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來自清水的孩子》(上):一部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傳記漫畫
社會文化.李政亮:30 Jul, 2020慢工出版社是近年來台灣文化風景線的一道異數。2017年推出的雜誌《熱帶季風》,向台灣的讀者介紹了何謂紀實漫畫,各國的紀實漫畫又有那些優秀的作品;每期的《熱帶季風》更鎖定特定的社會議題,由各國漫畫家透...

葉多涵/維基百科的「腐男」與「魚頭」——人該如何定義事物?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8 Jul, 20202020年5月22日,維基百科上有位網友創建了「穿著黃色示威」條目,裡面提及漢朝黃巾之亂、菲律賓黃色革命、泰國黃衫軍、香港黃絲、法國黃背心。創建不到一天,就有人認為這個條目只是一些「沒有實際聯繫事物...

南韓如何將「國際關係」放入商業大片?評《鋼鐵雨:深潛行動》
社會文化.彭紹宇:28 Jul, 2020韓戰爆發至今已70週年,朝鮮半島上民主與獨裁陣營的對立,是冷戰後少數遺留的分裂產物,特殊情況舉世無雙,除了為東北亞區域關係增添不確定性,也提供南韓電影工業一個可遇不可求的題材與創意泉源。以南北韓分裂...

林志杰/疫情下的劇荒:全球影視大洗牌,台灣OTT如何善用優勢?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2 Jul, 2020(※ 文:林志杰,杰德影音 GagaOOLala 執行長)NCC於7月15日通過「網際網路視聽服務法草案」,又稱「OTT專法」,國內許多議論都聚焦在國際大型OTT對台灣的影響,但若我們綜觀國際趨勢,...

失去孩子,也失去未來?萬瑪才旦《氣球》與節育政策下的藏族
社會文化.吳思恩:21 Jul, 2020中年男子騎著摩托車,摩托車的手把上繫著一顆紅色氣球,紅色氣球飄在空中,恰好擋住了後方紅衣女子的軀體,看起來她正懷著身孕,兩人的後方是西藏的巍峨山脈和綿羊。這是萬瑪才旦新作《氣球》的海報,一幅畫彷彿就...

怎樣才算幸福?讓《不丹是教室》成為你的第一部不丹電影
社會文化.彭紹宇:20 Jul,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說到不丹,大部分台灣人想到的,不外乎是喜馬拉雅山、藏傳佛教,或是全世界最幸福國度等印象。在這些答案中,或許很難聯想到「教育」,更不用說這座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到訪的高山村落...

大導演費里尼的逆襲:電視廣告是打在作者人格的一記巴掌?
社會文化.翁煌德:20 Jul, 2020今年適逢義大利電影大師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百年冥誕,金馬經典影展將於7月24日至8月13日間在台北舉辦「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完整重現費里尼所執導的...

入櫃的腐女與男同志:「BL慎入」「#拒娘」的自我否定現象
社會文化.王佩迪:20 Jul, 2020(本文由作者王佩迪與《腐腐得正:男人的友情就是姦情》作者Cocome共同完成。)日前於PF32動漫祭場外,發生了某女子暴露私部供人拍照事件,由於媒體報導多以「cos女」指涉該女子,引起國內cos圈譁...

辛奇導演的「新奇」台語電影:從歌德羅曼驚悚片《地獄新娘》談起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Jul, 2020盛暑7月,甫才改制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影」)推出經典名片巡迴放映活動,片數雖僅有五部,卻集中火力推廣近年來修復台語電影的成果。國影以新時代的高科技輔助,將幾乎被掩埋在歷史塵堆裡的黑白...

李昱孝/台灣共同體成形?台灣人認同感史上最高的兩大因素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6 Jul, 20207月3日,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了兩個趨勢圖,分別是1992年以來台灣民眾的台灣人/中國人認同,以及1994年以來台灣民眾對於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的看法,這兩項調查皆有戲劇性的變化:台灣人認同感來到...

曾香慈/二次創作?聖地巡禮?一部成功動漫背後的強大獲利術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6 Jul, 2020紙本漫畫因故事、角色及世界觀而吸引大批讀者,蔚為輿論話題、形成社會風潮,後續更經常伴隨改編成其他表現形式的作品或商品。二次創作:線上與實體,共創龐大想像世界根據一項日本動畫業商業模式及發展的研討會資...

雅豊斯/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與廢除刑法100條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4 Jul, 20207月15日是解嚴紀念日,對臺灣近代民主史略有耳聞的朋友,大概都有聽過「廢除刑法一百條」這個歷史名詞,可能也知道刑法第100條或《懲治叛亂條例》「二條一」在戒嚴時期的「威力」。不過根據我的隨機抽樣調查...

為電影走天涯,在聲音中探索文溫德斯《里斯本的故事》
社會文化.吳思恩:13 Jul, 2020《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是文.溫德斯﹙Wim Wenders﹚於1994年執導的電影,當時正值電影誕生百年,亦是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逝世隔年,...

李秉原/保障權益又稀釋資源?《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的矛盾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3 Jul, 2020(※ 文:李秉原,前國會助理。)文化部在109年7月8日預告《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下稱「文獎條例」)修正草案,在此之前,這部保障台灣藝術創作領域與藝術工作者的重要法律,自91年後已經18年沒有修正。...

從「聲音」愛上一座城市——我看文溫德斯《里斯本的故事》
社會文化.李志銘:10 Jul, 2020對於那些從海上來的旅行者,里斯本,即便是遠遠看來,就像是在美夢中升起的幻境一樣。在亮藍色天空和金色的太陽底下,里斯本的輪廓那麼明晰。教堂頂、塔碑和老教堂聳立在無數房屋之上,彷彿遠遠地預示著這個明亮的...

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下):電影館外飄蕩的音聲
社會文化.李政亮:10 Jul, 2020▍上篇: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上):有聲勝無聲的1930前文提到,小山內薰的《黎明》與另一部導演的作品《素襖落》,1927年10月5日於東京試映。四個月之後,根據《台灣日日新報》(下簡稱《...

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上):有聲勝無聲的1930
社會文化.李政亮:10 Jul, 2020日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出中國一代傳奇女星阮玲玉主演的《戀愛與義務》(1931)修復版。原本以為這部名作早已無法尋得,未料1990年代一位烏拉圭華僑寄回影片,推估應是從上海一路散落海外。《戀愛...

永不停歇的戰爭:網路駭客攻擊日常化與戰場電子作戰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09 Jul, 2020提到網路作戰,一般人都會想到天才駭客利用系統漏洞讓敵方失控的電影情節。不過就目前已知的網路戰例來看,上述情節往往僅是實際網路作戰攻防中的一小部分。許多網路攻擊不僅發生於無形,而且也難以標定攻擊者的真...

蔡明亮《日子》:原來,這才叫做「過日子」
社會文化.陳煒智:08 Jul,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看完《日子》,朋友問起有什麼感受,想了一下,回覆兩個字:可愛。蔡明亮導演是一個很可愛的創作者。他有身為藝術家執著的一面,求真或求美或求全,更有熱烈想邀請觀眾進到他世界裡的...

另一邊的「罪」:轉型正義豈能獨漏律師?
公共政策.孫健智:03 Jul, 2020德國律師作家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的小說《Der Fall Collini》改編的電影上映迄今盈月。原著書名直譯是「柯里尼案」,小說譯名《誰無罪》,暗指戰爭帶給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