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大挑戰(一):新加坡能與新冠病毒共存多久? | 徐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後疫情大挑戰(一):新加坡能與新冠病毒共存多久?

新加坡民眾須掃碼才能進入室內空間。 圖/路透社
新加坡民眾須掃碼才能進入室內空間。 圖/路透社

近兩個月來,新加坡爆發第三波新冠疫情,從今年年初日均兩位數的感染,暴增到單日三千例,總病患達到二十萬人以上。就人口比例來看,新加坡的感染率冠絕東協諸國,星國原是防疫模範生,為何會突然出現疫情失守的狀況?

事實上,這可說是李顯龍政權的選擇,也可說是新加坡的不幸。今年8月以前,由於獅城的零容忍政策,包括實施居家限制、密集檢測和接觸者追蹤,以及禁止外國遊客入境等措施,疫情幾乎等於平息。但這種方式是基於嚴格的封鎖,無法持續太久,李政權勢必要找到開放的途徑。

當疫苗問世並被證實安全性後,接種率就是打開鎖國的關鍵。新加坡在7月中第一劑注射人口涵蓋七成後,便開始大量補充第二劑,短短一個多月,完全接種率從四成到近八成,在此期間,有些完全接種者雖出現突破性感染,但鮮少有重症或致死案例,這就給了李政權開放的憑藉。

新加坡在7月中第一劑注射人口涵蓋七成後,便開始大量補充第二劑,短短一個多月,完全接種率從四成到近八成。 圖/法新社
新加坡在7月中第一劑注射人口涵蓋七成後,便開始大量補充第二劑,短短一個多月,完全接種率從四成到近八成。 圖/法新社

李顯龍政權選擇與病毒共存的政策

要了解李政權的開國方針,或許可從主導防疫的政府跨部門行動小組(MTF)著手。今年6月底,MFT共同主席——貿易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以及衛生部長王乙康(Ong Ye Kung)投書媒體,表示新加坡針對疫情將有新思維,未來要與新冠病毒共存。

MFT成員認為,靠著全面性且長期的接種計畫、快速簡便的自我測試等方式,新加坡可逐步過渡到新常態生活。在新常態生活下,感染新冠肺炎者大多是輕症,因此可以在家康復、無須就醫,加上絕大多數人民都已接種,接觸追蹤患者足跡不再必要,甚至連隔離都可取消,國際旅行也能恢復。

同時,MFT也表示,未來新冠肺炎會成為一種地方性疾病,就如同流行性感冒。許多人都會罹患流感,大多數人不需要住院,甚至不用藥物治療自然康復,但可能有部分老人與共病症者會出現嚴重病徵,難以避免死亡。

在此前提上,李政權希望將每日疫情報告的重點從感染人數,轉到重症監護病患數與死亡率。衛生當局也會停止提供病例追溯數據,試圖減少外界過度強調輕症人數,並將焦點集中於感染群,以安民眾之心。

換言之,李政權認為,短期內不可能消除新冠疫情,但因為擁有危機管理的工具,主要是指有效疫苗,能使獅城回復較正常的生活。隨著新加坡繼續放鬆管制措施,包括允許室內用餐、大型音樂會和活動等,未來幾周病例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預計不會有嚴重的感染。

李政權認為,短期內不可能消除新冠疫情,但因為擁有危機管理的工具,主要是指有效疫苗,能使獅城回復較正常的生活。 圖/美聯社
李政權認為,短期內不可能消除新冠疫情,但因為擁有危機管理的工具,主要是指有效疫苗,能使獅城回復較正常的生活。 圖/美聯社

染病人數激增,醫療系統面臨超載壓力

9月以後,疫情果真如李政權所料,患者急速攀升。檢驗結果顯示,約一半的患者已接種一劑或兩劑疫苗,另外一半則未接種,這是因為Delta變種病毒帶來的突破性感染,但98%以上的患者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到1%左右需要ICU照護,且未接種疫苗的人死亡的相對風險比已接種者高出11倍,老年人更特別嚴重。

不過仔細觀察死亡數字,50%左右是未接種者,完全接種者大約佔30%,與政府宣稱未接種所呈現的高風險似乎有所出入。這是因為死亡者多屬高齡者,有無接種者在60歲以下的死亡率幾乎相當,但到80歲族群,未接種者死亡率約為完全接種者的10倍,即是李政權的數據來源。

此外,由於染病人數大量增加,重症患者即使佔百分比甚少,也在擴大。最明顯的跡象在於ICU使用率,當感染者達到每日三千人,ICU的使用也逼近九成(其中有七成是新冠患者),使醫護人員分身乏術,重症監護系統面臨超載。

MFT共同主席黃循財因此表示,總體戰略沒有改變,但將逐步開放經濟和社會,目標一直都是維持醫療體系的運作。之後李政權重新引入一些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將餐廳的用餐人數從五人減少到兩人,並指示公司允許員工在家工作等。

為了減緩醫院壓力,李政權和各級公私醫院合作,整合資源與病床提供給新冠肺炎患者。同時政府也將病情穩定者轉診到類似野戰醫院的新冠肺炎治療設施(CTF)、社區隔離設施等處,但已出現醫護離職潮,恐怕更不利ICU病患的康復。

須注意的是,這波疫情和李政權的解封政策有關,但絕對不是開放國界的後果。

圖為新加坡總理接種COVID-19疫苗。 圖/歐新社
圖為新加坡總理接種COVID-19疫苗。 圖/歐新社

不再鎖國,鬆綁邊境管制措施

8月中,新加坡政府針對各國疫情與國家利益制定了四級邊境管制,疫情最輕微的第一級國家如中國、紐西蘭與台灣,短期遊客可以不必接種疫苗,僅需在班機抵達後接受PCR測試,也不用進入居家通知(SHN)隔離程序,但得下載使用手機追蹤App。其餘國家則依狀況,分別施以一週或兩週隔離,和多次篩檢等程序。

9月中,新加坡啟動接種旅遊通道(VTL)政策,一開始適用於德國與汶萊的完全接種旅客,跟著擴充到美、加、英等11國。原有的四級管制仍然維持,VTL和第一級的待遇相似,差別在於抵達新加坡48小時前,必須先有PCR通過測試,以及抵達新加坡14天前,都得待在VTL國家。

相較世界各國,新加坡的邊境管制措施並無太大問題。對於第一級國家的待遇,是基於信任該國防疫成效,如紐西蘭因為疫情失守已落入第二級,而對於VTL國家的待遇也是合情合理,只追認該國官方接種證明,甚至不考慮WHO的黃皮書,若連完全接種都不能接受,那麼全球永遠不會再回到疫情前的人流。

相較世界各國,新加坡的邊境管制措施並無太大問題。 圖/法新社
相較世界各國,新加坡的邊境管制措施並無太大問題。 圖/法新社

根據新加坡官方統計,從9月迄今,一萬三千多名入境旅客只有14例感染,平均約為千分之一。這個數字遠低於去年四月因宿舍管理不善,所導致南亞移工大規模感染,當時孟加拉籍有近三千人、印度籍有一千六百多人確診,之後新加坡政府以更嚴格的措施限制移工行動,防止其可能造成的疫情破口。

因此可斷言,新加坡這波疫情高峰,是Delta變種病毒帶來的本土突破性感染,並非由外國旅客傳播。若星國持續開放國境,依千分之一的感染率換算大流行爆發前的遊客數,那麼未來新加坡每月將面臨約一千七百例境外輸入案例,是否能被政府與人民接受在所難言。

不過坦白說,對照起現在每天動輒兩至三千人的感染數,一天多出五十至六十件病例恐無太大影響。更何況外來者都是完全接種,鮮少重症患者,且必須負擔高額保費才能入境,除非有致命變化,新加坡只會慢慢開放而不會再鎖國。

更重要的是,一旦重新開放,星國政府就可用經濟利益來權衡感染成本。今年8月新加坡政府以恢復國際旅行的前景為由,將2021年的GDP增長預測從4%上調至 6至7%,許多商業分析師也都看好VTL實施後的利多,但不管是旅遊或航空部門的復甦仍舊遲緩,經濟成長主要還是依靠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與貿易金融服務。

不管是旅遊或航空部門的復甦仍舊遲緩,經濟成長主要還是依靠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與貿易金融服務。 圖/路透社
不管是旅遊或航空部門的復甦仍舊遲緩,經濟成長主要還是依靠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與貿易金融服務。 圖/路透社

疫情新常態,新加坡回復日常生活之路

由於疫情延燒,MTF已經宣布延長穩定措施直到今(2021)年11月底。這裡指的就是繼續實施社交距離等限制,像是餐廳僅接待接種過或是通過篩檢的一組兩位客人、在家工作仍是主要模式,未接種勞工不得返回辦公室等,避免過多感染拖垮醫療系統。

也有專家認為,社交距離等措施對新加坡的防疫成效有限,政府當務之急是盡量提升接種率並加強第三劑。迄今新加坡施打了一千萬劑以上,除去12歲以下不能接種的幼童(約五十萬人),星國其實已達到近100%的接種率,月底星國政府將審議是否為兒童注射,並繼續施打第三劑,減少免疫力低下者的重症與死亡。

至於MTF延長限制措施只是政治表態,在如此高的接種率下還要限制人民行動,與病毒共存的初衷背道而馳。最新消息指出,星國將允許完全接種的家庭團聚用餐(最多五人),但只有在特別實施檢疫程序的餐廳,一般熟食中心或美食街等地,仍是只接受完全接種的兩人內用。

如果疫苗保護力真如星國政府強調的有效,那麼政府應該要做的是以科學觀念說服人民,而不是用社會隔離等手段限制。說穿了,現在會出現較多的死者案例,只是突破性感染下突破性死亡的新常態,隨著第三劑施打,數字會逐步下降,星國也將率先恢復日常生活。

如果疫苗保護力真如星國政府強調的有效,那麼政府應該要做的是以科學觀念說服人民,而不是用社會隔離等手段限制。 圖/法新社
如果疫苗保護力真如星國政府強調的有效,那麼政府應該要做的是以科學觀念說服人民,而不是用社會隔離等手段限制。 圖/法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