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環境、健康與利益的三難:《福利之鄉.煙囪之城》揭麥寮人心中的六輕

公共政策.廖郁雯:14 Jul, 2022

對於感到孤獨、厭倦都市的年輕人來說,故鄉是很重要的精神寄託。不過一旦他真的返回故鄉,在故鄉遭遇的人、發生的事,反而讓他感到不自在。這些在夾縫中茫然無依的年輕人,也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真正的故鄉了。面對...

不斷舞動的紅色舞鞋:回憶為了藝術為了愛的經典電影《紅菱艷》

社會文化.陳煒智:14 Jul, 2022

國際大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2011年為不朽舞蹈家碧娜.鮑許(Pina Bausch)所拍攝的3D電影獻禮PINA日前重映,場次雖少,看過的朋友無不涕泗縱橫大讚特讚,尤其說起電影結尾...

被影視誤導的民俗觀(三):殭屍是否「真的」存在?

社會文化.溫宗翰:13 Jul, 2022

台南市美術館籌備推出「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未開展即以驚悚殭屍裝置,引領全台話題,獲得目光關注及看展人潮。只是,殭屍本身與地獄或幽魂皆毫無關係,雖然不是展覽重點,但引起大量人潮湧入後,恐怕也將為美...

F-14到超級大黃蜂:從《捍衛戰士:獨行俠》一探美國海軍艦載機演變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13 Jul, 2022

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在全球獲得廣泛迴響,票房反應熱烈,再度掀起空戰電影的熱潮。這部電影也舖陳了眾多美國空中戰力發展的脈絡,對航空史發展有興趣的影迷當然不會錯...

少女痣的奇幻下流/總評金曲33:金曲獎何處去?產業與大眾品味的困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1 Jul, 2022

睽違許久移師至高雄舉辦的第33屆金曲獎在上週末圓滿落幕,今年特別強調「多元」的金曲獎,在後疫情時代與長期以來持續試圖撼動產業結構的獨立音樂人被越來越多大眾聽到且關心之際,在頒獎典禮結束後還是不免想問...

超商、奴隸、烏茲別克女人:《歡迎光臨便利黑店》與破碎的俄國夢

社會文化.吳思恩:11 Jul, 2022

俄羅斯帝國於1861年推行農奴改革解放農奴,而美國則在1865年正式廢除奴隸制度,世界上兩個主要大國在19世紀後半葉相繼廢除了將人作為私產的行為,但這一概念依然根植於許多人心中,即使已經過了一百多年...

尹雯慧/在《達賴的一生》裡看見尊貴與野蠻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1 Jul, 2022

(※ 文:尹雯慧,正在劇場表演與文字影像創作的山徑裡,匍匐前進中。)今年夏天,由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於1997年執導的一部關於圖博(西藏)流亡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傳...

尷尬的初經經驗、結婚生子的使命:《兒時的點點滴滴》中的女性困境

社會文化.黃彥瑄:08 Jul, 2022

細數童年發生的種種回憶,那些細碎又平凡的小事,一點點積累成長大後的模樣——成長或許就是在不經意時發生的。 《兒時的點點滴滴》(おもひでぽろぽろ)改編自岡本螢、刀根夕子之同名漫畫,原作講述了小學生妙子...

癮君子/《午後彌撒》:孩子是殺人犯——加害者家屬如何與社會共處?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6 Jul, 2022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電影《午後彌撒》(Mass)為新銳編導法蘭克南茲(Fran Kranz)的首部劇情長片,並以美國社會相當關注的槍枝暴力作為背景事件。極富張力的演出,更在日舞影展中大獲觀眾...

黃震南/進入生命的第二種型態:太陽系內,再無倪匡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5 Jul, 2022

事變就在這時候突然發生。變故來得實在太突然,以致我在一開始的十秒鐘之內,根本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中略)……單思也轉過頭向我望來,我們面對面,他張開口,想回答,然而他的口張開,卻沒有聲音發出。...

形同私刑的「報復性執法」:再談民粹背後的法治國與員警心理健康危機

公共政策.吳忻穎:04 Jul, 2022

近日桃園保安大隊號稱「強勢執法」影片在網路上傳開,員警將嫌疑人拖下車壓倒在地後一陣警棍「猛K」,引發網友以及警察學、法律學專業領域的正反論戰。據報載,有民眾質疑執法過當,但警方並未對於警方執法規範與...

林勝韋/《素還真》重回初心,黃文擇寫給戲迷的最後一封情書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4 Jul, 2022

(※ 文:林勝韋,「台灣狂噪之聲」音樂評論站台站長。)(※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霹靂布袋戲的「八音才子」,塑造數千經典角色的黃文擇大師於日前逝世,生前留下電影《素還真》,讓戲迷無限追悼。黃文擇在生...

廖伯豪/一見大吉:南美館「亞洲地獄與幽魂特展」的殭屍為何引人注目?

社會文化.民俗亂彈:01 Jul, 2022

(※ 文:廖伯豪,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兼任文物管理專員。)台南市立美術館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合辦「亞洲地獄與幽魂特展」於6月24日正式開幕,開展前夕一...

人生一曲江湖調:唸歌仔國寶楊秀卿的史詩絕唱

社會文化.李志銘:30 Jun, 2022

海棠斷枝不見血,鳥巢倒扣北風吹,寡母孤女心不齊,花蕊離枝掃落地。電影《血觀音》一開場,端坐於閻羅殿上的彈評說書人楊秀卿即以唸唱一段勸世意味的「四句聯」揭開故事序幕。影片中,楊秀卿彈唱月琴的說書內容不...

再探「何謂家庭」的《嬰兒轉運站》:日韓電影相互攜手的一次公路旅行

社會文化.彭紹宇:28 Jun, 2022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在影像裡探討家庭主題,似乎已經成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標誌性象徵,這位出身紀錄片領域的導演,師承台灣新電影,是近二十年來自國際影壇備受矚目的日本導演,而「家人」一再是他作品...

許惟喆/爬梳傳統「說唱」史:細數台灣唸歌仔史上的武林傳奇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7 Jun, 2022

(※ 文:許惟喆,台灣民間唸歌仔長期接觸者兼「研究」者) 日前台灣唸歌仔藝術的代表人物,有「人間國寶」尊榮的楊秀卿老師辭世,讓唸歌仔愛好者們不捨。她的辭世,讓人回想起,過往時光中,台灣有許多活躍的唸...

《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踏遍山窮水盡,只為在黑暗的崖邊與你相擁

社會文化.彭紹宇:24 Jun, 2022

電影的存在,不只讓我們從中獲得寬慰,更多時候是給我們一雙主觀視角,近看,甚至——成為那些原先不甚理解的人物本身。以他們的眼帶領我們感受世界,感受磨難,於是我們逐漸同理鏡框中的角色,也便懂得同理真實生...

探訪花蓮光復「Pasela'an 緩緩書屋」(上):鐵道車站旁的秘密花園

社會文化.李志銘:23 Jun, 2022

古人有句俗話:「燈下黑」,意指有些東西明明就「近在眼前」,卻因為人的視線總是會下意識地向外聚焦,反而對於最貼近的事物產生盲點,往往稍一不留神便會「忽視而過」。相信對於許多初來乍到花蓮光復車站旁、經歷...

俄裔導演在法國——看法國經典影展中的法俄百年對望

社會文化.吳思恩:20 Jun, 2022

今年夏天,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了「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選映法國電影資料館的經典佳作。其中,導演伊凡.莫茲尤辛(Иван Мозжухин)並非法裔,而是來自俄羅斯,在成為導演以前他早已是家喻...

人類遲早會相信AI有意識,因為人類想要AI有意識

時事觀察.朱家安:17 Jun, 2022

Google開發的AI LaMDA成功藉由文字聊天說服一位工程師Blake Lemoinee相信它有感受。Lemoinee試圖為LaMDA爭取有感受的個體應該享有的道德保障,例如,對於實驗的同意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