飲食失調的可怕成本通常被我們忽視。這個問題非同小可,但令人慚愧的是,飲食失調有時被掩蓋在其他與食物相關的健康議題之下。根據最近由PWC1稽核員提出的報告估計,飲食失調每年造...

民粹時代(上):民主之敵或改革的希望——民粹主義是什麼?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Jul, 2018

民粹是民主之敵嗎?日本某位政治家在二○一四年曾發表以下言論:民主主義並未在日本生根。如果民主主義沒有根植於國民心中,政治就無法改善。若政治無法改善,日本也不會好。說出這段話的人,是時任大阪市長的橋下...

「悔改而死」是為了死囚,還是為滿足國家控制死亡的權力?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Jul, 2018

裁判員審判中第10個死刑判決案例,是大阪此花區的小鋼珠店縱火殺人事件。這個事件中,辯方展開絞刑違憲論的論述,著眼於絞刑是憲法禁止的「殘虐刑罰」。《日本國憲法》對於死刑既無特別肯定也不否定,不過第36...

一日足球迷是如何練成的?那些顏值與運彩下的美麗和憂傷

時事觀察.劉昌德:12 Jul, 2018

標題是致敬烏拉圭左派作家Eduardo Galeano的散文《足球往事:那些陽光與陰影下的美麗和憂傷》(Soccer in sun and shadow),書中洋溢著資深球迷對足球的濃烈愛恨。這是台...

王伯頎/為何痛下殺手後還不罷休?分屍加害人冷血背後的可能思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9 Jul, 2018

(※ 文:王伯頎,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近幾個月來,台灣社會因接連幾起分屍案而顯得相當不平靜,事發緣由多為一男一女間因衝突而鑄下殺機而後分屍,震驚國人。筆者曾以〈在殺人分屍鏡頭下的社會集體恐懼...

陳之漢與陳之漢們:失言的館長,失語的台灣社會

時事觀察.瓦礫:26 Jun, 2018

在討論「館長現象」時,或許最好的方式是先提出自己的結論之一:在這個現象裡,最重要的徵兆,是館長表面上不斷浮現的失言,和社會面對「館長們」看似喧擾的失語。胡淑雯曾經寫過一篇〈台妹的復仇〉,至今仍可算是...

一定要選出最優秀的學生嗎?是時候廢除「市長獎」了

時事觀察.陳方隅:20 Jun, 2018

日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在畢業典禮上,邀請「白狼」張安樂上台頒發「市長獎」,引發軒然大波,這顯然是因為張先生過去各種前科和組織犯罪的紀錄而引起爭議。所謂的「市長獎」對多數的學校來說,是頒給...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日本無賴作家太宰治的厭世人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9 Jun, 2018

從人性與作家生涯的角度來看,太宰治是個不折不扣的怪人。這個日本現代文學「頹廢派」的代表人物,被視為日本文壇上為數不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那獨特的「自我毀滅」及文學體裁,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那...

胖子不該多佔位?兼談「通用設計」不是為了弱勢而設

社會文化.蔡宜文:14 Jun, 2018

朱家安的文章〈「胖子」坐捷運多佔半個位子,有道德問題嗎?〉中,提到肉彈甜心因貼了一張兩個胖子坐在捷運上佔了三人位的照片,而引發網友在照片下留言。這些留言大多是關於肉彈甜心身材的攻擊言論,以及認為他們...

羅浩原/歐美為何開始關注緬甸文學?——寸步難行的台灣新南向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3 Jun, 2018

《緬甸詩人的故事書》本來是一部紀錄片。緬甸自從1962年軍事強人尼溫(Ne Win)發動政變之後,近半世紀以來處在軍政府的獨裁統治下,直到2010年新憲法公布後首次舉行大選,才真正朝著自由民主的方向...

又走了布吉納法索以後——國際關係夢遊記

時事觀察.瓦礫:12 Jun, 2018

布吉納法索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除了一片「民間」對「執政者」見獵心喜的罵聲之外,不免俗地也會出現一些頗為出格的評論。例如戰略作家范疇就在此時提出幾個對瞭解國際關係最重要的問題:中國對台灣的真正威脅何在?...

祝你好走,望你早歸?——吳茂昆請辭與團結台灣的政治隨想

時事觀察.倪世傑:30 May, 2018

提到不死鳥郭泓志,相信許多讀者不論是不是球迷都多少聽聞郭泓志「佈局投手」之威名——以「左投剋左打」的優勢、只投一個人次達成「階段性任務」後就下場換人接手。但球場上的佈局策略放在內閣閣員身上,恐怕就讓...

法國六八學運50週年——革命不死,以藝術再現歷史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7 May, 2018

(※ 文:洪筱婷,黎新索邦第三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王世偉,巴黎第三大學劇場藝術博士)1968年5月,法國戰後嬰兒潮世代為了抗議不合時宜的教育體制和僵化的社會體系,占領了巴黎兩間大學校區,獲得勞動階級的...

《不即不離》:從父輩召喚被遺忘的馬共歷史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May, 2018

近年旅台導演廖克發的紀錄片《不即不離》從家族史出發,深刻重繪了大馬華人跟國家和馬共(馬來亞共產黨,下稱馬共)歷史不即不離的間距。導演從失責的父親身上追溯自身家族失憶的馬共歷史,追思那位跟自己素未謀面...

陳思帆/為何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不該採陪審、參審兩制併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9 May, 2018

(※ 文:陳思帆,臺北地方法院法官)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式的決定,應由政策決定者提出明確的政策方向,以真實個案做「試驗」的方式,無助解決制度模式所衍生的爭議,只會製造更多的新問題。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是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