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華春瑩「中國人為何不能用推特臉書」暴露什麼窘境? | 吳介聲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大哉問?華春瑩「中國人為何不能用推特臉書」暴露什麼窘境?

發言人華春瑩回答記者提問時反問了句「為什麼中國人就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臉書呢?」 圖/美聯社
發言人華春瑩回答記者提問時反問了句「為什麼中國人就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臉書呢?」 圖/美聯社

日前一場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發言人華春瑩回答記者提問時反問了句「為什麼中國人就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臉書呢?」彷彿「說溜嘴」,為「牆國」之內千萬網民道出心聲,也凸顯中共在網路管制上自相矛盾的窘態。

中國外交部2月1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記者援引《美聯社》與美國華府知名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發布長達九個月聯合調查的成果報告,指出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假消息最大來源國」,而且自2019年以來,在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上來自中國的帳號數量暴增近三倍,相當不尋常。

此調查主旨為探究由國家所主導發起的假消息脈絡與型式。成果報告顯示,肺炎疫情爆發一年多來,中共極力主導有關疫情源頭的論述,在社群媒體平台大量散布病毒起源的不實訊息,並且栽贓美國。報告並且指控中國「可能首次發動全球性的假消息運動,製作並且傳播關於美國製造新冠肺炎病毒作為生物武器的故事」。

說溜嘴或明知故問?

記者據此報告詢問華春瑩中國官方反應與評論。出乎眾人意料,在華春瑩連珠砲般的回覆當中,突然冒出一句「為什麼中國人就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臉書呢?」不僅當場令眾人錯愕驚醒,連日來也招來不少嘲諷,甚至稱讚華春瑩「敢言」的勇氣,刻意夾帶中國廣大網民心聲,「為人民服務」。

華春瑩當時回答記者:「我不知道這個調查是怎麼做的。什麼是虛假信息?到底是誰在散佈虛假信息?我們看到疫情發生以來,西方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大量的疫情陰謀論,美國有些官員、議員、媒體、機構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炮製和散布了大量針對中國的虛假信息,無視基本事實,對中國進行有罪推定式的抹黑和攻擊。」首段回應倒是符合中國外交部一貫標準反擊公式,四平八穩。

接著,華春瑩談到來自中國推特帳號數量暴增的問題,表示:「說到推特帳號數量,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調查過有多少外國媒體和外交官使用微信、微博?」「為什麼外國人可以使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而中國人就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臉書呢?」

還補上一句:「這只是增加一種同外國民眾分享信息、溝通交流的渠道而已。」——這段不但硬是轉移問題,竟還自打嘴巴(或者刻意偷渡概念),凸顯「牆內」中國人不被允許自由使用推特和臉書的現實問題。

華春瑩此番「慷慨陳詞」雖然維持一貫的「理直氣壯」、「不卑不亢」,卻意外地兼具喜劇與悲劇的效果——喜的是矛盾唐突令人爆笑,悲的是凸顯了中國人不被允許「翻牆」使用推特、臉書之事實。從而在網路引發不少中國網友議論嘲諷、哭笑不得。

關於華春瑩的大哉問「為什麼中國人就不可以使用推特和臉書呢?」部分中國網民在微信留言追問「是啊!問誰呢?」或者突然了悟「今天我才明白原來是西方不讓我們用」。

在被中共當局封鎖的推特上,不少網民嘲諷華春瑩「一時說漏嘴」、「明知故問」,也有人為華春瑩「代表廣大網民提出他們不敢提的問題」叫好。

另有中國網民在《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相關報導留言指出,「上推特被關八個月的那幾個尋釁滋事罪,不知道放出來沒有?」

部分中國網民在微信留言追問「是啊!問誰呢?」示意圖。 圖/路透社
部分中國網民在微信留言追問「是啊!問誰呢?」示意圖。 圖/路透社

胡錫進「仗義」救援

對於網民的反問、嘲諷與頓悟,外號「胡叼盤」的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再度不甘寂寞,於2月21日發文感慨「一些小人從背後對外交部發言人射出冷槍」,起頭者無異「文化漢奸」。

根據《香港01》報導,胡錫進表示,一些小人拿著放大鏡對外交部發言人「找茬」(找麻煩),進行「對外對內的話語情境變換」,從背後射出冷槍。

《香港01》還引述胡錫進的「凜然大義」,提醒「中美博弈已成大是大非」、「看看美國等外部力量在如何撕咬我們的發言人,就知道我們自己的輿論場該如何保護他們了,切不可從身後向他們放毒箭。這是我們大家應有的民間戰略悟性和道德自覺」。

提醒「美中交戰」現況不遺餘力的胡錫進,似乎唯恐中國網民站錯戰隊,強調「中國對美處於戰略防禦」、「把這個時代緊迫的國家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我們就是在捍衛個人利益最外部的那道屏障」。

然而,這件事有那麼嚴重嗎?對於華春瑩有意無意地道破中共獨裁專制本質,可惜胡總編已然技窮,效果堪虞。

其實胡總編大可不必如此焦慮,也不必急著「叼盤」,不妨多學學眾多中國網民一針見血的文案技巧,或者多學學華春瑩不定時發出「大哉問」,或許還能巧妙地贏取民心(不論失言或是真話),讓中國網民偶而能夠開開心、透透氣,對自己以及國家前途也許會比較有幫助。

攝於2020年5月,北京。 圖/路透社
攝於2020年5月,北京。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