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選系怎麼選?與那些「相互傻眼」的面試現場 ft. 顏聖紘
(※ 文:許伯崧,鳴人堂編輯)
每年的4月中旬,是高中生以個人申請等方式選填大學科系的季節,除了準備書面審查資料外,也有高中生會為即將到來的面試接受校方指導、進行「模擬面試」,好進入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志願」。
而對大學教授來說,這樣一年一度的升學季,也往往成了某些特殊現象的期間限定。有教授便曾指出,這個時候最常在書審資料看到大量的「孝子」,或是各種熱心公益、正義感大噴發的善舉。也有教授認為,高中生如出一轍的「制式答案」——如生長在小康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民主,從小就對OO很有熱情——令大學教授無法辨識出學生有何特質,以及那樣的特質又如何與科系專業連結?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針對此一現象表示,在十幾年的書審與面試經驗中,許多學生的書審資料看起來很豐富、很多采多姿,但其實多是「升學專家」與高中端對大學的不瞭解與因其而生的後設想像。
「就像面試該穿什麼服裝,每個科系有不同的想像與文化,但我經常看到穿著不適合自己的套裝的高中生,很彆扭的進到面試現場」。而有許多高中生熱心公益、當志工、甚至參與體驗飢餓的活動,顏聖紘認為在課餘且心有餘力參加這些活動不是壞事,但他也反問,這些活動的點綴性質居多,事實上與他所申請科系的專業關連是什麼,他在這些附件檔案中始終沒有看到。「看起來生活很豐富又很有愛心一回事,但那又跟你要讀的科系有什麼關係呢?」他說。
顏聖紘也提到,「許多高中生是因為分數跟落點出來後才來找大學科系申請,而不是因為原本就想念才去做準備。而為了申請學校,才又為此包裝出許多華而不實的書面資料,看起來很有熱情跟對學科專業的興趣,但大多時候人來到面試現場,被大學老師一問就倒了。」
同時,媒體報導國內如生科系與公衛系等因為疫情因素,使得報考人數大增,原先預計招二、三十個名額,卻來了成百數千的考生,甚至比醫學系與電機系還熱門。對此「一窩蜂」的現象,顏聖紘表示在過去也有男生就是要讀理工科系的潮流,但他認為在此之前,高中生還是得先問問自己,「我是個怎樣的人?」「我的興趣是什麼?」「我真的知道這個科系在學什麼嗎?」
除此,顏聖紘亦提醒,雖然有些大學科系名字都一樣或看起來很像,但每個學校科系的發展項目、研究領域及專長都不同。他建議學生可以先上網看看該系的師資與近年的研究計畫主題,甚至是畢業論文的方向,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完整認識該系,以免「人進來後卻發現跟想的不一樣」。
本集節目將從高中升大學談起,聊聊那些在小學時很踴躍發問的小朋友們,長大後為什麼漸漸「壞掉」了?如果你是準備升學的高中生或家長,面對如何選系的難題,顏聖紘又會如何指點迷津?學生所謂的「很有興趣」,真的有對應到正確的科系嗎?而你有熱情的議題,關注的又是整個議題中上中下游的哪個階段?顏聖紘又有什麼話想對「升學專家」說的呢?內容豐富相見恨晚,務必收聽本集《鳴人放送》。
▍本集節目討論
- 每年4月中旬固定上演的升學季節性現象
- 畫滿重點但卻看不到重點的書面資料
- 高中生面試一定要穿西裝或套裝嗎?
- 「模擬面試」的現象起源與背後的問題
- 疫情效應?生科系與公衛系報考人數暴增背後,高中生要思考的問題
- 選填熱門科系之前,高中生真的認識自己了嗎?
- 興趣能不能當飯吃?或是,你真的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嗎?
- 給高中生的選系建議:不要只看系名選系,你瞭解該系研究領域了嗎?
▍收聽《鳴人放送》本周節目
- Spotify:https://pse.is/HY353
- SoundOn:https://pse.is/QYLMZ
- Apple Podcast:https://pse.is/QT8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