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競選連任政治下,美方針對短期威脅的非對稱建軍指導 | 梅復興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川普競選連任政治下,美方針對短期威脅的非對稱建軍指導

F-16C掛載AGM-84K SLAM-ER飛彈。  圖/洛克希德·馬丁網站
F-16C掛載AGM-84K SLAM-ER飛彈。 圖/洛克希德·馬丁網站

假如要以一句話總結美國今秋分批的對台軍售,那恐怕就非「川普競選連任政治下,針對短期威脅的美方指導非對稱建軍」莫屬了。

川普連任政治

川普競選連任吃緊,所以老早就已做好規劃,使出渾身解數來抬拉選情。而積極推動類似航太國防這樣少數仍是「美國製造」的產業出口,不僅是川普政府的基本方針,也是此次大選藉提振經濟數據來刷亮政績的策略之一。事實上,當年老布希1992年在競選連任時,宣布對台灣出售150架F-16戰鬥機亦是出於類似的考慮。以我們台灣的立場,能夠藉由這種機會得到亟需的軍事能力,並順帶獲致美國政治外交上的表態支持,應是毫無懸念的。

本次先後兩批已通知國會的四項軍售共約41.8億美元,若再加上今年早先已宣布的二案(Mk 48 Mod6AT重型潛射魚雷、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技術整備),則本年度對台出售的軍備已近50億美元!雖然這實際上不會在今年對美國產生任何實質的經濟挹注,甚至應該還趕不及定發價書,但至少宣布了就有聲勢。

Mk 48發射示意圖。 圖/洛克希德·馬丁網站
Mk 48發射示意圖。 圖/洛克希德·馬丁網站

除了經濟效益外,川普顯然也希望藉進一步挺台抗共來凸顯他和拜登的差異,而在選前宣布對台軍售更是運用行政資源優勢的又一作法。以台灣的處境而言,縱然不會刻意在美國大選中站隊選邊,卻也不宜逆風操作。是以,台北自必欣然接受美國此次的軍售安排。事實上,蔡政府之所以忍痛調高明年度國防預算以配合軍事投資的躍升,一如其開放美豬的決定,都顯然是經過縝密政治計算的博弈。其實,藍綠兩黨政府之前也都做過類似的對美政策表態或配合,不足為奇。

另外,比較值得一提的或許是,川普政府這次的兩批軍售包裹中,波音公司明顯佔了大宗。單就目前已通告的兩批來看,該公司就佔了四項軍售案中的兩項(SLAM-ER陸攻飛彈、魚叉岸防飛彈系統),更佔了總金額的80%!

這固然可能是巧合,但也可能是川普政府對遭新冠病毒疫情暨737 MAX客機案雙雙沉重打擊的美國航太業巨擘施援的具體方式。事實上,沙烏地阿拉伯不久前也才簽定了一筆19億7千萬美元的訂單,由波音產製650枚SLAM-ER飛彈。由於該軍售案2013年10月就已宣布,卻遲遲一直拖到今年5月才簽約,故顯然亦與間接疏困波音有關。對台灣來說,先不要急著又陳腔濫調的罵什麽保護費,而是應該研究我們有否可能還趕搭得上沙烏地的便車,節省一些採購SLAM-ER的經費。

最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波音雖然在本次軍售上豐收,但涉及軍售台灣會否引來中共針對廠商的報復而使波音得不償失還未可知,仍有待後續觀察。

就現已通告的兩批軍售案來看,波音公司佔了四項軍售案中的兩項,更佔了總金額的80%。圖為魚叉岸防飛彈系統。 圖/維基共享
就現已通告的兩批軍售案來看,波音公司佔了四項軍售案中的兩項,更佔了總金額的80%。圖為魚叉岸防飛彈系統。 圖/維基共享

因應近期威脅

美方早在數年前就一再呼籲台灣必須更重視「中近期問題」,亦即2020-2025年間中共可能動武之威脅,並質疑我方的國防努力過度著重於中長期建軍——如要到2025年後才可能開始服役的國艦/機國造等——對投資三五年內戰備急需的優先順序卻不高。筆者就曾於2017年對此發表過專文探討

但過去幾年來國軍並未顯著改變兵力整建的排序思維,素行依舊。近一年來,北京不斷升高對台灣軍事恫嚇的頻率、力度和多樣性。不僅我方對北京否會真的採取某種軍事行動倍感壓力,就連華府也明顯憂心台海會否擦槍走火。

這也就導生了美台兩方針對台海短期內軍事衝突的一系列因應動作。除了軍方最近積極推動的後備部隊變革等措施外,川普政府也以包括美軍機艦在台海週邊密切執行所謂「自由航行」任務等間接方式支持台灣。而強化軍售不僅是此應變邏輯下的自然產物,更是美方藉以直接主導我建軍備戰的機會與手段。

圖為陸軍戰術飛彈(ATACMS)。 圖/維基共享
圖為陸軍戰術飛彈(ATACMS)。 圖/維基共享

非對稱作戰重點

美方過去十餘年來,針對台海兩岸國力日益懸殊且軍力嚴重失衡,台灣方面既不能更不願投注更多財政資源於國防軍費的難局,美方只得提出所謂創新、非對稱的建軍概念希望台灣採納。

然而,我軍方與部分國安高層多年來各種推拖拉的消極抵制,前幾年雖曾推出「整體防衛構想」(ODC)試圖迎合美方建議並與我傳統建軍方向融合,但在主倡者離職後,「整體防衛構想」實際上逐漸名存實亡、至少也已被大幅稀釋。事實上,美軍涉台官員私下表示,根據他們近半年多來的觀察,台灣聯參高層目前顯然正在藉修訂ODC之名,意圖推翻過去兩位參謀總長任內規劃的許多非對稱作戰想定與準則。

我方本位思維的堅持以及對資源的優先排序,明顯與美方對台海近期軍事衝突威脅之憂心相牴觸。美國國防部在嘗試多年說服我軍方未果後,顯然沒有耐心再虛耗時間,而決定透過雙方政府最高層的直接溝通,主要針對近期威脅的建軍方針凝聚了共識。

川普政府美其名為幫助將台灣「要塞化」(Fortress Taiwan),基本上就是此主旨的政治語言外衣。但其背後的主要概念,還是以美國國防部已經跟台灣強力建議達十餘年的「創新、非對稱」為基礎。這也就是美國國防部代理印太事務助理國防部長海大衛(David Helvey),在過去數年來不斷在各個交流場合向我方苦口婆心闡述倡議的建軍優先方針。

事實上,海大衛在去年及今年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發表專題演講時,都一再強調,美方雖然尊重並配合台灣的建軍規劃,也支持了如F-16 Block 70戰機與M1A2戰車等傳統兵力的軍購案,但往後也會優先考慮所謂「創新、非對稱」,以及符合「型小、量多、價廉、存活性高」原則的防衛能力。

是以,今次的軍售或可視為美國國防部多年來對台灣建軍倡議終於得以開始具體實踐。但對於這批非對稱色彩較鮮明的軍事投資,明顯仍不是我軍方主動配合,而是在複雜的政治環境因素下勉強配合接受的結果。

根據美方資深官員對筆者表示,他們其實很瞭解台灣軍方對於所謂非對稱防衛思維的立場,以及台灣國安會在抵制「整體防衛構想」(ODC)建軍規劃上所扮演的角色。但由於這些作法又與蔡總統的多次公開宣示對ODC的支持與落實決心有明顯出入,所以美方也有些混淆,究竟是蔡總統另有指示呢?還是國安會可自行裁決與總統所宣告不同之政策指導?

但這次的軍售,無論是魚叉岸防飛彈還是(尚待正式通知國會的)MQ-9無人機與智慧型水雷,都是美方所強勢主導,並與我方政府最高層直接溝通建立共識後隨即推動的。由於此一模式終於有效克服了軍方與國安體系的慣性阻滯,讓針對較近期威脅之非對稱性質建軍案,得以迅速完成建案並調整預算資源配合,這對於日後美方與我諮商建軍採購/軍售的模式會否具有指標性意義,有待觀察。

MQ-9無人機。 圖/路透社
MQ-9無人機。 圖/路透社

肯定ODC

美國本次幾批軍售所體現的非對稱建軍指導,基本上可視為促成台灣籌建一個簡化版的陸基反介入/區域阻絕(A2/AD)體系之具體作為。藉提供可在共軍犯台不同階段截擊來犯兵力的察打(偵察、監控、目獲與打擊)武器系統,其軍事意義明顯聚焦在補強台灣之前就已在開始構建的重層防禦/耗敵網絡。

譬如説,MS-110偵照莢艙(以及尚未通告但已向國會簡報的MQ-9B無人機)能大幅提升國軍的ISTAR(情報、監控、偵察與目標獲得)能力讓精準火力得以發揮;SLAM-ER空射陸攻飛彈可打擊較強固化之陸基目標,隨「海馬斯」機動火箭系統出售的ATACMS地對地戰術飛彈,適宜攻擊在港內之共軍艦艇,魚叉岸防飛彈則主要用於阻擊在濱海區的兩棲船團等。

美方目的不僅僅是幫台灣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更旨在藉穩住台灣來鞏固其正為圍堵中共而在印太地區積極籌建的防線。台灣身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又是北京志在必得之地,沒有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選邊站隊的奢侈裕度。

由此可見,本次美國軍售是有高層戰略意涵的。在雙方核心利益密合的範疇內,我們應該(現實上也不得不)配合美方的建軍指導。而若我們接受此合理視野,則美方透過這次軍售所賦予的戰略加持顯係對台灣「整體防衛構想」(ODC)的具體肯定,更不啻為對因主張支持ODC而遭到排擠之人士的適時平反與背書。

F-16V戰機於戰備道起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F-16V戰機於戰備道起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